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医二代”争做导诊志愿者
春节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安医大一附院”)的自助挂号机、电梯、诊室附近总是站着几名身穿红马甲、面带微笑的大学生。他们都是导诊志愿者。“医二代”高贝嘉是其中一员,她一边协助患者操作自助挂号机,一边趁着电脑程序正在运行的空隙,转身回答身边另一名患者的询问。
协助患者挂号、缴费、打印报告,引导患者抽血化验、去相应的诊室或病房……高贝嘉的业务娴熟度已和专职引导人员不相上下。高贝嘉是皖南医学院麻醉专业学生,父母都在安医大一附院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和她并肩奋战的17名志愿者中,不少都是该院职工子女。
安医大一附院是安徽省率先成立职工子女志愿者服务队的医疗单位,在院团委牵头组织下,职工子女志愿者服务坚持开展了近10年,累计近180名“医二代”参与。就诊高峰期,他们发挥重要作用,减轻医护人员负担,成为医院工作力量的重要补充。
2019年,还在读高中的高贝嘉从父母那得知这项志愿服务活动后,很感兴趣。高考结束的第二天,她便报了名。刚上岗时,看到工作人员熟练地引导患者就诊,她就将不清楚的问题记下来。一次,一名从外地赶来的老年患者不熟悉医院环境,向志愿者发牢骚。高贝嘉细心地询问老人的需求并安抚其情绪,帮助其挂号、取药。还有一次,医院来了一名留学生患者,中英文表达都不流利,当时已下班,高贝嘉就通过翻译软件与对方约定次日就诊。留学生如约而至,高贝嘉帮他办好就诊卡并挂号,引导其找到就诊室,对方连连道谢。
“医生常常不能按时下班,晚上还要去病房看患者,他们是医学生的榜样,激励我们学习专业技能。”高贝嘉感慨,医生负责治病,志愿者为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是自己坚守岗位的意义。
志愿者队伍中,也有一部分是高中生。16岁的黄乐章在合肥市第九中学读高一,在校经常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今年寒假,在医院担任妇产科护士长的妈妈张旱梅动员黄乐章来做导诊志愿者。一开始,黄乐章不太愿意,觉得自己不了解医院,不能胜任这项工作。
“别担心,有系统培训,你去试试看,也顺便了解妈妈的工作。”在张旱梅鼓励下,黄乐章完成志愿服务规范、导诊流程、防疫知识等培训,通过志愿者上岗考核。
1月28日黄乐章第一次上岗,回家后他兴奋地向妈妈分享自己如何帮一位老爷爷抢到一个临时放出的耳鼻喉科专家号。“很多从农村来的病人不会提前预约挂号,我尽量帮他们解决难题”。
在张旱梅看来,这项志愿服务能培养孩子的耐心、乐于助人的品质及社会责任感,帮助孩子切身感受医护人员的职业精神。“让孩子知道医生、护士担负的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他们平时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挑战新领域,作为中学生,应不断探索新技能,为未来的职业道路打好基础。”她说。
近年来,安徽各地多家医院正开展“医二代”志愿服务,打造出医学生志愿者服务队、社会爱心人士志愿者服务队等多个品牌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