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原文?
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
爆发安史之乱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土地兼并的严重,失去土地的农民四处逃亡,从而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基础;其二边防的节度使权利过大,后来还发展到兼行政、财政、集大权于一身,成为了地方最强的势力;其三是中央统治集团的腐朽,导致了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直接原因。内外交错,让唐玄宗后期的统治阶级内部君与臣、文臣与武将之间的矛盾都在日益加深。
而且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矛盾也成为爆发安史之乱的重要因素。唐朝的均田制和府兵制被破坏之后,唐玄宗开始招募士兵,而这些士兵都受到了军阀的收买,所以与将领形成了一种盘根错节的关系。
经济矛盾的也是导致安史之乱的原因,由于统治阶级腐朽,土地兼并严重,导致了很多农民流离失所,成为了流民。而统治阶级的腐朽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安史之乱原文?
唐代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玄宗开元、天宝之际,政治日趋腐败,社会矛盾激化,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割据势力相继而起。天宝初年,十镇边兵共49万,中央畿辅和内地只有8万有余,造成内轻外重,尾大不掉之势。755年(唐天宝十四年),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以诛杀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叛乱,15万叛军长驱南下,陷洛阳、逼潼关。次年称大燕皇帝,进入长安,玄宗逃四川,其子李亨肃宗在灵武(今甘肃灵武西南)即位。叛军所至残暴,人民纷起反抗。
757年,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长安、洛阳为唐将郭子仪收复。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回范阳自称燕帝,再度陷洛阳。761年,史思明为其子朝义所杀。在唐军和回纥兵的进击下,763年(唐广德元年),史朝义穷途自杀。
历时8年之久的叛乱,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唐朝从此由盛向衰,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安史之乱是什么梗?
安史之乱本是指由唐玄宗天宝年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波及中国北方的军乱。大乱之后,大唐由盛转衰。不过,现在已经让人玩成了谐音梗,即俺是只驴!
安禄山是胡人,受到唐玄宗的器重和信任,担任范阳等三镇节度使,手握十五万重兵。为了谋取更大权力,公元755年,安禄山与部将史思明等发动叛乱。叛军攻入洛阳,长安,逼得唐玄宗被迫逃亡四川,其子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依靠郭子仪和李光弼等将在公元763年平定了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