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的作用,蒺藜专治那些病症
蒺藜的作用,蒺藜专治那些病症。蒺藜,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灰白色柔毛。主要药物疗效为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生于田野、路旁及河边草丛。各地均产。主产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川、山西、陕西。
本品为蒺藜科植物蒺藜 Tribulus terrestris L. 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 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别名】 刺蒺藜、白蒺藜、硬蒺藜
蒺藜的处方名一般为白蒺藜 、刺蒺藜 、炒蒺藜 、盐蒺藜等等。
白蒺藜和炒蒺藜是一样的,炒蒺藜就是把白蒺藜,炒至微黄色,碾去刺。
蒺藜药材故事
相传汉朝奸党王莽等人篡夺政权后,汉室后裔刘秀,只身匹马逃出京城,以图复兴汉室江山。王莽得知,亲自带兵追赶。刘秀由于心情焦急,加之沿途缺食少水,以致肝火上扰,目赤多泪,头晕目眩,昏倒在尉氏县的白鹿岗上。正在这紧急关头,有一只白鹿,衔着一棵白蒺藜秧,并用嘴嚼,使蒺藜秧的汁液,滴进刘秀口中,刘秀因而得救,遂逃之夭夭了。
蒺藜的功效与作用
(一)蒺藜的作用
降低血压作用刺蒺藜水浸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其生物碱部分对犬血压无影响,但可抑制蛙心,水溶性部分有中度降压作用。
利尿作用本品在印度民间作为利尿剂用;在盐水负荷的大白鼠实验中,利尿作用并不理想,其灰分的水提取物及植物煎剂的利尿作用,主要是由于钾盐的存在。但有人认为除了钾盐外,生物碱部分有一定的利尿作用,临床上对腹水及水肿病人有效。
平肝潜阳刺蒺藜味苦能降泄,入肝经,果实主降,故可平抑上逆之肝阳。用治头痛、眩晕、痉挛最效。
疏肝解郁本品辛散通郁,横行排荡,非他药直达不留者可比。且入肝经,故可疏肝解郁。用治胸胁疼痛,不舒,太息,乳闭不通。《植物名实图考》曰“蒺藜,用以开郁,凡胁上,乳间横滞气,疼痛难忍者,炒香入气药,服之极效。”
祛风明目本品辛散祛风,苦能泻火,入肝经,肝开窍于目,故能宣散肝经风热,泻肝火,而祛风明目,甚有效力。故《本经逢原》曰“刺蒺藜为治风明目要药,风入少阴、厥阴经者为响导。目病为风木之邪,风盛则目病,风去则目明矣。”本品入肝经,辛能散,寒能清,清泻肝热,凡目赤肿痈,羞明流泪,证属肝热上扰目窍者,甚有效力,故可用刺蒺藜。
祛风止痒本品既辛且苦,能燥湿杀虫,祛风止痒。如《名医别录》曰“即藜,主身体风痒,小儿头疮。”
散结祛瘀本品辛温,可散结祛瘀。用治癥瘕积聚、痈疽、瘰疬、乳岩等。如《神农本草经》曰“本品主恶血,破瘕结聚,喉痹,乳难。”《本草汇言》曰“刺蒺藜去风下气,行水化瘕之药也。”
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本品苦降,入肝,有平抑肝阳的作用。常与钩藤、珍珠母、菊花等同用,以增强其平肝之功。
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及乳闭胀痛本品辛散,入肝,又有疏肝解郁之效。可与柴胡、香附、青皮等疏理肝气药物配伍,用治胸胁胀痛,单用本品研末服或与穿山甲、,王不留行等配伍,用治产后肝郁乳汁不通、乳房胀痛。
用于风热上攻,目赤翳障本品味辛,又疏散肝经之风热而明目退翳。用治风热目赤肿痛、多泪多眵或翳膜遮睛等症,多与菊花、决明子、蔓荆子等药配伍,如白蒺藜散。
用于风疹瘙痒,白癜风本品辛散,祛风止痒。治疗风疹瘙痒,常与防风、荆芥、地肤子等祛风止痒药配伍;《千金方》单用本品研末冲眼,治白癜风。
友情提示蒺藜生物碱及水溶部分均能抑制大鼠小肠的运动,与乙酰胆碱表现拮抗。植物提取物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生长。植物中含有毒性剂量的亚硝酸钾(实际上植物只含硝酸钾,吃入体内后,被酶还原成亚硝酸钾);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而产生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