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标个人资料
陈光标
陈光标(1968年7月-),自称陈低碳,江苏泗洪人,出生于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天岗湖乡,祖籍安徽,中国企业家,南京大学商学院EMBA2001届毕业生,也是中国致公党党员,现任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在2007年全年共捐出1.81亿人民币,在由《公益时报》举办的“2008中国慈善排行榜”中居首,自此而有了“中国首善”的称号。2010年9月,他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财产。因他从事善行时,每每必高调大力宣传,期许能够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加入慈善行业当中,但与古谚所云的“为善不欲人知”相违而引发了不少争议,褒贬不一。
创业历程
陈光标于2003年创办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变废为宝。多年来,陈光标领导江苏黄埔公司诚信做企业,守法经营,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变废为宝、保护环境,并投身社会慈善公益事业,敢为人先,成为民营企业家回报社会的排头兵,至今已累计捐赠款物超过9亿元,位居中国慈善家前列。陈光标还积极推动慈善理念的传播,提出“投身慈善乐在其中”,“慈善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不分信仰”等慈善观念,高调做慈善的他减肥人网希望通过自己的大力弘扬,能带动更多的和他一样的富人加入到行善的队伍中来,带动全天下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以各种方式来表达善意。
第一桶金
大学毕业后,陈光标开过拉面馆,摆过地摊,但一直都不成功。没有混出名堂的他甚至不敢光明正大地回老家,生怕被别人看不起。
一次,陈
光标来到药店闲逛,见一群人围着一个袖珍式的仪器在反复询问,他立即上前去看个究竟。原来,这是一个新近上市的耳穴疾病探测仪,把两个电极夹在耳朵上就能测出身体哪个部位有病。
陈光标灵机一动,他想:这个疾病探测仪好是好,就是没有直观性,如果能让患者直观地看到探测结果,那一定会大受欢迎。决定了就要干。第二天,陈光标手里拿着随身仅有的3000元钱,请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专家和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的专家提供指导,按照自己的想法给耳穴疾病探测仪做简单的改进,安装上显示器外壳,输入生理图像,患者只要手握仪器的两个电极就能在显示器上直观地看到自己身体哪个部位有疾病。
这个后来被陈光标命名为“跨世纪家庭 CT”的新仪器,不但获得了国家专利,而且一上市就广受好评。就这样,一个原本简单的疾病探测仪,经过一番创新之后,立即身价倍增,从原来100多元的样机改装后卖到了8000多元。
新仪器研制成功后,陈光标已经没什么钱了。当时,每检测一位患者收2元钱,一天可以收入200多元。2个月以后,陈光标已经挣到一万多元。不久,陈光标租了房子,开始生产销售“跨世纪家庭CT”,并在旁边的安徽做电视广告,打开了安徽市场,仅邻县五河一县就卖了一百多台。随着产品销路逐渐打开,每天有两三百个人排队等着看病。瞅准商机的陈光标立即申请了专利,将仪器命名为“跨世纪家庭CT电子疾病探测仪”。
陈光标凭借着自己过人的智慧和艰苦卓绝的精神终于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97年,陈光标用他人生中“第一桶金”,创立了属于自己的首家公司——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第二桶金 1997年
以后,陈光标的事业开始渐入佳境。第二年,一次山东泰安之行,使陈光标发现了人生的第二桶金。当时的泰安盛产灵芝,而且价格较低,200元一公斤,对治疗慢性病有良效,陈光标敏锐的目光发现其中大有商机。
