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亲人患癌去世她决心与肿瘤一战到底
盛夏七月,苏州独墅湖畔,中国医学科学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的实验室里,研究员马瑜婷正带领团队,争分夺秒推进研究工作。
这两天赶上重要实验节点,她整日穿梭在一条走廊之隔的实验室和办公室间,时而神情专注,时而步履匆匆。
走廊的墙上有马瑜婷课题组的介绍,其间的一句话让人振奋“实验难免有失败,但科研没有死胡同,潜心思索的人总会迎来柳暗花明。”马瑜婷说,这是她的工作信条。
马瑜婷与科研结缘,始于中学时代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奇妙自然现象间复杂的关联让她着迷。
高考之际,身患肿瘤的爷爷在多轮痛苦的化疗之后,遗憾离世。感同身受的马瑜婷暗下决心将来要做医学研究,找到治疗肿瘤的办法,减少亲人的痛苦。
2005年,马瑜婷从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院本科毕业,跨专业报考了该校同济医学院的免疫学硕士,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被录取;2008年,她赴法国攻读免疫学博士学位,选择当时冷门的肿瘤免疫方向,开启了全新的探索。
在巴黎,马瑜婷一周工作80多个小时,拼命阅读文献,密集安排实验,苦苦思索突破口。最终,她以扎实的数据找到了细胞死亡调控肿瘤免疫的关键证据,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论文,申请了国际专利,并提前获得了免疫学博士学位。
2015年,马瑜婷婉拒国外的工作邀约,回国加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她说“学了本事要回来服务自己的祖国,这是一件理所的事情。”
如今马瑜婷不仅担任研究所所长助理、免疫平台主任,作为博士生导师,她还带领年轻的研究团队在肿瘤免疫方向继续攻关。
同事和学生们说,马瑜婷每天精力饱满、分秒必争地忙碌,不仅密切关注领域内的前沿进展,还能另辟蹊径提出新思路,关键实验环节经常挽起袖子和大家一起干。
大量的实验室数据中,最终能够用于论文发表的数据可能不到全部实验结果的十分之一,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坚持实事求是。
经过反复实验,马瑜婷团队找到了压力应激抑制肿瘤治疗效果的“帮凶”——糖皮质激素,发现了压力应激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策略,填补了国际上的一项认知空白。
现有的绝大多数肿瘤免疫药物和疗法是基于国外科学家发现的靶点而开发的,马瑜婷我整形网希望带领团队探索更多原创靶点,进而开发创新药物。
她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学家一定可以做出更多一流成果。我们的研究投入多一分,成果多一分,肿瘤患者的痛苦就能少一分。
目前,她的团队已在国际高水平杂志上发表肿瘤免疫领域的论文50多篇,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内外专利。
繁忙的科研之余,马瑜婷投入大量时间开展科普活动。她说,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定要重视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要靠一代代人的持续努力。非常我整形网希望通过科普活动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吸引年轻人亲近科学,投身科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