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基乙酸乙酯
物理性质
性状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微甜,有类似酯类气味。
密度(g/mL,25/4℃)1.0564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3.9
熔点(oC)-22.5
沸点(oC,常压)206.0
折射率(20oC)1.41555
黏度(mPa·s,20oC)2.63
闪点(oC,开口)110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oC)460
蒸发热(KJ/mol,100~200oC)64.9
燃烧热(KJ/mol,25oC)2659.0
电导率(S/m,25oC)6.9×10-7
溶解度(%,水)25.9
溶解性溶于乙醇、乙醚、氨水和碱溶液中。能溶解多种盐类。
作用与用途
1.避免光照。避免与氧化剂、酸、水、碱、还原剂接触。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混溶。溶于氨水、强碱水溶液。通明火会燃烧,受高热放出有毒气体。有毒。使用时应防止接触皮肤和吸入其蒸气。
化学性质氰基乙酸乙酯含有活性亚甲基,与溴作用生成溴代氰基乙酸乙酯。与氨作用生成氰基乙酰胺。与乙醇硫酸作用生成丙二酸二乙酯。酸性比苯酚弱。在酸、碱存在下能发生水解。,氰基乙酸乙酯能与甲醛、乙醛或其他醛、酮类发生缩聚反应。
2. 本品剧毒。主要通过吞入或由皮肤吸收而引起中毒。大鼠经口口LD50400~3200mg/kg。豚鼠经皮口LD50>5mL/kg。其毒性及防护方法参见氰乙酸。
性质与稳定性
主要用作有机合成的原料。在医药上用作合成咖啡因和维生素B6的中间体。也用作彩色胶片油溶性成色剂,合成黏合剂和原料和分析试剂。
合成方法
由氯乙酸和乙醇酯化生成氯乙酸乙酯,然后与氰化钠进行反应而制得。也可由氰乙酸与乙醇直接酯化而得。
贮存方法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水源。应与氧化剂、酸性物质、强碱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避光保存。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2.本品采用铝桶密封包装,每桶净重200kg。贮运中要防潮、防晒、防火。按有毒危险品规定贮运。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Lo400mg/kg;小鼠经腹膜腔LD50500mg/kg;
兔子经皮下LDLo1410mg/kg;豚鼠经皮下LD501115mg/kg;
两栖动物-蛙经皮下LDLo4200mg/kg;
2、属中等毒类。经皮肤吸收并引起皮肤炎症。使用时应防止接触皮肤和吸入其蒸气。小鼠吸入LC50为550mg/m3。实验动物在低浓度时表现呼吸急促、流泪、嗜睡、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浓度较大时则呼吸极度困难,痉挛、挣扎跳跃之后死亡。
生态学数据
该物质对水有稍微的危害。
分子结构数据
1、 摩尔折射率26.902、 摩尔体积(m3/mol)107.9
3、 等张比容(90.2K)264.1
4、 表面张力(dyne/cm)35.8
5、 介电常数
6、 偶极距(10-24cm3)
7、 极化率10.66
计算化学数据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0.4
2、 氢键供体数量0
3、 氢键受体数量3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3
5、 互变异构体数量
6、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50.1
7、 重原子数量8
8、 表面电荷0
9、 复杂度122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安全信息
危险运输编码 UN3334 9
危险品标志 有害刺激
安全标识S26 S36/S37 S37/S39
危险标识R20/21/22 R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