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塌陷
基本解释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能成为一种地质灾害。
地面塌陷-简介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能成为一种地质灾害。
地面塌陷-类别
1
、根据形成塌陷的主要原因分为自然塌陷和人为塌陷两大类。前者是地表岩、土体由于自然因素作用、如地震、降雨、自重等,向下陷落而成;后者是由于人为作用导致的地面塌落。在这两大类中,又可根据具体因素分为许多类型,如地震塌陷、矿山采空塌陷等。
2
、根据塌陷区是否有岩溶发育,分为岩溶地面塌陷和非岩溶地面塌陷。岩溶地面塌陷主要发育在陷伏岩溶地区,是由于隐伏岩溶洞隙上方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陷落而形成的地面塌陷。非岩溶地面塌陷又根据塌陷区岩、土体的性质可分为黄土塌陷、火山熔岩塌陷和冻土塌陷等许多类型。
在我国发育的各类地面塌陷中,以岩溶地面塌陷的分布最广、危害最重。其散布范围从黑龙江到海南岛,从青海湖到东海之滨,以华南、西南、华北地区最为
广泛。目前,已见有 22
个省(区)发育这类地面塌陷。其中以桂、粤、黔、湘、赣、川、滇、鄂、冀、鲁等省(区)最为发育。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岩溶地面塌陷点在 778 处以上,塌陷坑总数超过
3 万个,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至 10 余亿元。矿山采空区地面塌陷,许多矿区均有发育,尤以北方煤田区最为严重。
地面塌陷-监测方法
1
、长期、连续地监测地面、建筑物的变形和水点中水量、水态的变化,地下洞穴分布及其发展状况等,对于掌握地面塌陷的形成发展规律,提早预防、治理是非常必要的。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变形监测,通常设置一定的点位,用水准仪、百分表及地震仪等进行测量。地下岩、土体特征的变化可采用伸缩性钻孔桩(分层桩)、钻孔深部应变仪等进行监测。水点变化的观测常用测量水量、水位的仪器进行。地下洞穴分布及其发展状况可借助物探或钻探方法查明。
2
、塌陷前兆现象是塌陷的序幕,离塌陷时间近而且短促。,及时发现这些现象,作出预警报,对减轻灾害损失有重要意义。这些现象一般比较直观,只要仔细、认真,通过肉眼便容易发现。塌陷前兆现象的监测内容包括抽、排地下水引起泉水的干枯、地面积水、人工蓄水(渗漏)引起的地面冒气泡或水泡、植物变态、建筑物作响或倾斜、地面环形开裂、地下土层垮落声、水点的水量、水位和含沙量的突变以及动物的惊恐异常现象等。
地面塌陷-预防
1、对已经发生地面塌陷且其稳定性差尚有活动迹象的地段,就坚决避让,不能作为职工居住地、重要设备厂房、公路等。
2、建筑物应尽量避开地下有采空区的地段,原则上应使主要建筑避开塌陷地段。
3、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要注意消除或减轻人为因素的影响;如设计完善的排水系统,避免地表水大量入渗,对已有塌陷坑进行填堵处理,防止地表水向其汇聚注入等。
地面塌陷-相关介绍
2009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在这样一个“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日子里,人们都减肥人网希望能减少日渐增多的地质灾害。中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滑坡和泥石流是人们少见的地质灾害,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就比较常见。
地面塌陷危害多多,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地面塌陷都是一种灾害,因为它毁坏高速公路和建筑,进而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它也会造成水质污染,因为一旦地面塌陷,地表水将会渗入塌陷处,进入纯净的地下蓄水层,造成水源污染。
地面塌陷-历史记录
2009年4月5日上午7时许,位于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路口一段近30米的河堤突然塌陷,深达1米。由于附近酒店的停车场就设在河堤上,5辆停在河堤上的汽车当场被“吞没”,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2009年3月1日,湖南省长沙县跳马乡一家村民屋前突然冒出了一个“大水塘”,不远处的农田也多处出现坍塌缺口,不少村民家的房屋出现了地面、墙面开裂现象。村里的十几户居民整天提心吊胆,害怕自己家的房屋哪天也像这样跟着往下陷。2008年11月15日15时许,杭州风情大道地铁施工工地突然发生大面积地面塌陷,正在路面行驶的多辆汽车陷入深坑,多名施工人员被困地下。结果,事故造成了风情大道路面坍塌75米,下陷1
5米,死亡17人,失踪4人,受伤24人。2008年3月25日凌晨,四川省江安县红桥镇五阁村发生了局部地面塌陷,形成大小不等的3个巨型“天坑”,呈直线展开,长约400米。此后,类似事件不断出现,至2008年7月2日,红桥镇的地陷坑已经增加到16个。2007年2月23日凌晨,中美洲危地马拉首都危地马拉城一个贫民区突然传出轰隆一声。就在这震动的一瞬间,贫民区中央惊现一个直径为70米、深度为100米的污水坑。一对兄妹在这场灾难中不幸被淹死,20多间房屋下陷,当局在事发后及时封锁周边500米范围,疏散现场附近的居民近千人。
地面塌陷-形态特征与规模
岩溶塌陷的平面形态具有园形、椭园形、长条形及不规则形等,主要与下伏岩溶洞隙的开口形状及其上复岩、土体的性质在乎面上分布的均一性有关。其剖面形态具有坛状、井状、漏斗状、碟状及不规则状等,主要与塌层的性质有关,粘性土层塌陷多呈坛状或井状,砂土层塌陷多具漏斗状,松散土层塌陷常呈碟状,基岩塌陷剖面常呈不规则的梯状。
岩溶塌陷的规模以个体塌陷坑的大小来表征,主要取决于岩溶发育程度,洞隙开口大小及其上复盖层厚度等因素。据统计,土层塌陷陷坑直径一般不超过30m,其中以小于5m的占大多数,达63—71%,5—10m的占10~20%,个别大的可达60—80m。塌陷坑可见深度绝大多数小于5m,可占总数的84—97%。基岩塌陷规模一般较大,如四川兴文县小岩湾塌陷,长650m、宽490m、深20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