“灵芝好是好,可食用不方便,如果能磨成粉,制成胶囊服用就方便多了”,带着这个令自己都兴奋的想法,他敲开了南京大学和省各大医院专家的大门,请南京大学专家做广告策划,再请医院做临床报告。拿到生产许可证后,他又筹款到上海买了6台胶囊生产机,再赴山东泰安大量收购灵芝粉,回来制成灵芝胶囊销售。这样一来,200元一公斤收来的灵芝制成胶囊后,售价达到2000元一公斤,这使陈光标收益颇丰。而更令陈光标感到高兴的是,他开发的“灵芝胶囊”项目促进了山东泰安的“灵芝经济”,带富了一方百姓,泰安市政府还因此颁发给陈光标特殊津贴。
2000年,陈光标组建了江苏黄埔投资集团,刚开始主要业务是收购银行不良资产,进行整合、盘活再出让,后来的一次机会,使他对循环经济发生了兴趣。当时南京为迎接世界华商大会,江苏展览馆旧馆需要拆除,南京市领导找到陈光标,问他愿不愿意接手,陈光标表示愿意试试。结果一接手才知道,这里简直就是一座富矿,废旧的钢材可以卖给钢铁厂,报废的车胎可以清洗切块研磨成粉做塑胶跑道和农用车胎等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变废为宝,减少污染,利于环保。以后,陈光标又将这一循环经济模型,移植到废旧家电、电脑、生产设备甚至高速公路设施方面,在为自己带来倍增效益的同时,陈光标找到了自己价值所在:“创造不止、回报社会”。他认为,捐款捐物是一种慈善,而搞好环保,搞好循环经济,造福社会和子孙后代也是一种慈善,他决心做一个慈善家,用多种方式报效社会。
陈光标的江苏黄埔投资集团已涉及新型材料制造生产、再生资源利用、房地产开发、青少年国防教育、电厂配套设施生产、以及智能识别系统研发等诸多产业,并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立志成为中国传统产业新价值的发现者和创造者。2005年黄埔投资集团荣获“中国诚信示范单位”荣誉称号,2006年成为“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今年集团公司营业收入有望达到90亿元。
人物事件
延安老区送年货
2013年12月21日,中国首善、全国道德模范陈光标携百名企业家走进革命圣地延安,开展了“感恩延安行”活动。他们一起给1000多名延安老区的困难群众和贫困学生发红包、大米和食用油。
堆16吨钞票
宣传经济普查
2013年12月下旬,陈光标16吨人民币助推经济大普查。他表示,“经济普查,利国利民,从标哥查起。”
“让标哥
的钱拿出来透透风,见见阳光。经济普查,人人有责;经济普查,从标哥查起。”12月24日夜,南京,在临时搭建的数米高的露天红帐内,陈光标站在一沓沓百元人民币堆出的“钱桌”旁,指着身后、左、右的三面“钱墙”说:“我就是要用这种夸张方式,让更多人关注、并积极参与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红帐、红色百元大钞、黄色聚光灯,加上陈光标的浓眉、红色领带,一眼望去,就是典型的陈光标风格,依旧浓墨重彩,依旧“景”不惊人死不休。
他说,这就是陈光标的“演播室”,16吨的百元人民币用一辆东风大卡车运来后,20个人“搭建”了5个小时才完工。
2014年1月1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将全面启动。“摸清家底惠百业,经济普查靠大家;经济普查知根知底,科学发展有理有据”,陈光标说,这样的陈氏号召宣传方法,更容易引起老百姓关注,也节省了宣传经济普查的报纸版面,节约纸张也算是环保。
“经济普查有利于摸清家底,以及那些(企业和个人)真正底牌”,陈光标说:“我不怕大家看我的底牌,如果我有问题,打死我也不敢这么高调。经济普查从标哥查起,社会上所有对标哥的质疑都可以查,没问题,欢迎大家来查我。”
但无论陈光标自称的初衷如何,“标哥”式的手法拿出来,随之而至的质疑声也会不绝于耳,比如,作秀、夸张和炫富。
把灯关灭,陈光标拿着两根荧光验钞棒紧靠“钱墙”环走一周,展示真钞的标记。然后,随手拿起一捆钱,把塑料封条剪开,展示真钞的水印。虽然陈光标一直说自己做公益慈善并不在意各种非议,但他的举动却又说明,他还是想向非议做解释。
