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简介及他的成就-胡适之生平及历史评价?
胡适之生平及历史评价?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男,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安徽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胡适也是传统文化的受益者,其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多半是为迎合西化主张而发起,含有一定的违心成分。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胡适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文学革命中堪称开路的先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文化革命之父”。在诗歌方面,从第一本白话诗集《尝试集》开始,胡适在诗歌的语言、形式、诗体、风格等方面展开了自己的白话诗尝试。这是一场声势影响深远、与前代“诗界革命”有着本质区别的诗歌革新。
正是以胡适这些“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桥梁”的前“五四”白话诗为标志,中国诗歌结束了其几千年来在古典形态里的发展变化,初步确立了中国诗歌新的艺术形态,转换了中国诗歌古典与现代的题型,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新诗纪元”。经过几十年的演进,汉语抒情诗的本文结构形态发生了整体锐变。戏剧方面,胡适不仅与罗家伦合译了易卜生的《娜拉》,而且自己创作了戏剧《终身大事》。胡适的戏剧翻译和创作是不可分割的,翻译使胡适吸取了外国戏剧的养分并创造出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话剧。
胡适是上个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学者之一。他的影响,虽然也有消极的负面的成分,但其主要方面是积极的、进步的。这是因为他毕生着力提倡的是民主、自由思想和理性主义。正是这样的思想帮助许多青年树立自主自由的人格,形成独立思考、尊重事实的思维方式,成为具有民主和科学素养的人。可以说,对于“五四”后中国民主力量的成长,胡适功不可没。
胡适,对后世最重要的贡献是?
综观胡适一生,对后世最重要的贡献主要是文学方面:
一、作为文人和学者,他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很有造诣,较早接受西方文化影响。五四运动前后,他运用新的学术眼光,积极提倡白话文,写出过《中国哲学史大纲》和《白话文学史》,研究过《红楼梦》、《水经注》等经典著作,校出不少疑难问题,是当时研究这些领域的集大成者。
二、他的《文学改良刍议》,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文学革命。从而揭开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页,对五四文学革命的发起与推动具有不可动摇的意义。
胡适经历磨难成功的概述?
胡适是保持中国知识人格的一个典型代表,尽管不同政治态度或不同角度就此的认识并不一致。胡适一生力图公允而心平气和地讨论中国的问题,他的这种坚持与努力并不显得成功而被枪炮与争吵甚至谩骂所淹没。这并不是胡适的失败,而是整个近现代之中国命运,并非是一段理想的田园诗所使然,怪不得胡适或其它老朽的斯文气息。但这决定了胡适的政治及社会努力大都十分尴尬与失算,并且被人讥讽。
胡适在文学批评上,在史学研究上,在文化构建上都很有成就,就是在政治与社会方面,他没能战胜宿命。胡适在文学批评中往往站在超凡世外的角度,对左右两方面都下吝指教。这也遭来了对他的许多观念上的杯葛与对他人格的批判。软弱、西化与随波逐流成为他的基本色调,这种被化妆的形象实则是一种误会。其实,胡适较为地道的中国传统人格与民族文化立场,很少得到公允而充分的肯定。
胡适可谓是五四前北大知识人群的中坚人物,他所继承的文化传统没有被揉搓成一团废纸,然后被讥笑与唾弃所裹挟,而是被充分消化以后的西方化与中国化的智慧之结晶。胡适的风格比独秀先生更完善与冷俊,比辜鸿铭更开放与普及,比蔡元培更工整与理学化,比那些游起江湖而不拘一格的文人秀才更加符合时代对知识分子的需求,于是,胡适必然成为中美政府及学界之间的一座桥梁。
胡适对于中国近现代传承知识文化,引进理工思想及方法等方面都是功不可没的,不应以政治好恶而草率的否定这个斯文人,尽管他在代民族的命运问题上建树不多。
像我们这个历史漫长而黑暗岁月同样漫长的世界,胡适们是太少了而不是相反。我们尽管可以把许多作出重大社会贡献的人看成民族的烈士,但也不能在面对黑暗与野蛮同样令人憎恶的世道面前,羞辱像胡适这样的眼镜文雅人。中国需要力量,同样需要秀才,不然,我们就只能在无知觉中被变成群盲与恶徒。的确,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信教的都能被当作神圣不可犯的群体,更何况像胡适这样传播知识与知识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