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皮士是什么意思(嬉皮文化是什么)

健康饮食 2023-04-22 20:42健康生活www.wozhengxing.cn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群青年人聚集在一起,构建了一种风靡一时的文化。他们具有反叛精神,厌恶主流社会,用特立独行的方式追求和平。这群人被《旧金山纪事报》的记者赫伯·凯恩称为”嬉皮士”,他们所代表的文化也便被命名为了“嬉皮士文化”。

  时至今日,嬉皮士文化仍然随处可见。无论是时尚界还是音乐界,嬉皮士元素一直都很受欢迎。当人们穿上喇叭裤与大披肩并奏响迷幻摇滚时,那便是在致敬嬉皮士们了。

  尽管嬉皮士文化如此成功,它存在于人世的时间却并不长。大规模且成体系的嬉皮士运动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也在此时结束。

  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里,此种成型的文化经历了萌芽、兴起、繁荣、衰败诸多过程。令人欣慰的是,虽然昙花一现,它却还是经久不息地以纯粹文化的形式流传了下来。

  一、兴起——理想主义的绽放

  嬉皮士运动是一场文化运动,主导核心却是政治因素。六十年代,大量美国青年被派往越南参与越南战争,他们在前线做无意义的流血牺牲。

  美国以侵略为目的介入越南战争,本质便违背了和平。毫无必要的杀戮促使美国国内反战主义思想崛起,人们发动反战示威游行,期望自由与民主。

  除参与越战外,当时的美国人还经历了肯尼迪总统遇刺、古巴导弹危机等等政治事件,社会的质疑声愈来愈强烈,人们对政府的信任感不断降低。

  迷茫的青年人背负着对和平的渴求,在美国民主党极左派兴起的这段时间里,将反战思想扩大为反文化反主流思想。由此,嬉皮士运动在越南战争的推动下兴起。此后的嬉皮士运动与嬉皮士文化,不仅仅局限于反战,而是反抗习俗、反抗主流与反抗政治。

  嬉皮士文化的簇拥者非常好辨认。他们多留一头充满艺术气息的长发,穿着个性十足的奇装异服,并且将摇滚乐视作文化的重要象征。

  他们的穿衣风格被称为“波西米亚”风格,强调饱满的色彩。在音乐方面,嬉皮士们喜爱的不仅是摇滚乐,更是迷幻摇滚。

  为抗议越南战争,嬉皮士们于1969年举办了一场音乐节。也就是伍德斯托克音乐节。这是一场嬉皮士们的聚会,将嬉皮士运动带向顶峰,象征着青年人反战争、反主流的思想。参与此次音乐节的青年人保守估计在四十五万以上,由此可见嬉皮士文化的巅峰规模。

  当时,嬉皮士非常崇拜摇滚乐歌手鲍勃·迪伦,而后者成为了201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可以算做是当今主流社会对嬉皮士文化的一种认可。

  除了鲍勃·迪伦外,皇后乐队也曾作歌《波西米亚狂想曲》来展现对嬉皮士运动的喜爱,这首歌是当代最出名的摇滚歌曲之一。

  最为著名的则是披头士乐队的一员约翰·列侬,他不仅是摇滚乐领头人物,还是社会活动家,并被誉为嬉皮士们的精神领袖。

  令人吃惊的是,支持嬉皮士文化的大多数青年人,并非饱受种族歧视的黑人,并非愤世嫉俗的移民,而是家境优越的白人。这些白人子女大多受过良好教育,对国家拥有更多期望的他们反而失望越重,便成为了嬉皮士运动的主流。

  由于家境殷实,一些嬉皮士为无业游民和其他相对贫穷的嬉皮士提供物资,还准备了无需缴纳房租的房子。因此,大部分嬉皮士们都能摆脱压力沉浸在音乐表演与文化运动中。这些嬉皮士们往来社区,造成了许多人员流动,大多以万为单位。

  二、消亡——享乐主义的抬头

  嬉皮士青年们起初的确怀揣着简单的理想主义思想,但这一核心思想在中后期逐渐演变为享乐主义,引领嬉皮士运动走向终结。

  在嬉皮士运动繁盛发展的六十年代与七十年代早期,数以万计的年轻人脱离了学习与工作来追随奔放自由的嬉皮士文化。

  其中一大原因是因为他们拥有良好的生活条件,不必为基本的生活物资发愁。即使自身缺少资金,这些人也能够享受到免费的食物、衣服与住所。这使得年轻人追求嬉皮士文化的道路畅通无阻。

  但过分优越的物质条件成为了双刃剑,是中后期嬉皮士运动出现质变的重要因素。

  中期开始,一些嬉皮青年无法被音乐、文学与绘画满足,开始寻找新的代表文化与刺激来源,于是他们开始接触酒精和毒品。这些人瞄准海洛因、镇定剂等等会使人致幻的毒品,把嬉皮士文化当成瘾君子身份的遮羞布。

