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的作用和药用价值
琥珀的作用和药用价值琥珀为古代松科植物的树脂埋藏地下经久凝结而成的碳氢化合物,主要产于云南、河南、广西、贵州、福建、辽宁等地。琥珀最早作为一种名贵装饰品,用于制作戒指、项链坠等贡品,目前以琥珀制作的项链、耳环、烟嘴、别针等仍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工艺品之一。
琥珀入药,最早见于梁代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并被列为上品。祖国医学认为,琥珀味甘性平,具有安心定志、散瘀利尿、止血生肌、明目祛翳等功效,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名贵药材。
药材鉴别以色红黄、透明纯净,光亮无破碎,质酥、手捏易成粉为佳。色黑红,质硬者为次。
琥珀药材故事
琥珀能起死回生
传说唐朝名医孙思邈,一日外出采药,途中巧遇一村妇暴死后,其家人正抬棺送往墓地下葬,棺木中渗出点点血迹。孙思邈一看滴在路面上的血迹,仍然呈鲜红颜色,断定其人生机未尽。应当急速抢救。遂劝其家人开棺,马上用红花烟熏死者鼻孔。然后以琥珀粉末灌服,没过一个时辰,死者竟奇迹般地苏醒复活。就这样。琥珀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不胫而走,孙思邈的高超医术也名扬天下。
琥珀的功效与作用
(一)琥珀的作用
宁心安神。
琥珀味甘性平,入心肝经,甘能补,质沉,善于镇惊安神,常用于惊风、癫痫、心悸、失眠等疾病。
活血散瘀。
琥珀味甘,入肝心经,甘能补,能补肝血,补心血,能活血通络,散瘀止痛,常用于产后瘀血阻滞腹痛,妇女闭经,跌打损伤等症。
利尿通淋。
琥珀味淡,入脾、膀胱经,淡能利水,能健脾除湿,能利尿,常用于淋病血尿,小便不通等病。
痈肿。
《内经》“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其症初起在患处皮肉之间突然肿胀不适,光软无头,很快结块,表皮焮红,灼热疼痛。日后逐渐扩大,变成高肿坚硬。此证轻者无全身不适,经治疗后肿硬变软而消散;重者可有恶寒发热、头痛泛恶,舌苔黄腻,脉象洪数。治宜清热利湿,散血解毒,消肿止痛,易用琥珀。
痛经经闭,心腹刺痛,癥瘕积聚。
本品入心、肝血分,有活血通经,散瘀消癥作用,治血瘀气阻之痛经经闭,可与当归、莪术、乌药等活血行气药同用,如琥珀散(《灵苑方》);用治血瘀经闭,与水蛭、虻虫、大黄等活血通经之品配伍,如琥珀煎丸(《圣惠方》);若治心血瘀阻,胸痹心痛证,常与三七同用,研末内服;治癥瘕积聚,可与三棱、鳖甲、大黄等活血消癥、软坚散结药同用。
淋证,癃闭。
本品有利尿通淋作用,故可用治淋证、尿频、尿痛及癃闭小便不利之证,单用有效,如《仁斋直指方》单用琥珀为散,灯心汤送服。治石淋、热淋,可与金钱草、海金沙、木通等利尿通淋药同用。因琥珀能散瘀止血,故尤宜于血淋。近年用琥珀末吞服,治石淋伴血尿者,有一定疗效。
治癓瘕之疼痛。
尤其血瘀腹痛,取其有活血祛瘀作用。常配三棱、鳖甲等。
抗酒精。
俄罗斯人将琥珀酸当作一种重要的抗酒精品药品,减少人们对酒精的迷恋,它能快速的消减因摄取过量的酒精而产生的不良反应。一片0.1克的药片可在一刻钟内见效,俄罗斯琥珀可谓是一种良药。
杀毒杀菌。
中世纪瘟疫流行时,人们用燃烧琥珀放出的烟熏作为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根据“Mattaus Praetorius”的记载,“没有一个来自GDANSK,KLAIPEDA,KONIGSBERG或LIEPAJA的琥珀从业人死于瘟疫”。时至今日,琥珀仍在香熏疗法中被使用。多个世纪以来,琥珀被认为是一种杀毒的介质,因些人们将琥珀制成婴儿奶嘴、勺子、烟嘴和烟枪等器皿。人们还发现了在17世纪,琥珀制成的茶叶罐。
琥珀的药用价值
