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一线调研)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着力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生活圈中,诊所、学校、药店、健身点、市场、幼儿园等应有尽有,不仅畅通了城市经济的“微循环”,也切实改善了市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品质,给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早上8点刚过,一身白裙、打扮时髦的33岁南京市民朱海侠,从所住小区步行8分钟,来到“科巷新市集”。她先到一楼的小杨生煎吃过早饭、为周末即将来小住的闺蜜配好钥匙,然后乘坐扶梯来到二楼菜市场,选购了这两天要吃的蔬菜,临走时顺手在门口商铺买了奶茶和蛋糕,作为工作日的下午茶。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五老村社区的“科巷新市集”,既是一个农贸市场,也是一个百货超市,还是一个美食城,辐射5个社区近5万居民。2020年通过升级改造,由原来单一的农贸市场升级为“科巷新市集”,为周边居民提供一站式生活解决方案,成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南京,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已列入市级民生实事项目,日前,记者在多个街道、社区走访“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了解其如何不断提高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服务水平,成为疏通经济“毛细血管”微循环、服务保障民生、推动便利消费及扩大就业的重要载体。
便民服务圈——
美食广场、家政维修、新农贸市场……多种服务提供便利
在五老村社区,小区门口、公交站等各处,都张贴着“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手绘地图”,充电桩、便利店、菜市场等生活配套服务标注得一清二楚。顺着路线指引,记者来到位于地图中心位置的科巷新市集。
科巷新市集分两层,共8000多平方米。一层门厅布置着时尚艺术画,进门处是众多潮牌连锁店,再往里走,左侧是美食广场,入驻了不同价位的风味小吃店,宽敞的桌椅旁,不少吃过早饭的居民边聊天边择菜;右侧是便民服务区,不仅提供月嫂、保姆、保洁等家政服务,家电、水卫器具等维修服务,还有供应各种日用品的百货超市,处处展现出城市的烟火气。
“居民需要什么,我们就规划什么。”科巷新市集副经理高健介绍,周边居民对小修小补的五金服务有很大需求,在招引商户时,工作人员走访了多个街巷,“挖”来从业20年的孙师傅入驻,将市口较好的地段拿出来,并给予优惠的租金。记者看到,孙师傅的柜台里摆满了花洒、门铃、插座等,提供配钥匙、修鞋子、通管道等8项服务,还能为老年居民上门维修。
科巷新市集二楼,是4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农贸市场随处可见的垃圾分类箱、铺设防滑砖的地面、显示菜价的大屏幕……“新市集改变了很多年轻人不爱进菜场的习惯。”朱海侠一边选购一边告诉记者,如今逛菜场就像逛商场,自己常来买东西,一逛就是大半天。
南京市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志超介绍,转型升级、资源整合,提供便民生活服务的,除了农贸市场,还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在雨花台区翠竹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老一小”能够得到个性化服务。中午时分,中心一楼的“银发爱心餐厅”飘出阵阵饭香。74岁的钱玉兰刚在羽毛球馆运动完,稍事休整便来到饭桌。餐厅墙上贴着今天的伙食供应,有酸菜鱼、千张结烧肉、韭菜炒豆芽……钱玉兰说,年满70周岁的社区居民在此就餐只需12元一份。
翠竹园社区党委书记单亚丽介绍,近年来,社区不断完善党群服务中心功能,逐步将各项便民服务整合进来。记者看到,一层有老年餐厅、卫生服务站、运动馆、洗衣房、小超市;二楼有多个活动室可用于社区党建及培训,又可供“老年大学”开展书画、舞蹈、戏曲等课程;三层是孩子们的天地,有茶艺、烘焙等亲子空间。
共治共管圈——
物业公司、专业人士、社区居民……有事一块商量解决
在鼓楼区回龙桥社区的镇江路智慧邻里中心门前,有个300多平方米的小广场,中午时分停放着一些车辆。“左边的区域即将通电接水,规划为流动餐车停放点;右边大部分区域,保留停车场功能;傍晚前后,灵活变身为广场舞活动地点……”社区党委书记徐节介绍,“一地多用”的实现,体现出集体的智慧。
记者在社区绕上一圈,就能体会到它的特殊性紧邻市中心,被单位和学校环绕,还有一座妙耳山在辖区内,路面高差大;数百家小吃店、服装店、日杂店沿着美食街铺开,巷子狭小,只容一车通过。
“早晚高峰和就餐时间重合,生活休闲与交通出行矛盾叠加,很多居民都感到不便。”徐节坦言。
受制于地理因素,在无法拓宽马路的前提下,要保留美食街的烟火气并畅通出行,只能“螺蛳壳里做道场”。注入专业力量、居民们群策群力,今年6月,回龙桥社区引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社区规划师”项目,作为协商探讨、规划落地的平台。
“就是在这个会议室,我们商量了一次又一次。”在社区二楼的一间会议室,居民孙明芳指着当时开会的圆桌告诉记者,区商务局、社区、社区规划师与居民代表经过讨论,提出分时段、分人群,提高整个社区复合利用的空间价值。例如,增加流动餐车,档口狭小、人流密集的店铺根据供应内容早中晚错时经营等等。
在哪里设?什么时间设?社区规划师向居民和商户发放问卷、入户走访,梳理出合适的地点和时间。“我们根据协商结果,优化片区总体业态充分挖潜邻里中心前的小广场,将其整合为多功能场地,满足流动餐车停放、停车场、广场舞等多种用途。”社区规划师、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主任郑晓华介绍,许多沿街店铺也开始尝试“一店多能”,居民购物、代收快递两不误。
在江宁区麒麟街道东郊小镇小区,居民的诉求和意见,则直接从口头落到了纸面,打印成册、装订成书。
服务该社区的江苏宝石花物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顺龙介绍,借由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契机,去年底,物业公司举办恳谈会,记录居民们意见,大大小小足有数百条,包括停车矛盾突出、文化建设滞后、健身设施较少等多方面。吴顺龙翻开厚厚一本会议笔记告诉记者,为将庞杂建议更好地归纳、分解、实施,将推进过程透明、公开,物业公司决定通过编写“营造导则”来落实。今年2月起,规划设计专家、经济学者、政府部门,与居民共同会商研究,成立了物业、社区、居民三方组成的编写小组。
“我参与了全过程。看到自己提出的意见写到导则里、落到地面上,心中很是欣慰。”今年62岁的一街区居民胡休明说。
智能商业圈——
购物少排队、食品可溯源、商户能打分……信息赋能事事简单
夜幕降临,位于朝天宫街道的“网红店”李记清真馆门口排起了队。家住评事街小区的居民杨宇却直接走进门,两分钟后便拎着打包的晚餐——一份锅贴、一份牛杂汤,轻松离开了。
店门口排起长队,杨宇为什么能快进快出?记者了解到,这是因为该店加入了朝天宫商户自治协会,运用了信息化管理。
朝天宫街道挨着南京新街口,共有2760多家商户,是小微商户密集的商业街区,从前,占道经营、噪声扰民、环境脏乱等问题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