  除了吸毒,逐渐堕落的一部分人大多都有滥交的习惯,并且将嬉皮士中代表性的奇装异服文化诠释为邋遢、脏乱。嬉皮青年在普通人眼中的形象渐渐恶化。

  除去一部分嬉皮士青年自甘堕落外,还存在一些与嬉皮文化无关的流氓地痞或者黑社会借用嬉皮士外壳来违法犯罪,这也抹黑了嬉皮士的正面形象。

  另外,嬉皮士文化一直被真正的上流人士或许多从政、从商人士不喜。支持越战的军火商、政党人员将嬉皮士视为眼中钉,因为后者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

  没有勇气反抗政府的普通民众也将嬉皮士视作威胁,认为他们反而有害于安宁的生活。在这些人群的刻意贬低下,嬉皮士身上被贴满许多恶意的标签,比如“反对进步”、”社会混混”等等。

  嬉皮士文化开始显现颓势,不仅有自身原因与外部原因,还存在本质原因。嬉皮士们本就是没有指挥且没有过硬凝聚力的自发团体,他们虽然起源于政治不满,最终却使用文化的方式表达思想,不实际参与任何政治活动,因此根基不稳。

  与此同时,嬉皮士文化的受众面太狭窄,会参与嬉皮士运动的多是自由烂漫的孩子,其中大学生为多,很难获得另一代人的支持。这是嬉皮士文化的本质所决定的,无法更改也无法完善。

  压垮嬉皮士运动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发生于1969年的曼森杀人案。查里·曼森于1969年实施了两桩连环杀人案,分别谋害了好莱坞明星莎朗·塔特与她的导演丈夫罗曼·波兰斯基与住在比弗利山庄的一对夫妇。曼森与其掌控的犯罪家族拥有疯狂的作案动机:他们试图挑起种族战争。

  尽管挑动战争的行径与嬉皮士文化的内核是背道而驰的,查里·曼森还是成功地借用嬉皮士文化为自己的罪恶思想做了掩饰。

  曼森热爱披头士音乐,本身也制作过歌曲小样。在曼森案发生后,以往并不抵制嬉皮士运动的美国人开始惧怕嬉皮士们,甚至组织起反嬉皮士运动。反嬉皮士的潮流马上变得随处可见,因此嬉皮士运动便迅速地走向了消亡。

  引导嬉皮士运动滑坡的是不加控制的犯罪行为,但实质还是因为享乐主义代替理想主义成为了嬉皮士核心。其中有多少背后的推手,我们早已无从得知。

  嬉皮士们总是感到愤怒,寻求对现实的反叛,因此中后期他们开始有求于毒品。对毒品的依赖导致嬉皮士们精神恍惚,并不能很好地对文化内核展开思考。在此基础上,享乐主义使得嬉皮士运动更加不受主流欢迎,也给了一些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人们认为,尽管在曼森杀人案发生后嬉皮士运动已经近乎消声灭迹,这也不能代表嬉皮士运动的最终消亡。一直到1980年,嬉皮士们心中的精神领袖约翰·列侬被害后,大家才觉得嬉皮士运动是真的结束了。

  三、结语

  嬉皮士运动已然无法回到辉煌时期,但它所带来的文化余温一直都存在于全球各地。在时尚秀场上,我们能看到许多嬉皮元素,比如色彩碰撞、喇叭裤、印第安饰品与大量涂鸦。

  在歌曲上,嬉皮士运动推动了摇滚乐发展。时至今日,摇滚乐已经是歌曲风格中的主流之一。那个年代流传下来的《波西米亚狂想曲》、《我这一代》等歌曲仍旧在传奇音乐榜单上中留有名字。

  嬉皮士运动的魅力在于,这是一场没有组织的、并不统一的大规模活动。人们来自不同的城市,从对和平的期愿出发,汇集在加州,穿同种服饰,听同种音乐。

  就早期的思想而言,嬉皮青年们反对战争、支持和平并且追求自由民主,是拥有着崇高理想的。但是没有凝聚力的嬉皮士团体无法有效阻止来自内部的堕落与外界的推力,导致消亡成为了必然。

  虽然嬉皮士运动在后期变得稍显丑陋与混乱,它还是代表了年轻人对政治与人生的思考,它依旧象征着对战争的强烈反思。嬉皮士运动的价值无法被轻易地从历史中抹除。

  《毁灭的一代:60年代的反思》

  《伊甸园之门》

  创载网是一家 分享平台,在这里提供互联网创业项目,以及 、网络营销、实操案例分享,需要 点子那就上创载网,找项目,学推广就来创载网!

  联系我们:微信公众号搜索“藏斋”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angzhai.com/post/5434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仓筹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0799159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angchou.com/37721.html

Copyright@2015-2025 www.wozhengxing.cn 我整形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