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小故事-长征时的故事?
长征十大催人泪下的故事?
1.湘江之战
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断,官兵大部分阵亡……是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2.遵义会议
湘江血战后,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的努力下,中央红军最终放弃了到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原黔军师长柏辉章公馆的二层小楼里,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4项决定。会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4年来,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3.四渡赤水
3万∶40万。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赤水流域的兵力对比,达到了长征以来之最。重重困难中,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上演了我军军的精彩一幕一渡赤水,作势北渡长江却回师黔北;二渡赤水,红军回师向东,利用敌人判断红军将要北渡长江的错觉,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待蒋介石向川南调集重兵之时,红军已从敌军间隙穿过;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锋直指贵阳,趁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之际,红军又入云南……在100多天的四渡赤水作战中,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1960年,当来访的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赞誉毛泽东指挥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毛泽东说,四渡赤水才是他自己的得意之笔。
4.巧渡金沙江
1935年4月6日,中央红军直逼贵阳,坐镇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急调滇军入黔。而正当云南孙渡纵队急忙入黔救驾时,红军却反向穿插,乘虚进军云南。昆明告急,蒋介石从金沙江防线回撤3个团。滇西北金沙江沿线成了几乎不设防的地带。4月29日,红军虚晃一枪绕过昆明,兵分三路,直扑金沙江。5月3日,红军夺取皎平渡,靠着找到的7条小木船和当地36名各族船工顺利渡江,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
5.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至29日,中央红军两次上演长征路上最为精彩的经典之战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5月24日夜,红军先头部队1团突然出现在大渡河安顺场渡口,并夺取1条木船。翌日9时,营长孙继先率领17勇士奇迹般强渡成功。,水急船少,红军无法迅速渡过。安顺场北320里外的泸定桥成了通道。红2师4团于5月29日6时赶到泸定桥。此刻,泸定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16时整,由连长廖大珠等22人组成的突击队,踩着摇晃的索链向对岸冲去,一个队员倒下了,后面的仍奋勇向前……至19时,红4团击溃川军,一举占领泸定城。
6.突破腊子口
腊子口,是中央红军长征路上跨越的天险,周围群山耸立,峡道宽仅8米。腊子河从峡口奔涌而出,只有一座1米多宽的木桥可通行。山后,敌人3个团纵深部署,企图堵死红军北上之路。1935年9月16日下午,红军先锋红4团向天险发起冲锋。由于峡口太窄,兵力无法展开,从下午攻到半夜,连续十几次冲锋都告失败。关键时刻,一个外号叫“云贵川”的苗族战士毛遂自荐,第一个攀上绝壁,把突击队员悄悄带到敌人背后……拂晓,红色的战旗插上腊子口,北上通道打开了。
7.直罗镇大捷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蒋介石企图以3倍于红军的兵力,将中央红军、陕北红军以及先期到达的红25军一起消灭。如何站稳脚跟?党中央和毛泽东经过认真分析,决定在陕北富县县城西北方向45公里的直罗镇布下口袋阵。1935年11月20日,国民党东北军先头部队第109师在飞机掩护下,进入直罗镇。,第106师、111师也进入了直罗镇西北地区。21日拂晓,战斗打响。红1军团自北、西北、东北方向,红15军团自南、西南、东南方向,发起攻击。至24日上午,红军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击毙第109师师长牛元峰,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西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8.血战独树镇
1934年11月26日,孤军远征10天后,不足3000人的红25军在河南方城独树镇突然遭到国民党步兵和骑兵4000多人的猛烈攻击。当时风雨交加,能见度极低,衣服单薄、手脚冻僵的红军战士立时陷入被动。大多数战士的枪都没能打响―――寒冷的天气,早已把枪栓冻结。危急时刻,军政治委员吴焕先手持大刀带头冲入敌阵……直至副军长徐海东带领后梯队跑步赶到,才击退强敌突出重围。
9.1激战嘉陵江
1935年初,为了向四川、甘肃边界发展,配合中央红军在云、贵、川的作战,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强渡嘉陵江战役。3月28日晚,担任渡江主攻部队的30军在四川苍溪县塔山湾主渡口强渡,撕开了四川军阀的西岸防守。与此,31军、9军也分别在鸳溪口和阆中以北渡口直插嘉陵江西岸。历时24天的渡江作战,红四方面军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达北川,南起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各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歼敌1万余人。
10,转战乌蒙山
1935年11月19日,红2、6军团近1.7万人从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2月下旬,红2、6军团向安顺地区转移,因敌人已在前方布下重兵,遂改向乌蒙山北麓前进。3月2日至29日,红2、6军团在威宁、镇雄、昭通、彝良一带的乌蒙山区进行了千里大迂回,与10倍于己的敌人展开回旋战,并在以则河、得章坝等战斗中,给围追堵截之敌以沉重打击。之后,红2、6军团迅速移师云南,于4月下旬顺利渡过金沙江北上。
长征中的小故事?
