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肿瘤基因检测行业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服务
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23年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座谈近日在北京举行。在以“推动基因检测规范可及 助力精准诊疗患者获益”为主题的专场座谈上,与会专家围绕基因检测规范可及话题等分享讨论。专家建议,推动肿瘤基因检测规范化管理,为肿瘤患者提供更高质量、高性价比、标准化的肿瘤基因检测服务。
多方努力提高我国肿瘤基因检测率
浙江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李雯表示,肿瘤基因检测是癌症治疗的“指南针”,明确突变基因的状态是个体化精准诊疗中重要一环。通过肿瘤基因检测,可以明确肿瘤患者基因突变的靶点,进而有针对性地对患者使用靶向药物,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实现肿瘤基因检测规范化管理,需要研究单位、企业、政府主管部门等多方主体合作。”李雯建议,将上游的基础研究、中游的产品开发以及下游产品的审批监管进行一条龙式打通,共同推动肿瘤基因检测规范化管理,使患者获益。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李为民则表示,目前,我国很多患者的肿瘤基因检测意识不足,在使用靶向药前进行基因检测还存在诸多顾虑。主要原因有一是当前我国基因检测行业发展虽然迅速,但行业管理尚待规范,例如在定价、操作流程、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还未形成统一标准。二是检测价格较高,这使得患者的疾病负担进一步加重。三是不同公司的技术标准不一,也导致检测可信度备受争议。
“我整形网希望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提高我国肿瘤基因检测率,让以靶向药为代表的肿瘤个体化精准治疗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长生存获益,助力我国癌症治疗朝着慢病化管理的方向发展。”李为民建议。
推动肿瘤基因检测实现更多临床应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肿瘤一科主任刘喆认为,基因检测对于肿瘤临床诊疗的必要性不容忽视,临床需进一步提高患者肿瘤基因检测的认知水平,推动肿瘤基因检测在临床上的更多应用。“目前,大部分医院通过引入第三方平台来开展基因检测。从权威性、专业性、性价比等方面综合考量,这种模式比较适合我国。”
刘喆分析,医院病理科不仅有大量病理组织标本,还有非常多的专业人才,将第三方平台引入病理科,能够更好地把握质控。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医疗保险服务处处长、北京市卫生经济学会医保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冷家骅认为,医生是检测的“开单人”和“应用人”,应突出医生的主导责任。
“医疗机构应根据基因检测的需求,结合自身场地、设施、人力、资源等具体情况对基因检测进行管理。相关企业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患者提供多种帮助。”冷家骅说。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卓越访问教授赵琨则提出,相比于一般诊断,肿瘤基因检测是要求更为精准的诊断技术,从原材料到生产使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可监测、可追溯。
对于生产研发单位来说,需要更为严苛地开展肿瘤基因检测相关临床试验,从安全性、有效性、灵敏度、特异度等方面做好验证。在生产工序上要有严格的生产质量监控标准体系,并建立追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