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爱情-徐志摩感情?
徐志摩林徽因爱情故事?
1921年秋天,他认识了才女林徽因,徐志摩与她交往甚密,并有谈论婚嫁之意。于是,徐志摩在1922年3月向张幼仪提出离婚,认为他们不应该继续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结婚生活了。
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这是徐志摩的单纯的理想主义,他在追求着一种理想的人生,他为林徽因写了诸多像《月夜听琴》、《青年杂咏》、《清风吹断春朝梦》等表现爱情和人生理想的诗歌,也就构成了他这期诗歌的重要内容。
徐志摩对在英国康桥这段生活分外留恋,他因为与林徽因的恋爱不无感慨,异常兴奋,大量作诗,他这时诗情汹涌暴发的情景,在他的题为《草上的露珠儿》一首长诗中有所反映。
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他的最早的一首诗。英国康桥的生活固然使他迷醉,后来林徽因经过理智的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志摩不辞而别。
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体现了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直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之后,他们一起组织新月社活动,一起演戏,并常有书信来往。1924年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担任翻译,之后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去了日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当徐志摩与林徽因见面的时候,已是四年之后。
这期间,林徽因已嫁给梁思成。1931年11月19日准备参加林徽因演讲会的徐志摩遭遇坠机事故遇难。
多年以后,林徽因也曾对自己的儿女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徐志摩感情?
在民国这个时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代,中华的传统思想与西方开放思想的碰撞,使得当代年轻一辈都向往西方浪漫,为了爱情而奋不顾身。其中当代的代表人物“多情才子”徐志摩的一生感情史可谓是悲。
徐志摩是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他才华满溢、风流倜傥、有着“貌比潘安”的美称。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思想深受西方的影响。一生大胆追求爱情,可却到后来得到的尽是委屈
可能会有网友不知道徐志摩是谁,一提起他的代表作,那是大多数人都听过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徐志摩1915年毕业,毕业的那年便与连一次面都没见过的张幼仪结婚。当时这婚事是长辈安排,徐志摩拒绝不得,可是对于接受过西方文化影响的徐志摩却觉得这只是婚姻,不是爱情。
于是徐志摩在与张幼仪一起的时候都基本没什么交流,后来甚至到外国求学。就是这一举动,让他认识到了一生中的挚爱林徽因。
徐志摩与林徽因的爱情来得很快,一下子两人便堕落爱河,可是命运就是这样。当时张幼仪带着与徐志摩所生的长子,来到外国与徐志摩团聚,而当时张幼仪已经怀孕,而林徽因在国内更是已经有婚约。林徽因虽然也心爱徐志摩,这注定他们两人是不可能在一起的,林徽因选择退出。
后来他跟张幼仪离婚了,却又追不到林徽因,退而求娶了陆小曼。可是陆小曼却极其奢靡,不工作还天天打麻将、衣服鞋子随意买、去歌舞厅,到还抽起鸦片。
正因为陆小曼生活奢侈,使得徐志摩不得不做多份兼职,而且还得南京与北平两边跑。在一次徐志摩为了省钱,不坐外国航班,坐国内的免费航班遇难。而徐志摩因飞机出事遇难,陆小曼甚至拒收尸体,还是张幼仪去接收。
感情里宁缺毋滥,退而求的爱情都是委屈。
从徐志摩的感情史来看,这男人真的是有点悲哀,从一开始便给家里安排与自己不爱的人在一起。在遇到真爱林徽因时,追不到林徽因而退而求次跟陆小曼一起了。
在跟陆小曼一起时,徐志摩可以说是入不敷出,要问故人借钱才能维持生活,而作为他妻子的陆小曼却没有体会他,反而变本加厉抽起了鸦片。可以说徐志摩在和陆小曼结婚的这7年间一直都是在受委屈。
婚姻是相互的,并不是一个人不断的付出,既然她从未真正关心过你,而且更是使你的生活越来越艰难,不停地榨干你的人生。那是不是应该早点断绝呢?
在感情里面真的宁缺毋滥,宁愿不结婚不谈爱恋,也不要因为只是想找个人陪便随便寻一人。婚姻这事情是一辈子的,遇到自己对的人那便是再穷那也是开心。
徐志摩的一生其实可以说是给自己毁了的,本来不用英年早逝,会有更高的成就。就是因为他找了陆小曼做老婆,而使自己受尽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