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指导员的嘱托,想尽办法钓鱼煮野菜汤,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想尽一切办法去做到。
“鱼钩”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长征时的故事?
红军长征的故事过草地
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终于翻越了夹金山,在前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这次会师使红军的士气大增,两方面的红军都欣喜若狂。
两方面红军会师后,兵力加起来有十万多人。这种情况对中央红军来说是十分值得高兴的,因为装备和给养充足的四方面军,可以大大地缓解中央红军一路行来缺衣少粮的现状。,对红四方面军来说,与怀着共同的心,不懈战斗的同志们相聚也是一件大喜事。
但正值红军队伍士气高昂,跃跃欲试的时候,四方面军的领导张国焘(tāo)却以种种借口,故意拖延四方面军主力北上战斗。为维护红军内部的团结,党中央在反复研究之后,于7月18日发出通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并根据他的部署,对红军队伍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这样,过雪山之前,毛泽东制定的松潘战役计划就没能进行下去,而被张国焘的“赤化四川”计划阻止了。两方无法妥协,以致延误了战机,致使红军在小金县和毛儿盖地区停留了一个多月时间,最终只能选择从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大草地北上了。
8月3日,红军制定了夏洮(táo)计划,将红军分成左右两路。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朱德和总政委张国焘率领,经阿坝地区北进;右路军则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和陈昌浩率领,经班佑地区北上。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随右路军行动。
随后,右路军进入了茫茫的毛儿盖大草原,这又是长征路上的一大挑战。
在这片草地中布满了水草、沼泽、泥潭,除了野草,什么都不长,根本就没有路。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这是唯一安全的落脚处。从一个草甸到另一个草甸,跳着前进。一天下来,精疲力竭。
有的战士又累又饿,实在跳不动,就用棍子探深浅,几个人互相搀扶着走。但还是有很多人掉进沼泽地里,往往是一个人陷进去后,另一个人伸手去拉他,也跟着掉了进去,越陷越深,再也没能出来。
据说过草地有三怕,第一怕就是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
一开始战士们没有经验,不停地有战士陷进泥潭,旁边的战士们就上去救人,许多都一起牺牲了。后来有了经验,掉下去的也少了,帮他的同志也掌握了方法不能动,越动陷得越深,然后站在草甸上用绑腿的布条,几个人一起拉他上来。
第二怕是下雨。草地的气候变化多端,一下雨,草甸就十分滑,踩在上面一不小心就会摔进一旁的泥潭。
第三怕过河。草地还是十分原始的环境,上面许多河,有的水浅一些,还能涉水过去,但多数河都又宽又深,河水冰冷刺骨,水流还很急,许多战士都在渡河时牺牲了。有时候遇上天降暴雨,正在过河的战士就被暴涨的河水冲走,一去不复返了。
就这样,草地埋葬了许许多多的热血男儿,千千万万的战士没能从这里走出去,就此长眠草地了。
但这不是过草地最难的事情,更难应付的是饥饿。
出发前,红军指挥员命令各部队四处筹集粮食,以备过草地时有足够的力气。但当地人烟稀少,即使有人也都不富裕,红军拿着钱却买不到粮,什么办法都想了,但把当地居民的存粮都买来也不够用,负责筹粮的战士急得直哭。
战士们把征集来的青稞(kē)麦磨成面粉,再炒熟了带在身上;并杀了几匹马和当地藏民的几头牦(máo)牛,做成肉干;有的战士铤(tǐnɡ)而走险,看准了敌军的部队运给养,就噼噼啪啪地一阵乱打,抢了给养当口粮;还准备了烈酒、辣椒好抵御寒冷。
为了过草地,同志们都学会了寻找野菜的绝活,在粮食吃完的时候,野菜就是生命的保障。,红军战士平均每人带着五六斤口粮,就这样上路了。
走了几天,大多数战士就都开始饿着肚子赶路了。分下来的青稞麦炒面只够吃几天的,虽然难以下咽但总比没有好。很多红军后来回忆,都觉得那时能够走出来十分不可思议。
“准备的青稞麦炒面,需要用水煮着吃,没有水,干吃很难受,且口渴难熬。一下雨,青稞面被淋湿了,就成了疙瘩,再用开水和就成了稀面糊糊,不经饿。如果吃黏疙瘩,又难以下咽。
