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反腐
基本解释
网络反腐-简介
网络反腐,即通过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对执政行为的监督和对权力的约束,从而达到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的一种全新方式,是反腐败事业的新方式。
网络反腐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内涵明确的概念,就在于它在本质意义上整合了三方面的内容,即网络、民意、执政能力。网络以其独有的特征,一方面吸纳了民意表达,有效整合了民众的智慧和意见,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的社会民主环境,从而对执政、施政行为产生了无所不在的监督和约束。
另一方面,网络也为执政者和施政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和崭新的对话方式,可以更为清晰、理性、全景式的把握民众心理和社会舆论氛围,从而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与时俱进的提高执政、施政能力,从而在内部减少并消除腐败发生的可能性。网络为反腐败提供了两大支柱,一个是阳光下的“扁平社会”,一个是逐步精英化的执政群体。本人认为,前者尤为重要,也凸显了网络反腐作为全新反腐利器的优势。
网络反腐-特征
1、快捷性与广泛性。这一点是基于网络技术及其应用的特点。网络技术应用的一个最直接的优势就是,信息资源的瞬间共享和传播。这就为民众提供了高速高效、畅通无阻的反馈渠道,极大的便利了民意的表达,有效缓解了传统信访程序所带来的民怨积压。信息的广泛传播也扩大了典型事件的曝光面和曝光力度,从而极大的激发了民众监督的热情。
2、平等性和全民性。网络没有门槛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表达意愿,这就形成了官民平等对话、信息及时反馈的良性惯例,有效克服了传统信访方式的那种“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的官僚机制,从而将官民之间的隔阂彻底拆除,有助于民众举报腐败事件的舒畅性。
3、匿名性和透明性。这是网络最吸引人之处,也是网络反腐最引以自豪的特征之一。匿名表达使得网民获得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和主体地位,从而能够获得真正的监督热情和自由,一改过去担心打击报复的情况。而执政者也可以通过打造反腐网络来打造透明政府,将执政行为的细节都公布于众,让腐败行为无处遁形。
网络反腐-优势
网络反腐属于媒体反腐的一部分,却要远远先进于传统反腐,就在于网络的优势要远胜于传统媒体。腐败问题之所以棘手,一方面是腐败事件往往屏蔽了公众的知情权,在隐秘的层次实现了权钱交易;一方面腐败主体往往掌握着权力,使得制度监督、法律制裁等手段受到约束。而网络作为一种媒体,其独立性很强。网络反腐和网络舆论监督让官员执政向高素质化、公开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靠拢,强大的网络监督氛围和无孔不入的群众监督让官员意识到,“手莫伸,伸手必‘上网’”。
网络所形成的巨大的社会舆论监督气场也能够为广大官员保持勤政廉政的作风提供强大的正义氛围。对于那些正蠢蠢欲动的官员形成威慑力而不敢冒险,对于那些处于隐蔽状态的问题官员敲响警钟从而收敛自己的行为,而对于那些腐败分子,网络将最大限度的整合群众提供的信息、言论表达和反馈效应,将腐败事件第一时间、最大范围公布于众,从而对当事人及所在单位乃至上级主管部门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最终使当事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网络反腐-网上举报
官方网络举报最早出现在2003年。那一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始建立网络举报平台,而2005年12月2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公布了中央纪委信访室、监察部举报中心的网址(www.jubao.gov.cn)。这标志着,网上举报正式纳入了官方权威反腐渠道。
据知情人透露,“其实,2003年的时候,中央纪委已经有人提议开通举报网站,但当时考虑到网络的安全性问题,怕泄密。到了2005年觉得安全问题已经完全解决了,才正式推出。”如今,中国已有15个省级纪检监察机关相继开通举报网站。
相对于民间网络举报的争吵与喧闹,官方的网上举报走的是一条沉稳的路子,不事张扬,而事功渐成。中央纪委网上举报中心仅开通半年,就受理举报32500件,月均2700件,其中署名举报、有效举报比较多。而最高检提供的数字显示,全国网上举报案件数量年均达3万多件。网上举报已经成为举报人向检察机关提供线索的主要途径。
据调查,80%的职务犯罪是通过举报发现的。举报在反腐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举报的质量对于有效打击腐败尤为重要。网上举报,是一条最经济、最便捷、最互动和最保密的举报方式,在网上,匿名的举报者也能和办案机关进行互动交流,这是传统的信访方式无法比拟的。
