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骨科为百岁老人成功置换髋关节
为超高龄患者做外科手术,一度被视为挑战医学“禁区”。近日,重庆松山医院(原北部宽仁医院)骨科主任王爱民领衔骨科团队,联合多学科协作(MDT)成功为103岁股骨颈骨折的老人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第二天老人即可下地行走。
手术现场。重庆松山医院供图
百岁老人遭遇“一次骨折”
103岁的杨婆婆(化名)虽已到期颐之年,但身体还算硬朗,生活起居如常。8月9日晚上,杨婆婆在家中不慎摔倒在地,当时便感到右侧髋部疼痛,家人立即送往某医院治疗。经检查诊断为右股骨颈骨折 。
杨婆婆年至百岁,且心肺功能较差。如采用保守治疗,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压力性损伤、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生活质量直线下降。为保障老人晚年的生活质量,杨婆婆的家属遂要求转诊至重庆松山医院骨科,以期进行手术治疗。
据了解,老年人摔倒,最常发生的是髋关节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由于很多老年人合并慢性心、肺疾病,骨折后长期卧床会引起静脉血栓栓塞症、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风险并发症,严重时危及生命。
相关统计显示,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如果不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一年内的死亡率高达50%。
强强联合,多学科联合诊疗
103岁的老人,各系统器官均有明显“老化”,心肺功能退化,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极差,极大地增加了手术的难度。
“超高龄患者的手术,对于有的医生来说,降低风险的选择就是保守治疗;而对于患者来说,无论手术与否都存在风险。为了不让杨婆婆常年‘煎熬’在床上,即使冒着风险,我们也愿意放手一搏,我整形网希望能帮助她顺利挺过难关。”王爱民说道。
面对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与期望,王爱民快速启动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在最短时间内邀请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普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血液内科等相关科室联合会诊,对手术方案进行反复讨论。
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前提下,骨科团队决定最大限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失血的效果,减少麻醉和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的打击。
骨科、麻醉科,勇闯超高龄“禁区”
经过全面且充分周密的术前准备,近日,由骨科团队医师周平主刀,副主任医师刘克宇等人协助;麻醉科主任刘新伟全程保驾护航,进行神经阻滞麻醉,手术室护士全力配合,为杨婆婆实施右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一台手术的开展,麻醉科医生不仅要让患者“放心”地睡下去,“安全”地醒过来,还要保证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由于杨婆婆的手术过程中,骨科团队需为其注入“骨水泥”,“骨水泥”进入人体后,可能会产生以低血压、心律失常、肺栓塞,甚至心脏骤停为表现的“骨水泥植入综合征”。为此,麻醉科团队做足了准备。
“刘老师,我们准备注入‘骨水泥’了。”主刀医生周平说道。
“好!”刘新伟一边回答,一边紧盯所有监护仪,熟练操作各种麻醉设备,将患者血容量、血压等生命体征调整到最合适的状态……
几分钟过后,骨水泥注入完毕。在骨科团队和麻醉科团队的通力配合下,杨婆婆的手术顺利实施,手术历时仅30分钟。
术后,骨科护士长文勤带领护理团队从康复、饮食、心理指导等各方面,给予老人及家属关怀。经过精心治疗,杨婆婆各项术后指标趋于平稳,术后第二天即可在助行器的帮助下下地站立行走。
据了解,重庆松山医院骨科团队已成功为300余名90岁以上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通过手术前安全评估、早期手术、围手术期正确救治、多学科协同救治和早期快速康复等一系列工程,帮助高龄髋部骨折患者重回健康生活。(重庆松山医院 供稿)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 ?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