还有不少同志在进草地之前来不及磨面,带的就是青稞麦。这样的青稞麦只能一颗颗咬着吃,带的少,就一颗颗数着麦粒吃,尽量节省多吃一两天。咬青稞麦既吃不饱,还难于消化。一般战士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
还有的老红军回忆“前边的部队还有野菜、树皮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树皮都吃不上,更难熬。
没有能吃的野菜,他们就将身上的皮带、皮鞋,甚至皮毛坎肩脱下来,还有马鞍子,煮着吃。有的战士饿得实在没吃的,就将别人屙的屎里没有消化的青稞麦,或者自己屙出来的,一粒一粒挑出来,洗了再用茶缸煮着吃。吃是这样,喝也是这样。有的战士,人尿、马尿都喝过。”
这不是想象出来的,也不是没有经历过长征的人,能够想象得出来的。那样艰难的岁月,红军战士们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挪过来的。
到的时候,实在没得吃,只好杀战马。彭德怀的大黑骡子就是在过草地时杀掉的。当时,老饲养员挡在骡子前面,实在舍不得杀。他饲养了它那么久,早就培养出感情来了,大黑骡子就像他的战友一样,要杀掉自己的战友,谁能忍心呢?,由于实在没有吃的了,大黑骡子还是被杀了。
他的肉救活了许多红军战士,使他们有力气坚持着走出草地。就算这样,还是有一批又一批的战士倒下去。牺牲的战士越来越多,到后来,后面的部队,就沿着死难的战士们的尸体一路前行,根本不用向导了。
爬过了雪山,战士们以为再冷也不过如此了,但草地的寒冷是那样的深入骨头,成为大草地留给红军战士的又一深刻印象。
草地温差极大,早上,太阳出得晚,很冷,衣着单薄的战士们就喝点酒,或者咬点辣椒驱寒。空着肚子喝烈酒、吃辣椒,别提多难受了,许多战士都得了肠胃炎,常常疼得走不了路。但那么少的酒和辣椒哪里够用呢?两三天后就没有了。战士们只好紧紧靠在一起,彼此取暖。
到了中午,太阳升得老高,晴空万里,烈日炎炎一片云彩都没有。早上披在身上的被子、衣服被太阳晒得十分僵硬,很难脱下来。本来就疲惫的战士们被太阳晒得头晕眼花,就这样一步一停地向前走。
下午,常常是突然阴云密布,雷电交加,暴雨冰雹劈头盖脸地打下来,令人猝(cù)不及防,逃都没地方逃。
刚晒干的衣服又一次被打湿,风雨吹来,冰冷入骨。
在草地里,战士们身上、脚上永远是湿的早晚是雨水,中午是汗水。战士们的衣服都发霉了,由于太潮湿,不少伤员的伤口都发炎了,久久不能愈合。很多伤员发着高烧,在茫茫的大草地上永远闭上了眼睛。
夜晚时多是雾雨笼罩的天气,草地上找不到一块比较干的地方宿营,累极了的战士们就找一个土丘,或是河边高地,有的就地而卧,用石头做枕头休息。有的坐着打盹,或者背靠背睡一会。
由于太潮湿,火很难生起来,而夜晚又太冷,战士们就三五个人挤在一起入睡。许多战士在第二天早上就没再起来,保持着相互依靠的姿势永远地进入了梦乡。
由于出了草地,红军还要继续战斗,所以红一方面军组织了一个收容队。掉队的人员就跟着收容队继续前进,可以走得慢一些。每天,掉队的都有三四百人,其中大多数都跟上队伍,参加了后面的战斗,但也有不少同志没能跟上,永远地留在了草地上。
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团走在,前面的部队过去后,留下成堆的战士尸体,他们就负责掩埋,让牺牲的战士们入土为安。但所谓的掩埋,也就是让战士们的身体,不至于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大草地上有多少“红军坟”,谁也说不清楚。
至今为止,过草地的红一方面军究竟牺牲了多少同志,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太多太多的战士留在了草地中,留下了他们火热的青春年华。但更多的战士坚持着走出了这片草地,踏上了新的征程。
战士们没有被苦难打倒,被困境击垮,他们同甘共苦,坚持不懈,最终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战胜了严酷的大自然,终于在死神的威胁下夺路而出,走向了光明的未来!
我们不能忘记那千千万万的、牺牲了的同志,他们用行动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大无畏精神,什么是信仰。
多少战士在他人和自己之间选择了他人,把一点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他们虽然牺牲了,但历史会记住他们,中国人民会记住他们,他们的血没有白流,他们的生命没有白白付出,中国革命,在千千万万像他们一样的勇士们的努力下,最终取得了光荣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