在网上自由沟通信息,而又不泄露身份,关键就在于密码举报。当举报人登录举报网第一次举报时,网站会自动生成一个密码。今后,举报人就使用这个密码登录系统进行查询和交流。
随着网络的突飞猛进,网上举报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有的地方还开通了工作QQ举报和手机短信举报。为了鼓励网上举报,一些地方出台了奖励措施。如北京市检察机关规定,对网上实名举报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等犯罪的公民,经查实结案后,最高将可获得10万元的奖励。
网络反腐-网络廉政
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强调“加强反腐倡廉网络宣传教育,开设反腐倡廉网页、专栏,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网络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特殊优势,通过网络公开腐败案例具有强烈的警示震慑作用。
中国各地反腐机构积极运用网络载体进行反腐倡廉的宣传教育,抢占网络文化的制高点。大量的反腐倡廉歌曲、廉政公益广告在网络上广为传播。
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任建明认为,网络具有信息传递迅速、信息量大、受众面广等特点,并且集文字、声音和图像于一体,在廉洁教育的推广上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特殊优势,通过网络公开腐败案例具有强烈的警示震慑作用。如中央对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案件的处理以及原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因受贿、玩忽职守被判处死刑,这些重大案件在网络上迅速地传播开来并引起了网民的热烈讨论。
网络反腐-反腐平台
网络反腐
在官方开通网上举报和民间举报网站的建立几乎起步。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建立网络举报平台的同年10月1日,被称为“中国舆论监督第一人”的李新德创立了“中国舆论监督网”。
与官方网络举报不事张扬相异,民间网络反腐带给人一种锣鼓喧天的感觉。近年来一些腐败分子正是先在网络上被炒得沸沸扬扬之后、再被反腐机构锁定、落马的。
这实质上就是一种公开举报,是在传统举报方式存在效率低、查处缺乏监督等弊端下的一种无奈之举。有媒体评论,这是公民不甘于被动地参与反腐,不甘于自己举报后被动地等着更高权力去反腐,而是想寻求一种制度平台掌握反腐的主动权,以民意压力促使官方作为。
可以说,公开是民间网络反腐的唯一利器,但这是柄双刃剑,这种方式蕴涵着巨大的风险——一旦被证明举报失实,举报者可能会导致诽谤罪的后果。
“中国民间第一职业举报人”姜焕文则说,正是一些官方举报网站接到举报信后不能及时答复,许多举报石沉大海,才会导致一些人利用极端的方式炒作造势。
网络反腐-案例
1,南京“天价烟”局长周久耕被免职
2,“一夫二妻”区委书记董锋被曝光后半月成阶下囚
3,深圳“猥亵女童”局长林嘉祥被免去党内外职务
4,剑阁“节约”局长曹正直嫌酒贵搧老人耳光被免职
网络反腐-进入中共党建辞典
作为互联网在反腐败中的作用得到中国执政者认可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共党建辞典》收录了“网络反腐”的词条。
最近的一则新闻加深了人们对“网络反腐”的认识原南京市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局长周久耕因被网络曝抽天价烟,戴天价手表而受贿罪事发,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该事件震动非常大。一位拒绝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在互联网时代,官员们处在一个“全民监督”的环境里,稍有不慎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必须对自己的言行格外检点。
周久耕不是孤例。2009年9月30日,湖南省邵阳市中级法院对原湘西自治州州委副书记、州长杜崇烟涉嫌受贿被执行有期徒刑10年。而在杜崇烟被“双规”前的一个星期,一篇与他有关的“北大女生自称被州长强奸”的帖子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南师大政治系教授谢世诚表示,起初,网络监督让地方政府相关领导有点措手不及,但地方纪委部门逐渐发现如果运用得好,网络可以是发现腐败、规范官员言行的好途径。
网络反腐-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
举报质量难尽如人意;举报信息容易扩散,实名举报人容易遭受打击报复,而被举报人也可能在得知后毁灭证据,或与相关人员订立攻守同盟;网民情绪化宣泄、侵犯公民隐私权、恶意诽谤诬陷等问题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