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薷的别名,香薷的功效和作用
香薷的别名,香薷的功效和作用香薷又称香戎、蜜蜂草,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的带花全草,,果实成熟后割取全草,晒干,切段生用。 其味辛,性微温,具有发汗解暑、行水散湿、温胃调中之功效,适用于夏季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或兼有腹痛吐泻,小便不利等症。李时珍《本草纲目》载“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然暑有乘凉饮冷,致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宜用此药。”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香薷的主要成分为香薷二醇、甾醇、酚性物质和黄酮甙等,有发汗解热、帮助消化、促进胃肠蠕动及利小便等作用。
香薷别名香菜、香茅、香绒、石香茅、石香薷、香茸、紫花香茅、蜜蜂草、香薷、细叶香薷、小香薷、小叶香薷、香草、满山香、青香薷、香茹草、土香薷、土香草、石艾、七星剑
香薷的功效
【功用主治】
发汗解暑,行水散湿,温胃调中。 治夏月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水肿,脚气。
《别录》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孟诜去热风,卒转筋,可煮汁顿服。 又干末止鼻衄,以水服之。
《日华子本草》下气,除烦热,疗呕逆冷气。
《履巉岩本草》截四时伤寒.
《本草衍义补遗》治伤暑,利小便。
《滇南本草》解表除邪,治中暑头疼,暑泻肚肠疼痛,暑热咳嗽,发汗,温胃,和中。
汪颖《食物本草》夏月煮饮代茶,可无热病,调中温胃;含汁漱口,去臭气。
《纲目》主脚气寒热。
发汗解表
用于暑湿感冒,多因夏季乘凉、饮冷或外感风寒所致,常与藿香、杏仁配伍。
祛暑化湿
用于寒湿秽浊伤及脾胃引起的呕吐、腹泻、腹痛等证,可与白术、白扁豆、厚朴等同用。
利水消肿
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取其发越阳气,通利水湿的作用,目前多用于夏季的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水肿。
【性味】
辛,微温。
《别录》味辛,微温。
孟诜温。
《滇南本草》性温,味苦辛。
《本草汇言》味辛甘,性温,无毒。
【归经】
入肺、胃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胃二经。
《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太阴,手少阴经。
《本草经解》入足少阳胆经,手太阴肺经,手阳阴大肠经。
香薷的作用
抗病毒作用
海州香薷水煎剂120 浓度时对病毒ECHO11 株有抑制作用。
抑菌作用
本品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用平板打孔法测定时,浓度在1200-1 1000的抑菌圈直径均为9mm。其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用平板打孔法测定,当浓度为11.25时抑菌圈的直径为15mm,浓度为11.25-10.16时抑菌圈直径均为9mm。石香薷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等有较强抑制作用。
对离体肠平滑肌的作用
香薷挥发油对小鼠、大鼠、豚鼠和家兔的离体回肠自发性收缩活性皆有较强的直接抑制作用,但对不同种属的动物的敏感性不同,相比之下,对豚鼠和家兔回肠的抑制作用较强,半数有效量分别为3.6和7.6μg/ml,而对大鼠和小鼠的作用稍弱,半数有效量为14.2和35.1μg/ml。对豚鼠回肠因鸡蛋清所引起的过敏性收缩和氯化钡所致的过敏性收缩均有对抗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其挥发油对病原微生物有较强的抑杀作用.实验表明 香薷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一定的灭活能力,灭活浓度1:1000~1:2 000;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伤寒杆菌、弗氏痢疾杆菌、白喉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卡他球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浓度1:4 000~1:25 600.1:2 000香薷油同75%酒精在处理污水杂菌时有相近似的灭菌能力,6分钟灭菌率分别为99.2%,99.36%;香薷油的抑菌强度(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弗氏痢疾杆菌)高于碘液,但比呋喃西林及新洁尔灭为弱.香薷煎剂(1:20)在体外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京科68-1病毒株和孤儿病毒(ECHO11)也有显著抑制作用。
镇静、镇痛、解痉
江香薷、青香薷挥发油有明显的镇静、镇痛、解痉作用。海州香薷的作用较弱。石香薷、江香薷、青香薷挥发油对家兔离体回肠的自发活动具有抑制作用,能对抗组胺引起的回肠平滑肌的收缩,对回肠过敏性收缩也有抑制作用。
抑制炎症
香薷饮对蛋清性足肿胀和耳部炎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镇咳祛痰
石香薷挥发油对小鼠有镇咳和祛痰作用。
利尿
石香薷挥发油有促进肾脏血管扩张充血,滤过压增大,而有利尿作用。
【临床应用】
治疗夏季感冒的头痛、肠胃不舒。
治疗肠炎菌痢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治疗高脂血症。
【剂量与用法】
药典剂量3~9g。
临床常用剂量3~9g。
大剂量香薷药质很轻,一般不大剂量使用。
使用方法水煎服,研末入丸、散吞服。
以上文章就是关于香薷的别名,香薷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绍了,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了吧,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的话呢,请到专业的医院或者网站咨询专业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