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补钙能预防骨质疏松?治疗的常见误区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患有骨质疏松这种疾病之后,很多的人都会急于治疗。这种态度往往会让患者的治疗进行误区。患者想要让自己的治疗更有效果的话,就要了解一些在治疗过程当中容易出现的误区。
骨质疏松的治疗 常常存在6大误区
1、单纯补钙就能预防骨质疏松
日常生活中,多数患者认为补钙就是多吃含钙食物、吃含钙的药物,忽略每天维生素和其他食物营养的摄入量。
2、补钙多喝骨头汤即可
很多人认为动物骨头中的钙可以弥补人体钙缺乏的需要,,多喝骨头汤、多吃含钙食品就可,无需再服用钙片。,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5公斤猪骨头所熬制猪骨汤中所含钙量仅有1.9毫克。,要补充缺乏的钙,至少每天要喝400碗骨头汤。动物骨头里虽然含有钙,但很难溶于水。在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骨内脂肪,经常食用,对老年人还可能引起其他问题。骨头中的铅也一起溶解出来,长期、大量饮食骨汤,可引发铅中毒,危害人体健康。
3、肾结石患者要限制钙的摄入
以前,肾结石患者多认为补钙会使病情加重,即便体内钙元素严重缺乏,也会尽量限制钙的摄入。近年研究发现,增加钙的摄入反而可以减少患肾结石的危险性。研究者分析认为,发生肾结石的原因不是因为钙太多,而是人体中钙代谢发生了紊乱。
4、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
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
5、盲目补钙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量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
6、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错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
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即血液中钙的含量),再通过骨代谢,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形成骨骼。不是说钙吃得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过量补钙,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