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苏轼(如何赏读苏轼怀念欧阳修,表达人生

生活常识 2023-04-16 11:37生活常识www.wozhengxing.cn

《西江月·平山堂》作于元丰七年(1084),苏轼结束了在黄州五年的贬谪,转徙至汝州,途中过扬州再次游平山堂赋此词,以怀念恩师欧阳修。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上阕开头,苏轼以短短两句概括尽了自己的半生经历。平山堂位于扬州大明寺旁,乃是欧阳修知扬州时所建。苏轼曾三次游历平山堂,第一次是在熙宁四年(1071),苏轼由汴京赴任杭州通判,此时的他经历父丧,正要重新开始仕途。第二次是在三年后的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转任密州太守。第三次则是作此词的时候,元丰七年,即1084年。欧阳修卒于熙宁五年(1072),离自己最近一次拜访恩师(1071)已经过去了十三年之久。词中举其成数,故曰“十年不见老仙翁"。这十三年时间里,苏轼经历了人生的大风大浪,从一个名满天下的士大夫,一落成为阶下囚,如今辗转黄、常州,谁知道未来命运又将落在何处?“弹指"一词,乃佛家用语,极言时间之短暂。苏轼离开黄州时,已经四十七岁,年近半百。

三、四句是说,整整十年没见老仙翁了,只有墙上他的墨迹,仍是那样气势雄浑,犹如龙飞蛇舞。

欧阳修的确可以称得上“文章太守",那么苏轼便是在赞扬欧阳修也担得起“文章太守"的称号。文章太守,既是要做得一手好文章,也要有经世致用之才,不然纸上空谈,误国误民。词的上阕还称欧阳修为“老仙翁",足可见苏轼对欧阳修的尊崇“仍歌杨柳春风”,指欧阳修的词作仍在为人传唱。元祜六年(1091),苏轼和欧阳修一样担任颍州太守,在《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中同样提到“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斯人已去,观斯人之手迹,笔走龙蛇,赏斯人手植之杨柳,拂动春风,文士风流,令人景仰。

末句“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是全词的点睛之句在缅怀之外又多了一层自我反省之意。万事不仅仅转过头时是“空”,未转头时也“空”,“未转头时皆梦,"现存的事物是梦,过去的事物也是梦。佛教有;三生"的说法,今生是梦,前生,来生仍然是梦。苏轼早就意识到,人生的本质就是虚幻的。而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开始直面和之前完全不同的人生境遇,如此大的人生变故也使得他的精神陷人了重重危机,开始转向佛老之道。仕途的挫折和生存的困境愈发使他认识到,在人的主体之外还存在着许多可怕和威胁,这些威胁会始终伴随自己,摆脱不掉,也加深了他对人生苦难和虚幻的感受。

三过"、“半生"、“十年”,也流露出苏轼对于时间和人生的思考,隐含了人生虚无的意味。仁宗皇祐元年(1049),欧阳修出任颍州(今安徽阜阳)太守,甚喜颍州风光,遂产生了定居颍州的念头,购置了土地,修建了房舍。熙宁四年(1071)六月,64岁的欧阳修获准致仕,果然选择颍州为终老之地。此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遭谗毁,乃乞补外,神宗御批,出通判杭州。九月,二苏同往颍州拜谒欧阳修,看到多时不见的恩师已是须发皤然,二苏不禁感慨万端。苏轼在《颍州初别子由》中长叹:“多忧发早白,不见六一翁师生重逢,言笑晏晏,同游西湖,畅叙心曲,欧阳修精神矍铄,谈锋甚健,苏轼十分高兴,作了《陪欧阳公燕西湖》一诗:

谓公方壮须似雪,谓公已老光浮颊。

那时的欧阳修精神矍铄,苏轼也十分高兴,还能“插花起舞为公寿",欧阳修也自信能活到百岁。只是,在这场宴饮后的一年,欧阳修就逝世了。如今物是人非,师徒远隔,十年前的欢愉,如梦一场,似有还无。

这首词采取抒情、叙事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抒情时倾谈肺腑,语真情挚,虽不以含蓄取胜,但读来令人寻味,有强烈的感染力量,叙事铺陈,慨叹自己半生窘迫困顿,缅怀与欧公十多年的友谊,以议论入词,议论融入身世之感,有抚今追昔万千感慨

Copyright@2015-2025 www.wozhengxing.cn 我整形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