治小儿诸惊,四时感冒,风寒温疫邪热,致烦躁不宁,痰嗽气急及疮疹欲出发搐真琥珀、天竺黄、檀香、人参、白茯苓各一两半,粉草三两,枳壳(麸炒)、枳实(麸炒)二昧各一两,水飞朱砂五两,山药一斤(锉作小块,慢火炒令热透),胆南星一两,金箔百片(去护纸,取见成药一两,同在乳钵内极细杵,仍和匀前药末用)。前十二味,除朱砂、金箔不入研,内余十味,檀香不过火外,九味或晒或焙,同研为末,和匀,朱砂、金箔每一两重,取新汲井水一两,重入乳钵内略杵匀,随手丸如绿豆大一粒,阴干。用葱汤化服,百日内婴儿每丸分三次投,二岁以上者止一丸或二丸。(《活幼心书》琥珀抱龙丸)
治天吊惊风发搐琥珀末一分,真珠末一分,朱砂末半分,铅霜半分,赤芍药末一分半。上拌匀,每服一字,煎金、银、薄荷汤调下,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琥珀散)
治小儿胎惊琥珀、防风各一钱,朱砂半钱。为末,猪乳调一字,入口中。(《仁斋直指方》)
治小儿胎痫琥珀、朱砂各少许,全蝎一枚。为末,麦门冬汤调一字服。(《仁斋直指方》)
治健忘恍惚,神虚不寐琥珀、羚羊角、人参、白茯神、远志(制)、甘草等分。上为细末,猪心血和炼蜜丸,芡实大,金箔为衣。每服一丸,灯心汤嚼下。(《景岳全书》琥珀多寐丸)
治病后虚烦不睡琥珀、真珠、生地、甘草各一钱,当归、黄连各三钱,朱砂二钱。上为末,米糊丸,如粟米大。每服三十丸,食后,麦门冬汤下。(《活人心统》琥珀安神丸)
治心经之火,移于小肠,溲溺淋浊或涩或痛琥珀一钱,天冬一钱五分,麦冬一钱五分,生地五钱,丹参二钱,丹皮二钱,赤芍、木通各一钱,甘草梢五分,淡竹叶二十张,灯心三尺。(《医醇剩义》琥珀导赤汤)
治心经蓄热,小便赤涩不通,淋沥作痛琥珀为细末,每服半钱,浓煎萱草根调下,食前。(《杨氏家藏方》忘忧散)
治小便尿血琥珀为末,每服二钱,灯芯汤下。(《仁斋直指方》)
治妇人月候不通琥珀一两(细研,以醋三升熬如膏),虻虫半两(去翅足,炒黄),水蛭半两(炒黄),肉桂三两(去皱皮),桃仁一两(去皮、尖、双仁,别研,生用),川大黄三两(生用)。上药捣罗为末,以琥珀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温酒下三十丸。(《圣惠方》琥珀煎丸)
治经水或前或后或血崩及瘀血死胎,并养胎,镇心安神琥珀、乳香、没药、辰砂各一钱三分,麝香少许。各研细,灯心汤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如腹痛,姜汁、童便、酒冲下。(《女科万金方》琥珀丸)
治产后恶露不下,气攻心腹,烦闷刺痛琥珀、姜黄、牛膝(酒浸,切,焙)、虎杖、牡丹皮各半两,当归(切,焙)、生干地黄(焙)、桂(去粗皮)、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各三分,大黄(锉,焙)一两,虻虫(去翅、足,炒黄)一分,芒硝一两。上十二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取七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琥珀汤)
止血生肌,镇心明目,破癥瘕气块,产后血晕闷绝,儿枕痛琥珀一两,鳖甲一两,京三棱一两,延胡索半两,没药半两,大黄六铢。熬捣为散,空心酒服三钱匕,日再服。(《海药本草》)
治痈疽发背,已成未脓之际,恐毒气不能外出,必致内攻,预服此丸,护膜护心,亦且散血解毒白矾一两二钱,雄黄一钱二分,琥珀一钱(另研极细),朱砂一钱二分,黄蜡一两,蜂蜜二钱临入。上四味,先研极细,另将蜜、蜡铜杓内溶化,离火片时,候蜡四边稍凝时,方入上药搅匀,共成一块,以一人将药火上微烘,众手急丸,小绿豆大,用朱砂为衣,磁罐收贮。每服二、三十丸,白汤食后送下,病甚者早晚日进二次。(《外科正宗》琥珀蜡矾丸)
治从高坠下,有瘀血在内刮琥珀屑,酒服方寸匕,或入蒲黄三、二匕,日服四、五次。(《外台秘要方》)
试用于治角膜翳用琥珀配枸杞子、菊花、夜明砂等,方如琥珀杞菊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