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首日破发大跌16%、药明康德等遭滑铁卢!
12月15日,国内生物科技巨头百济神州正式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全球首家在纳斯达克、港交所、上交所三地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尽管此次发行百济神州亦引入“绿鞋”机制来稳定股价,但首日表现显然不及业界预期开盘便下跌8.12%惨遭破发,此后股价继续跳水,一度触及155.02元最低位,跌近20%,最终报收160.98元,大跌16.42%,处于科创板跌幅榜首位。
或受登陆科创板首日破发影响,百济神州今日港股、美股股价分别产生7.64%、1.6%的跌幅。值得注意的是,生物医药板块今日出现普跌A股医药生物(申万)有224只个股翻绿,其中药明康德尾盘跌停,泰格医药、九州药业、康龙化成、昭衍新药、嘉应制药、博腾股份、凯莱英亦跌超5%;港股亦是集体跳水,药明生物和药明康德双双下挫逾19%,荣昌生物跌超17%,诺诚健华、金斯瑞、君实生物跌超10%,信达生物、三叶草生物亦跌超9%。
多项光环难承估值之重
作为本土医药创新的明星企业,百济神州自2010年创建以来就带着多项光环商业鬼才欧雷强和科学顶流王晓东是企业共同创始人,而后挖来辉瑞中国“教父”吴晓滨出任总裁;“七年磨一剑”的BTK小分子抑制剂泽布替尼是中国首个获得美国FDA突破性疗法认定、首个在美国获批上市的本土研发抗癌新药;此番科创板192.6元/股的发行价亦让其跻身今年以来A股市场第三高、科创板最高新股。
除上述诸多光环以外,有观点认为,百济神州之所以备受业内关注,是因为企业采取了一种全新的生物医药企业经营模式,即通过吸引包括人力、财力、药品管线等在内的全球顶配资源,以实现快速发展。但该模式对资金需求量较大,例如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及2021年1-9月,百济神州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5.97亿元、65.88亿元、89.43亿元及65.2亿元,在本土药企中首屈一指。
这也促使百济神州寻求多渠道融资,解决资金需求的燃眉之急。在2016年登陆纳斯达克募资1.82亿美元后,百济神州随即在2018年登陆香港联交所募资9.02亿美元。此番登陆科创板,百济神州预计扣除承销费和其他预计发行费用前的募集资金总额约为221.6亿元(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前)。
此次科创板发行,出于“护盘”考虑,百济神州已引入了“绿鞋机制”,授予中金公司为期30日的超额配售选择权,可超额配售不超过1726万股人民币股份,这也让其股价在尾盘回稳了些许。对于仍然出现破发现象,有分析人士指出,新股破发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上较为常见,在注册制下,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的新股破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化定价”,尤其是今年9月以后,IPO询价实施新规,新股发行价由此抬高,这也加剧了新股的破发。
未来还看研发管线价值和商业化能力
尽管发行价偏高导致破发固然有询价新规的因素,但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于百济神州的“高估值”和“高市值”。截至目前,百济神州在美股市值为280亿美元,港股市值为2295亿港元。百济神州此次科创板发行价为192.60元/股,发行后总股本是13.5亿股,折算成发行市值为2600亿元,甫一上市便迈入千亿俱乐部的药企并不多见。
业界普遍认为,百济神州研发管线的价值和未来的可能性是支撑其股价走势的重要支柱。截至目前,百济神州的商业化产品及临床阶段候选药物共有48款,包括10款商业化阶段药物、2款已申报候选药物和36款临床阶段候选药物,国内药企无出其右。其中,BTK 小分子抑制剂泽布替尼胶囊、抗 PD-1 单抗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以及PARP抑制剂帕米帕利胶囊这3款自主研发药物已上市销售,包括具备同类首创(first-in-class) 潜力的HPK1抑制剂等在内的8款自主研发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在研阶段,以及37款处于临床或商业化阶段的合作产品。
针对在科创板上市首日便破发的惨淡处境,百济神州首席财务官王爱军对媒体表示,一个时点的股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公司非常尊重资本市场的运行规律,未来重在分配资源,与已有的战略重点进行匹配。“我们非常乐观,公司可以通过业务里程碑的进步,给投资者带去合理的回报。”
开源证券认为,百济神州作为全球创新药行业的引领企业,未来有望充分受益于三大核心自研产品和多款授权产品的持续放量及国内市场份额的提升。也有市场人士分析指出,百济神州对于资金的需求量庞大,只能通过不断的融资来筹集资金支持发展,未来要看其多个研发产品能否按预期获批上市,以此支撑利润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有消息称,百济神州内部宣布了一项重大人事任命,原阿斯利康中国肿瘤事业部负责人殷敏将于2022年1月正式加入百济神州,就任大中华区首席商务官,并成为百济神州中国区领导团队和全球执行委员会成员。此前,原阿斯利康县域业务全国负责人杜浩晨已加入百济神州,担任广阔市场负责人。在业内看来,连续吸收阿斯利康两员大将,势必将为百济神州建设产品商业化能力注入新动能。
外围突传利空
创新药“出海”迎考
有业内人士戏称,百济神州今日其凭一己之力“带崩”整个医药板块。其中,药明康德遭遇“A+H”双杀,A股市场尾盘直接跌停,港股收跌19.06%。除药明康德以外,泰格医药、康龙化成、皓元医药、九州药业等CRO龙头跌幅均超过7%。但有观点指出,这一切事实上是缘于外围市场传出的一则利空消息。
据英国金融时报当地时间周二报道,美国财政部将8家中国公司列入投资黑名单,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商用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创新。更为重要的是,据知情人士透露,预计美国商务部周四将把部分中国公司列入实体名单,其中包括一些涉及生物技术的公司。由于此前的制裁对象都是高科技制造业,而这次增加了一些生物技术公司,该利空是出现,故而引起市场恐慌。由于CXO板块相关企业涉外业务较多,难免成为此番首当其冲下跌的板块。
对于今日暴跌,药明康德董秘办在回复媒体时称,目前公司经营情况一切正常,对于美国“制裁”传闻不予置评。超跌9%的科创板企业皓元医药董秘办亦表示,公司正在查找股价下跌的原因,现在看网上说美国要“制裁”药明康德,公司应该是受这个消息影响。“我们先要求证一下消息的真实性,然后再去评估对我们公司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如果确实对业绩影响非常大的话,到时候可能要发公告”。康龙化成证券部人士回应媒体称,“公司没有收到任何通知,公司境外收入占比80%,没有单独拆分对美国有多少收入,公司不对没有依据的事情做出任何估计。”,九洲药业证券部人士向媒体表示,“目前公司经营正常,没有收到相关消息。即使制裁的话,公司美国业务基本都是做临床前的项目,整体体量较小,对利润影响不会很大。”
医药创新的道路最终就是走向国际化,这是业内的主流共识。今年以来,已有多款由国内药企研发或合作研发的的创新药(新适应症)在美国递交上市申请,包括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万春医药的普那布林、亿帆医药的Ryzneuta、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以及康方生物/中国生物的派安普利单抗等。与此,本土药企的license-out项目也开始进入井喷期,今年上半年项目数量达到21个,单笔交易金额也屡创纪录。业内普遍认为,2022年将成为中国创新药出海的关键一年,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转换的时代背景,不仅对药物的创新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势必也将更加考验药企的“出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