大暑
大暑
大暑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节气,在每年的阳历7月22日至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表示天气酷热,最炎热时期到来。这时气温最高,雷阵雨较多,在中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目录[隐藏显现]1 简介 2 日期3 物候4 气候特点4.1 气温高4.2 雷雨多5 农事6 养生6.1 饮食6.2 健身7 习俗7.1 喝暑羊7.2 送大暑船7.3 吃仙草7.4 吃凤梨7.5 斗蟋蟀8 农谚9 诗词
大暑 - 简介
大暑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北半球在每年7月22-24日之间,南半球在每年1月20-21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12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大暑 - 日期
大暑节气,是以太阳黄经运行到120度时来确定,民间一些自行推算的具体时间,会稍有误差,紫金山天文台负责实施中国的日历编算和发布,作为标准在每年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中正式发表,并以《日历资料》的形式对外发布,具体日期以紫金山天文台测算的为准。
一般的计算公式为[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2.83,20世纪=23.65。
举例说明2088年大暑日期= [88×0.2422+22.83]-[88/4]=44-22=22,7月22日大暑。
例外1922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大暑 - 物候
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
中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世界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
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 - 气候特点
气温高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
大暑
在7月底到8月初,正是西太平洋副热带暖高压的活跃期,它时常盘踞在中国东部地区,强盛的时候,可西进控制到中国西南地区东部,如四川东部、重庆等地。同样,在夏季,中国大陆许多地区常常受大陆高压控制,同样是下沉增温,晴空少云,滚热的地面,烘烤着大气,使气温居高不下。
,在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子里(气象上称为“炎热日”),中暑的人明显增多。而当日最高气温达37℃以上时(气象上称为“酷热日”),中暑的人数会急剧增加,特别是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骄阳似火,风小湿度又大,更令人感到闷热难当。
长江沿岸的南京、武汉和重庆,每年的“炎热日”平均达17~34天之多,“酷热日”也有3~14天。,江西的贵溪、湖南的衡阳、四川的开县等地,全年平均“炎热日”都在40天以上,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是一个大“火炉”。
雷雨多
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
大暑 - 农事
大暑
1、早稻收获及晚稻插秧
“禾到大暑日夜黄”,对中国种植双季稻的地区来说,适时收获早稻,不仅可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确保丰产丰收,而且可使双晚适时栽插,争取足够的生长期。要根据天气的变化,灵活安排,晴天多割,阴天多栽,在7月底以前栽完双晚,最迟不能迟过立秋。
3、灌溉
棉花花铃期叶面积达一生中最大值,是需水的高峰期,要求田间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在70-80%为最好,低于60%就会受旱而导致落花落铃,必须立即灌溉。要注意灌水不可在中午高温时进行,以免土壤温度变化过于剧烈而加重蕾铃脱落。
大豆开花结荚也正是需水临界期,对缺水的反应十分敏感。农谚说“大豆开花,沟里摸虾”,出现旱象应及时浇灌。
2、抗旱
酷暑盛夏,水分蒸发特别快,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期,旺盛生长的作物对水分的要求更为迫切,真是“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
黄淮平原的夏玉米一般已拔节孕穗,即将抽雄,是产量形成最关键的时期,要严防“卡脖旱”的危害。
大暑 - 养生
饮食
夏季的饮食调养是以暑天的气候特点为基础,由于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黄帝内经》有“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点。
大暑养生
1、药粥
著名医家李时珍推崇药粥养生,他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所以,古人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
《医药六书》赞“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可见粥养对人之重要。药粥虽说对人体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据每人的不同体质、疾病,选用适当的药物,配制成粥方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2、饮水
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物质。由于天气炎热,人体的水分蒸发消耗过快,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平时喝开水最好,也可以引用绿豆水、菊花茶等清暑药茶,出汗的较多的引用糖盐水、茶水等,适当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以维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
3、盛夏阳热下降,?蕴熏蒸,水气上腾,湿气充斥,故在此季节,感受湿邪者较多。在中医学中,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粘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食疗药膳以清热解暑为宜。
健身
1、预防中暑
高温天气尽量不外出,不进行户外体育锻炼或者从事体力劳动。
2、预防情绪中暑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也被称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3、运动量不宜大。
三伏天里有慢性病史的病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年轻人,中老年人在盛夏高温中健身,也要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
4、要注意开窗通风防暑气,保护好心神,让心静下来,确保精神饱满。
大暑 - 习俗
喝暑羊
大暑船
山东不少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吃凤梨
大暑期间,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大暑 - 农谚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大暑不暑,五谷不起。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
大暑大雨,百日见霜。大暑小暑,淹死老鼠。
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
大暑 - 诗词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杜甫.唐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
千室但扫地,闭关人事休。老夫转不乐,旅次兼百忧。
蝮蛇暮偃蹇,空床难暗投。炎宵恶明烛,况乃怀旧丘。
开襟仰内弟,执热露白头。束带负芒刺,接居成阻修。
何当清霜飞,会子临江楼。载闻大易义,讽兴诗家流。
蕴藉异时辈,检身非苟求。皇皇使臣体,信是德业优。
楚材择杞梓,汉苑归骅骝。短章达我心,理为识者筹。
【销 夏】 白居易.唐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夏日闲放】 白居易.唐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登殊亭作】 元结.唐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
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
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