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冯太后(冯太后对北魏有怎样的贡献?她与孝
作为南北朝时期北朝的开创者——北魏,在其一百多年的历史里,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政治家。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孝文帝拓跋宏,而孝文帝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离不开他的祖母(即文成文明太后冯太后)。
历史上垂帘听政的太后有很多,虽然也有因为权力欲望而祸国殃民的,绝大部分都还是安分守己的帮助子孙完成权力交接,维护了国家稳定。其中北魏文成文明太后冯氏就是这样的典范。
出身皇族,幸运称后
文成文明冯太后,长乐信都人,鲜卑化汉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皇后,献文帝拓跋弘嫡母,孝文帝元宏嫡祖母。
冯太后出身于没落皇族,其祖父冯弘乃北燕末代国王,北魏太延二年,太武帝拓跋焘攻灭北燕,冯弘逃奔高句丽,其子冯朗归降北魏,后冯朗与妻子王氏在长安生下了冯氏。冯氏幼年时,其父冯朗被太武帝所杀,她本人被没入平城皇宫。所幸的是,她的姑母是太武帝的左昭仪,在宫中才不至于被他人欺负。
太武帝去世后,12岁的拓跋濬继位,是为文成帝。冯氏也幸运地被文成帝选为贵人。后宫人李氏生下一子,取名拓跋弘后被立为太子,按照北魏旧制太子生母都要被赐死。李氏死后,冯氏接起了抚养太子的重任。不久之后,冯氏被立为了皇后,这一年冯氏才14岁。
和平六年五月,年仅 25 岁的文成帝病逝。在焚烧文成帝生前衣物的仪式上,冯氏几次痛不欲生欲跳入火海当中,幸得侍从阻拦,昏迷许久之后才醒来。12 岁的皇太子拓跋弘即位,是为献文帝,尊冯氏为皇太后。
霹雳手段,稳定朝局
献文帝继位之初,朝政危机重重。太原王、车骑大将军乙浑蠢蠢欲动,欲控制朝局。冯太后当机立断,果断地捕杀了乙浑,并宣布临朝称制,掌握了朝政大权,稳定了政局。在连续的18个月的临朝听政之后,皇兴元年八月,献文帝妃李夫人生子拓跋宏,冯太后十分高兴,决定停止临朝,让 14 岁的献文帝亲政,由自己来抚养皇孙。
献文帝亲政之后,为了掌握皇权,开始与冯太后明争暗斗。虽然此时冯太后退居后宫,朝中依旧存在着大量亲信。献文帝对冯太后的这些亲信加以贬斥,母子二人关系到底了冰点。皇兴四年,冯太后宠臣都官尚书李弈被献文帝处死,两人达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后来为了缓解矛盾,献文帝退位将皇位禅让给5岁的儿子拓跋宏(即孝文帝)。虽然成为了太上皇,献文帝依旧勤于政事,丝毫没有让权的心思。承明元年六月,献文帝暴死(极有可能为冯太后所杀),冯太后也第二次临朝听政。
汉化改革,承上启下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地开展,离不开冯太后的前期铺垫。
第二次临朝听政时,因为孝文帝年纪尚小,所以冯太后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的治理国家。她发挥高超的政治智慧,对北魏的政治、经济和风俗习惯等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兴办学校、推行俸禄制、均田制和三长制等,促进了北魏政权向封建制的转化,使北魏的国力逐渐强盛起来。
在政治上,她严惩腐败,关心民间疾苦,尽量为百姓排忧解难;在生活上,她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并且以身作则,营造了良好的风气。一个很显著的例子,就是冯太后本人穿戴的都是普通的衣服,没有华丽的装饰。对于过去花样繁多的用餐旧制她也极为不满,为此她平日里只在一种特制的小饭桌吃饭,所食饭菜也不过是几种简单的饭菜罢了。对于自己死后的丧葬也做了详细的安排,一切从简,要求坟墓不过三十步,室一丈见方,棺椁也是很普通,不用随葬器物,甚至连一般的素帐、陶瓷也都不要。
冯太后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才女,史载其"性聪达,自入宫掖,粗学书计。及登尊极,省决万机。"甚至为了教育孝文帝而创作出《劝诫歌》和《皇诰》,史载"太后以高祖富于春秋,乃作《劝诫歌》三百余章,又作《皇诰》十八篇,文多不载。"
正是在冯太后的教导之下,日后的孝文帝才能成为北魏诸王中最成功的一个,也正是因为有了冯太后先前的改革,孝文帝的汉化改革才能如此的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