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影像信息服务的创新与规范
2018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措施,随即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从7个方面建立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对于传统医疗机构来说,正在通过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融合,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效率。
近日,以“不忘初心 新时代再出发”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现代医院管理能力建设与发展大会在京召开,汇集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者、医疗机构管理人员10000余人,通过医改、医管、医保、人才、学科管理等13个专题的讨论,加强各方交流,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第四届中国现代医院管理能力建设与发展大会开幕式
在“数字驱动 互联网+如何提高医院管理”分论坛中,公立医院行政领导人员职业化能力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原院长郭启勇分享了《医疗影像网络化服务思考》,他认为, 可以通过大数据推动医疗机构精细化管理,推动健康管理和信息产业发展。
公立医院行政领导人员职业化能力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学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原院长郭启勇在分论坛上发言
医学影像网络时代已经到来
随着人工智能、数据挖掘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以云平台作为存储和计算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平台向着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为了促进医院互联网+建设,国务院和卫健委发布一系列文件,对推进电子病历应用、加快信息平台建设、探索互联网医疗、实现信息惠民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医疗影像服务进入全面网络时代。
互联网、云平台给硬件和医疗服务模式带了多种创新,使得医疗影像服务从形式到内容上发生结构性变化,全电子化服务、云端共享,病人端携带方便,进而实现全民健康数据管理,有利于提升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影像信息化建设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医疗影像的市场图谱和行业发展分析》推算,2020年我国医学影像市场规模将达到6000-8000 亿人民币。随着云服务在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价值被认可,医疗领域已经开始了云服务的不可逆转的迁移。
网络化影像大数据的价值
在影像服务的网络时代,为各级医院(医联体、影像中心、区域医疗)、医护、患者三方搭建即时交互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涵盖云存储、云PACS、云会诊等,一方面影像信息实现互联互通互认,减少重复检查,另一方面影像云端存储传输,减少物理介质成本。
实际上,医疗大数据,除了影像数据,还有临床数据、基因学数据、公共卫生数据等,在应用上有广阔的前景。把所有这些数据结合起来,通过数据挖掘有利于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从医院管理的角度,郭启勇表示,网络化影像大数据本质是一场利用数据分析结果改变人们决策的方式,可以通过大数据推动医疗机构精细化管理,推动健康管理和信息产业发展。
云端服务的问题与现实
近年来,很多企业打着智慧医院、互联网+应用的旗号,以“云胶片”的名义取代医疗影像信息化建设进行推广牟利,存在医疗风险。一是标准与规范,比如目前云胶片服务就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如何保证不损失图像质量的传输及下载?包括医生如何在临床实践中更好的适应与接受,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是降费,互联网+医疗作为新兴业态如何定价,防止出现“降而不低”。三是安全,一部分云存储供应商由于其经营发展能力的限制,无法保证其能够持续提供15年、30年的服务,以及在其提供服务期间也无法保证云存储数据的安全。对于医疗来说,安全和质量是最重要的。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医学影像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是临床重要的诊断方法,也是进行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郭启勇表示,在网络时代,医学影像更有巨大的机遇,尽管有挑战,只要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必将助力医疗改革的信息化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