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改革的思维继续推进改革
从基层到县级,从县级再到城市大医院,我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在向更宽更深的层次持续推进。在此过程中,因为屡有开创性举措推出,作为中部欠发达省份之一的安徽省,一直被视作全国医改的“排头兵”。先行者面对复杂形势,在薄弱基础之上坚定推进改革,体现了决心和魄力;面对新的现实情况,勇于对以往的政策作出修正和调整,体现出智慧和勇气。
不可否认,安徽医改仍有不少问题需要完善和改进。比如,在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的过程中,强调政府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主体责任、夯实基层机构公益性无可厚非,但“发力过猛”却容易挫伤基层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积极性,所以安徽省宣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取消收支两条线管理。再比如,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仅靠财政补助和“高企”的诊察费进行补偿难以持续,所以安徽省回调了县级医院诊察费,对不同层级的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调整。在启动此次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时,这些都为安徽省的顶层设计提供了宝贵借鉴。
安徽医改可谓中国医改的一个缩影。再前行,需要重温医改初心,用更大的勇气和智慧迎接更大的挑战,用改革的思维继续推进改革。比如,药品购销中的灰色利益空间真切可见,取消药品加成并不等于真正破除以药补医也是共识,但如何在现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科学地设计一系列综合措施,彻底改变公立医院的逐利机制,需要医改参与各方花更大气力去探索和实践。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应该是“政府的改革”,必须由不同部门协同推进。但一直以来,医改多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院墙”内热火朝天,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在编制管理的模式下,医院很难获得人员岗位设置等自主权;在基本医保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的现实下,医保资金难以做到合理统筹使用。随着医改持续深入,诸如此类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加突出。
医改最终并不是技术层面的命题,而是管理层面的利益博弈。当深层次的问题暴露出来时,就需要更多的政府部门明确主体意识,主动参与医改,协力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