从2010到2013年,每年陈光标都会摆出“钱墙”来撑“慈善捐款”的场面,之前是“钱堆”、“钱墙”,现在是用钱搭建出的演播室。听到作秀和夸张两个词,他先是哈哈大笑,然后就欣然承认:自己做得“过”一点,才能唤起更多人对公益慈善的注意。
而提起炫富一说,陈光标看了看手里的一沓钱表示:“减肥人网希望更多人跟我一起炫富,因为我的钱来得阳光。减肥人网希望标哥晒钱的作用,能引领更多企业家一起晒钱,在五年一次经济普查时拿出来晒一晒,看看有没有生虫、发霉的。”
“这是我第六次把现金摆上阵做背景,这是最多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陈光标说。
收购纽约时报
2008年12月,《纽约时报》因经营压力抵押其总部大楼,图为两名警察站在总部大楼外。
美报纸回应中国企业家称赴美洽谈收购一事,表示“报纸不卖”
《纽约时报》否认与陈光标谈判
中国企业家陈光标2014年1月2日飞往美国纽约,声称为收购《纽约时报》进行“第三次谈判”。他表示这不是炒作,而是减肥人网希望通过该报的影响力,传播中国的声音。
不过,《纽约时报》回应称,报纸不卖,也没听说有什么谈判安排。
“至少买一两个版面”
2013年12月31日,《纽约时报》以“中国商人寻求《时报》控股”为题,报道了陈光标的收购计划。
之前一天,陈光标在深圳参加“2013国际华媒大奖”颁奖典礼时突然透露,他近期将要去美国做三件事,其中一件就是用10亿美元收购《纽约时报》。按当前股价计算,纽约时报公司的市值为24亿美元左右。
2012年8月,陈光标曾在《纽约时报》刊登钓鱼岛属于中国的广告。他说:“自那以后,我意识到《纽约时报》在全球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全球每个政府、每个使馆都非常重视《纽约时报》的报道。”
陈光标说:“有的时候,我们正面的新闻到了西方媒体那儿,就变成了负面新闻,我就想,我们需要一些外国媒体,能够正确表达我们的意思。”
在接受《纽约时报》记者电话采访时,陈光标承认自己有此计划。他表示,减肥人网希望能让《纽约时报》走入中国每一户家庭,覆盖中国每一个报亭。
“我和《纽约时报》的谈判是,收购也好,参股也好,控股也行,或者给我一两个版面都行。”他减肥人网希望借此“为世界和平出一份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陈光标还向《纽约时报》记者透露,如果收购不成功,他将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抛出橄榄枝。
“香港富商愿出6亿美元”
陈光标在接受采访时还透露,这两年里,自己在中国找过大概20多个大企业的老板,包括一些房地产老板,减肥人网希望他们加入收购计划,结果很多人都不愿意。“后来,我在香港找到一个富商,他的资产排名应该也在前五名,他愿意出6亿美元来参股、控股,跟我合作。”
陈光标透露称,为了收购一事,自己已经去了两次美国,和《纽约时报》的中层领导见了面,“《纽约时报》好像是9个股东”。1月5日,他将在纽约与一名“主要的股东”见面,洽谈收购事宜。
对于外界的质疑,陈光标表示,这一计划并不是炒作噱头,而是出自他内心的想法。但是没想到自己随口透露的消息,会引起这么大的舆论反响,估计会给接下来的谈判带来压力、增加难度。“我委托的在纽约的那个机构有点责怪我,不该把这个事情透露出去。”“我简单地想,真心发自内心,没有别的意思,更不像网友说的我制造噱头啊或者炒作啊。没有任何的杂念。”
“不会对谣言置评”
然而,事情似乎并非陈光标说的如此“简单”。
对于收购计划,《纽约时报》的一名发言人2013年12月30日曾表态称,该公司“不会对谣言置评”。《纽约时报》公司董事会主席小亚瑟·苏兹伯格也表态称:“没有这个打算,我们不卖”。
2013年12月31日,《纽约时报》又发文称,根据该报发言人艾琳·墨菲的说法,对于陈光标口中“与《纽约时报》代表的会谈”,报社方面并不知情。
不过,该报注意到,陈光标有意收购《纽约时报》的消息一出,该报股价一天上涨了超过4%,达到5年来新高。《纽约时报》还在报道中介绍称,根据胡润富豪榜,陈光标身家在8亿美元左右,“一直以来,因为一些公关举动备受争议”。《纽约时报》创刊于1851年,是美国严肃报刊的代表,在舆论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