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将建30家母婴友好医院
昨日,北京市政府召开2022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视频会议,回顾2021年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市政协副主席、市卫生健康委主任于鲁明介绍,今年本市卫生健康领域将有8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涉及做好冬奥会等重大活动疫情防控和医疗保障、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等。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获悉,2022年,本市儿科紧密型医联体将扩至25家以上,互联网护理服务将扩至16区,建设200个以上多学科诊疗门诊,建设30家母婴友好医院,扩大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病种到10种以上。
做好冬奥会等
重大活动医疗保障
当前,北京冬奥会正在进行中。于鲁明表示,本市将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冬奥“举办即成功、关键在防疫”的部署要求,科学高效做好赛时医疗防疫指挥调度,积极做好场馆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保障协同处置。严格落实境内涉奥人员新冠疫苗接种、健康监测、核酸检测、涉奥场所闭环管理、疫情防控监督检查“五个全覆盖”,以“四个最大限度”,坚决确保“五个不发生”。
严格落实涉奥场所防疫应急预案,加强新冠肺炎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分类管理,高效做好检测、流调、隔离、救治等应急处置,强化赛场医疗急救保障。严格落实定点医院收治任务,实施精准分类收治,避免不同风险伤病员流线交叉,切实加强院感防控。做好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的医疗防疫保障。
本市将把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城市防疫和冬奥防疫全面融合、一体推进,坚持疫情应急处置与常态化防控相结合,坚持外控和内筛紧密结合,全力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和群众生命健康。加强传染病早期监测预警,切实发挥发热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店、诊所等监测哨点作用。增加核酸检测服务供给,做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重点场景、重点区域核酸筛查。
优化疫情期间群众就医保障,充分保障封控、管控区域特殊人群、重点人群就医需求。继续做好3-11岁人群接种、加强免疫接种,扩大60岁以上人群接种覆盖面,研究建立新冠疫苗接种常态化机制。
加快安贞医院通州院区等
项目建设
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方面,本市将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健全传染病监测预警多点汇集和分析触发机制,加强发热筛查哨点管理。着力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加强区级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落实佑安医院新院区选址,加快市疾控中心新址建设。
提高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完成465处院前急救设施建设验收,全市急救呼叫满足率稳定在97%以上,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平均反应时间力争少于12分钟。推进重点公共场所AED配置和急救人员培训。全面完成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发热、呼吸、肠道门诊规范化建设,增加负压病房、重症监护病房配置。
为提升卫生健康服务“四个中心”水平,本市将继续大力推进医疗卫生资源疏解,加快安贞医院通州院区、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口腔医院迁建等项目建设,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支持区属医院提质改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编制雄安新区“交钥匙”新建医院办医支持方案,协助做好新医院运行筹备。
互联网护理服务
将扩至16区
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本市将继续优化基层预约转诊平台,加大医联体内优质号源下沉力度,切实推进分级诊疗;加强预约诊疗精细化管理,完善门诊质量管理制度;儿科紧密型医联体扩至25家以上,互联网护理服务扩至16区,建设200个以上多学科诊疗门诊,建设50个以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特色专科。做实中医进社区活动,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
在做好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方面,本市将完善人口家庭服务,完善生育配套支持措施,创建50家示范性托育机构,引导社会力量试点开展普惠托育服务。优化妇幼健康服务,推进线上建立母子健康手册,建设30家母婴友好医院,扩大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病种到10种以上。
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扩大安宁疗护服务供给,推进4家医疗机构转型建设安宁疗护中心,增加安宁疗护床位200张;在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建设老年医学科,推进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和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