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狭窄怎么办
冠状动脉狭窄:心脏健康的隐形杀手
冠状动脉,是心脏的生命线,为心肌细胞输送氧气、脂肪酸、葡萄糖等必需营养物质。当这条生命线因动脉粥样硬化而狭窄,后果便可能十分严重。
冠状动脉狭窄,意味着冠状动脉腔面积的缩小。这种病变会导致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引发一系列心绞痛症状,如胸痛、胸闷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
当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时,临床上即可诊断为冠心病。这是一类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疾病,包括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缺乏运动以及家族史等。在狭窄程度为50%~75%的范围内,虽然冠状动脉血流未受明显影响,但心肌细胞已开始承受压力。在这一阶段,患者需接受抗血小板、调节脂肪和稳定斑块等治疗。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的方法也至关重要,它们能有效延缓冠心病的进展。
当狭窄程度超过75%时,冠状动脉血流明显受限,患者往往会出现活动耐力下降和心绞痛症状。应积极选择进行冠状动脉血液运输重建。重建方式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介入治疗包括药物支架、药物球囊等;对于特别坚硬的狭窄病变,还可以选择旋磨处理。而搭桥治疗则包括传统开胸手术和小切口治疗,甚至介入与手术也可以同时进行,我们称之为杂交手术。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冠状动脉血流恢复,生活方式的干预仍是治疗的基石。这包括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限酒、合理运动,以及严格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通过更精确的检测方法来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性。例如,运动负荷试验、冠状动脉造影等都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狭窄的程度。而心肌核素、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等特殊检测方法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面对冠状动脉狭窄这一健康隐患,我们应充分评估狭窄的严重性,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级/二级预防治疗。保护心脏,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