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悦勤:预防自杀 当防三类易自杀人群
受访专家黄悦勤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第六医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国际预防自杀协会会员,美国精神病协会国际会员。
说起9月10日,很多人都会想到教师节,其实它还是“世界预防自杀日”。很多人或许觉得自杀很遥远,很可怕,对此很无力,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黄悦勤指出,其实自杀并不罕见,也是可以预防的。
黄主任做自杀研究多年,说起自杀,她更多地是惋惜、痛心,因为很多自杀都是有蛛丝马迹的征兆,只是被周围的人忽略了而造成无法挽回的自杀结果。而她自己也亲身经历了周围人群的自杀事件——
“我有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平时工作也很认真,能力也很强,看上去很开朗、活泼,与同事相处很好,我们做自杀研究研发了一些自杀测评量表,他曾经开玩笑地说自己来做测评量表都可以答满分,笑着说自己是微笑型抑郁,作为医生的我们都觉得他只是开玩笑,谁都从没往心里去。
结果他竟然在一个周五的晚上自杀了,等到下一个周二,我们发现他一直没来上班后再去找他时,他已经自杀了,身边留有遗书,写的很清楚,这就是有计划的自杀,的确让我们同事都措手不及,我们都忽视了他以前说的那些玩笑话,也成为我一辈子的伤痛记忆。”
黄主任现在重新讲述这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自杀事件,仍然颇为痛心和惋惜,但也借此提醒大家,如果身边有人有自杀的意念,尤其需要引起重视和注意。
自杀现状男性多于女性,老人多于年轻人
虽然自杀是一件让人心痛的事情,国内的自杀率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中低水平,黄主任介绍,“根据近十五年的数据调查显示,自杀率呈下降趋势。2000年前后,我国的自杀率在每十万人有15-20人自杀,而2015年发布的2014年自杀率报告显示是城市人口自杀率为每十万人中有5-6人,农村人口自杀率为每十万人中有7-8人。而且性别上特点是男性自杀者多于女性。”
数据显示,农村自杀率要高于城市,黄主任认为,因为在农村很容易获得致死性农药,急救措施不利,都是增加自杀死亡率的原因。
,自杀率与年龄也是息息相关的,在国内外,一般趋势都是年龄越大,自杀率越高,也就是说老年人自杀率高于年轻人。
自杀因素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自杀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的事,也是有很多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黄悦勤主任介绍,自杀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生物学、社会学等原因。
生物学方面的因素主要是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以及患有癌症等躯体疾病,这类自杀人群有明显的诱因,即因为疾病带来的痛苦无法承受而选择自杀;还有一类人群是无明显诱因,就是感觉生活没意思,感觉不到快乐,他们可能具有自杀的易感基因。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则是失恋、失业、压力大、人际关系恶劣、出现突发事件等都可能引起自杀意念和实际自杀行为。
根据统计,自杀者罹患精神障碍的比例约为三分之二,60%的自杀死亡者和40%的自杀未遂者罹患严重的精神障碍。黄主任解释,这种因为精神障碍引发的自杀是完全可以通过早期干预而预防的;而冲动型自杀,则是因为突发事件导致情绪不稳定,而做出的自杀行为,或者他们我整形网希望通过自杀行为来引起周围人的关注或达到某种目的。
如何预防三类人尤其需要关注,守住黑色自杀时间
黄主任强调,自杀是可以预防的,那么如何预防呢?就要弄明白自杀者有哪些征兆
“比如有些人常常会把生活真没劲,太没意思了,人生好无聊等等这些消极的话常常挂在嘴边;还有2类人尤其要注意,一个是隐匿的抑郁症患者,就像我的那个学生一样,虽然每天嘻嘻哈哈的,语言中都是一些消极的词语,觉得没意思;另一个是突然遭遇重大变故的人,可能无法承受心理打击,也可能做出冲动型自杀的行为。这三类人都需要特别关注,周围的人要多些留意和关心,及时发现苗头,可以预防和减少很多自杀事件。”黄主任解释。
“有些自杀是有周密计划的,当事人会事先安排好所有事情,遗嘱、自杀工具等都早早都准备好,而周五或者凌晨时分都是自杀高发时间,这个时间段往往难以及时发现抢救,自杀成功率较高,也是重点要预防的时间。”
,自杀行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自杀意念(即出现自杀的想法)、自杀计划、自杀未遂、自杀死亡,前面三个阶段的人群都是可以进行干预和预防的,如果及时,完全可以挽救生命。黄主任特别提醒,如果周围遇到这样有自杀未遂的人,一定要防止他们自杀,应及时送医,对患者精神状态进行评估,进行心理干预和医学监管,避免自杀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