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癌变早发现
在胃的内壁,有一层厚厚的细胞,形成胃黏膜,负责分泌胃液(盐酸、黏液、胃蛋白酶等)帮助消化食物。正常情况下,胃黏膜按照人体的需求生长,保持着一定的数量。但不良因素的刺激如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会使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黏膜变薄、基层增厚,使胃酸分泌减少,患者出现食欲下降、上腹不适或钝痛、胀满、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甚至有人会出现消瘦和贫血。这就是萎缩性胃炎。
有研究证明,患有萎缩性胃炎的人胃部泌酸量减少后,可能会增加胃内致癌物质的浓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使得有害物质易于吸收,从而增加癌变风险。但萎缩性胃炎将来是否会发展为癌前病变或癌变,应根据病变程度具体分析。目前,医界学的共识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虽可癌变,但癌变率很低,多数研究发现其癌变率不超过3%。只要规范治疗、定时复查,可积极防治,减少发生癌变的可能。,建议萎缩性胃炎患者在初次确诊时、患病后每年进行胃功能三项筛查,识别早期胃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北京积水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蓝宇介绍,胃功能三项筛查无创伤、简便快速、费用低廉,其结果可辅助诊断胃黏膜疾病,预测胃癌变风险,也被称作“血清学活检”,可作为胃癌早期筛查的重要依据之一。此筛查只需抽取静脉血(空腹)2~3毫升,获得血清胃泌素(G-17)、胃蛋白酶原I(PGI)和胃蛋白酶原II(PGII)的测定结果。其中, G-17占人体生物活性胃泌素80%以上,且仅由胃窦部细胞分泌。,它是反应胃黏膜损伤情况的重要指标。当胃部有恶性肿瘤时,G-17的数值会明显升高。胃蛋白酶原不仅有助于判断胃黏膜是否萎缩,也可以明确萎缩累及部位以及严重程度。
已患有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除了定期进行胃功能三项的筛查,平时还应积极治疗,来降低癌变风险。
规律作息,饮食得当。避免暴饮暴食、饮食过冷或过烫;少喝咖啡、浓茶;少吃不新鲜、质硬、不易消化的食物,不吃高脂、高糖、高盐、高油、腌熏、烧烤、辛辣等食品;进餐方式上提倡分餐或使用公筷公勺,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机会;戒酒忌烟,避免增加胃部负担。
保持平和的心态,减轻压力。避免紧张情绪影响胃的蠕动和胃酸分泌而使病情加重。
合理用药。一些药物对胃黏膜有直接或间接的损伤,可导致胃黏膜糜烂和溃疡。它们通常为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止痛药、抗癌药、激素等,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布洛芬、红霉素等。避免滥用这些药物,如治疗疾病必须服用,也最好在饭后服用,必要时加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