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到底冤不冤?专家带你揭开胆固醇的本来面目
(健康时报记者 尹 薇/文 张 斌/图)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取消对饮食胆固醇摄入限制后,类似“胆固醇的千古奇冤”“胆固醇的弥天大谎”等文章在网络上也颇为流行。9月8~11日在西安举行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年会上,临床、预防、媒体等多方面专家,包括大会主席葛均波院士(下图左三)、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孔灵芝(右二)、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主任陈韵岱(左二)与健康时报总编辑孟宪励(右一)围绕“膳食胆固醇到底要不要控制”话题,参加本次年会视频直播平台的视频访谈,在万名参会者的瞩目下,进行跨界对话,还原胆固醇本来的面目。《门诊》杂志主编汪文亮(左一)主持了这次访谈。
坏胆固醇就是河道里的沙子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三十年前上大学的时候,几乎很少见到心肌梗死的病人,现在到任何一个大医院急诊看看,除了外伤就是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这说明我们国家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急剧增加。
动脉粥样硬化就是血管本身发生了粥样斑块,导致了下游的血管内缺血。最近我提出一个泛血管病的概念心、脑、肾等各器官都有血管联通,如果把血管比作河流,这个河流流动的就是血液,坏的胆固醇也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好比河里的泥沙。如果“泥沙”太多,把河道堵住了,血流就会越来越缓慢,甚至流不动,形成血块。
不仅仅是心血管医生不喜欢河流受阻出现冠心病、心肌梗死,神经科医生也不我整形网希望脑血管堵塞发生脑卒中,肾脏科医生更不忍心看到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肾脏缺血受损带来的肾病。所以,所有医生几乎都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怎么遏制这种发病的趋势?
回想之前做过的实验,让吃草的兔子吃鸡蛋黄拌猪油高胆固醇食物,结果三个月,这些兔子整个血管一塌糊涂,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继而发生中风以及心肌梗死。改革开放后公众生活水平改善,中国血管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扭转,朝着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发展,这和饮食结构趋向高热量、高胆固醇是有一定正相关的。
研究证明,通过他汀类药物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到1.8mmol/L以下,动脉里的粥样硬化灶就不再生长乃至消退,这个结论是全世界的专家经过无数次实验和临床观察得来的,不能因为个例来推翻这个结论。,要多方协作,把科学的结果通过媒体让大家听得懂,要控制饮食胆固醇的摄入,这非常重要。
科普知识需要做好科学的解读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孔灵芝应该澄清这样几点不管是美国的膳食指南还是中国的膳食指南,对于胆固醇上限摄入的取消都是有前提的,它们既不是针对那些已经患有高胆固醇血症的人,也非针对胆固醇敏感的人群,而是针对一个正常健康人。再则,这两个指南都强调以平衡膳食为基础,在这个条件下,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是属于适量吃的。
,饱和脂肪酸和坏胆固醇其实是同源的食物,比如动物内脏中的坏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同样也高,而中美两国的膳食指南都强调需要控制饱和脂肪,也就间接控制住了胆固醇的摄入。如果我们放弃了或者不重视这两个前置条件,只是一味地说胆固醇的上限取消了,高胆固醇食物可放开吃了,那是一个误解。
所以,一些科学的研究结果不适合直接传递给老百姓,很容易让公众误解其本意,而是需要在一个平台上先做一个解读。我大学刚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就遇到“虾皮该不该吃”的困惑——两位老师说的不一样研究营养的老师说虾皮富含钙,应该多吃,可以补钙;搞食品卫生的老师说,虾皮是最低等的海生食物,会富集海水里很多不好的东西。其实这二位说的都对,只不过是站在各自的角度,所以就需要跨界、融合,大家共同传递一个声音,这样的话可能老百姓听起来就会比较全面了。
胆固醇摄入量需个性化分别对待
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主任陈韵岱临床医生面临的不是一般的健康人群,而是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果这些人受到干扰性信息的影响,对于高胆固醇食物放开了吃,不控制膳食了,不遵守健康的生活方式,甚至自行把必须长期用的降脂类药物也停了,那它造成的危害,简直是灾难性的。
就在8月末,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上更新了血脂异常管理指南,将患者分为极高危、高危、中危和低危,并且明确指出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必须根据危险分层对血脂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严格控制。类似于有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冠脉综合症等明确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外加严重糖尿病以及严重慢性肾脏的患者,都是被列入极高危人群。除了治疗,他们饮食中“坏胆固醇”的摄入水平要严格控制在1.8mmol/L以下。其余人群则可根据各自健康情况进行膳食和生活方式个性化调整,而非一刀切。
在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膳食等前提下,无论是哪种风险级别的患者,均应该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干预。针对一级预防患者,合理应用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降低远期致命性心血管风险,我们必须提倡正确的科学知识,告诉患者目前最权威、有最多证据的治疗方式,最终让患者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
胆固醇是一个传播事件
健康时报总编辑孟宪励胆固醇风波其实是一个传播事件。什么叫传播事件?一个事情在医学上有着本来的面目与主流的共识,但一个偶发事件的诱导,在经过一个繁杂、喧嚣的混乱传播后,公众接受的信息已经背离了这个事情的科学面目,基本的医学真相反而模糊了。
医学界对坏胆固醇的认识从来没有变化,它跟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非常清晰。但在美国膳食指导取消摄入上限后,很多信息已构成了误导,“胆固醇的血泪错误史”“胆固醇的弥天大谎”……客观、理性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变异、扭曲。
传播要有角度,如同一个照片都有角度一样,表面上看是一种事实,但不过是一个角度的呈现,它与健康信息需要全面、客观的天性有先天矛盾。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从传统媒体时代到PC端网络时代,再到手机端的智能时代,所有媒体都在吸引眼球上用尽浑身解数,这种矛盾被强化了。
在前不久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总书记把“普及健康生活方式”作为五大健康重点之一,如果人们接受到的健康信息是错误的,公众的健康生活如何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