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兵图片简介(唯一用左手敬礼的将军)
2017年4月21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广西调研时视察南部战区陆军机关。
正在办公的军人们立即起身鼓掌欢迎,只有一个军人,静静站立,没有鼓掌,却没有一个人责怪他。
党和国家领导不但没有介意,反而径直走向他,亲切跟他握手。
握手之前,他啪地一个立正,用左手致以一个与众不同的军礼。
这位中国现役将领中唯一用左手敬礼的将军,就是武警广西总队政委丁晓兵。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曾经出过10个独臂将军,丁晓兵是第10个。
1965年9月,丁晓兵出生于安徽合肥。
小时候他就向往当英雄,指挥千军万马,喜欢看军事书籍,跟小伙伴模拟“上甘岭”战役。
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的时候,他正在上初中。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
当时各村都是开会传达中央文件,学习华主席讲话,让全国人民明白为什么要打这场战争。
丁晓兵跟着父亲也去开会,当他听到越南人驱赶华侨、伤我边民的广播,丁晓兵义愤填膺,拳头攥得紧紧的。开完会,他就赶到武装部,要求报名参军上前线。
武装部的工作人员非常感动地说“你的精神可嘉,现在没有征兵计划,而且看起来你还不到当兵年龄,回去好好学习,以后有的是机会。”
1983年,丁晓兵18岁,终于到了当兵的年龄,似乎已经赶不上打仗的局面了。
那年他高中刚好毕业,高考的时候只差15分,没有考上大学。他走了复读的道路,大学毕业也可以参军嘛。
就在他用心复读的时候,有一天同学跑来找他“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前线又打仗了!”
同学们都知道丁晓兵喜欢军事,想当兵,想当将军。平时他给大家讲起兵器知识和中外战例和名将也头头是道,让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当听到中越前线打仗的新闻后,同学告诉了他。
丁晓兵听了非常高兴,也有点不敢相信——对越反击战早已结束五年,怎么会又开战了?
原来那场战争中,中国军队攻克谅山、兵临河内,让以“世界第三军事强国”之称的越南颜面尽失。
他们咽不下这口气,又打不过中国军队,只能耍赖玩阴的,在老山、者阴山一带搞事,占领了属于我方的一些高地,越境埋设地雷,让我边民无法生产,威胁到了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而且越战之后,越南国内经济形势非常糟。
1980-1985年,越南年均通胀率从25%上升到91%,1986-1988年达到300-400%,整个1980年代经济增长率大多数时候只有2-5%,个别年份才超过8%。
可以说当时的越南,内外交困,在此情况下,只能乞求苏联援助。
苏联政府为了遏制巨龙,非常慷慨,出手阔绰,一砸就是50亿。而且莫斯科还每年向越南供四、五百万吨粮食,以解决越南人的吃饭问题。
越南当时穷兵黩武,没有人搞生产,这些援助是杯水车薪。
可是苏联人的日子也不大好过,因为苏联在1979年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巨额战争开支让莫斯科不堪重负。
当时有个段子是这样讲的
黎笋向勃列日涅夫请求援助,勃说没有物品了,请自己勒紧裤腰带。黎笋说好吧,那么,请给我们些裤腰带。
这个段子形象说明,越南人处境多么惨。
越是这样,越是需要挑衅中国,转移国内矛盾,去苏联人那里献媚,争取援助。
所以在边界搞事,就成为黎笋集团的既定方针。
面对敌人的挑衅,我国政府立场一贯,那就是坚决反击。
,老山、者阴山与法卡山略有不同,第一个两山地点与越南河宣省交界地点很近,这一段路道路十分复杂,交通不便,不利于我军集结大量兵力,后勤运输也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像1979年反击战那样大兵团作战无法进行,只能采用小规模的拔点战术来打击侵略者。
而且根据当时的国内形势,邓小平出了裁军的主张。
派出营连级部队以轮战的方式参加老山战役,不仅可以检验军队的素质与经验,还能振奋军队的精神,有助于军队建设要围绕实战要求来进行,也有助于养成令行禁止的服从意识,从而推动裁军计划,减少改革中的阻力。
在这种背景下,两山轮战打响了。
因为越军的挑衅,给了我军练兵的机会,也给了丁晓兵报国的机会。
不过当丁晓兵报名的时候,也有个别人说他傻
“前线正打仗,这时候去当兵,怕不合适吧?”
他回答说
“军队就是保家卫国的,这时候当兵正是时候,能血洒疆场,是我的荣幸。”
不久后,丁晓兵真的将鲜血染红了祖国南疆的土地。
18岁的他,在1983年入伍后参加两山战役,担任昆明军区第二侦查大队侦察四连捕俘手。
能到侦察连的必须身手敏捷,能当捕俘手,更要求智勇双全。
在敌人眼皮底下抓越军,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跟虎口拔牙差不多。
1984年10月的一天清晨,班长给全班战士下达了“抓舌头”(俘虏)的命令,丁晓兵跟自己的战友出发了。
丁晓兵他们穿过丛林,悄悄来到敌人一个哨所旁,潜伏在不远处,看到了一名越军士兵。
观察了好一会,也没有看到他身边出现其他士兵。
“上!”随着老班长一声令下,早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丁晓兵像下山的猛虎一样,跟着老兵们冲上了敌军的哨所跟前。
我军侦察兵平时都经过刻苦训练,所以动作赶紧老练,整个抓捕过程一气呵成,大家配合得非常默契,像老鹰抓小鸡那样,迅速将那名越军哨兵扑倒在地,堵住了他的嘴,将其控制住。
班长低声说“趁敌人还没发现我们,我掩护,你们赶紧撤!”
就在他们将要离开的时候,突然一名越军士兵从哨所走出来,不知道是去解手还是去换岗,发现之后开始喊叫,哨所里的越军全部冲了出来,一边射击一边追过来。
丁晓兵押着俘虏走在前面,快速转移。就在这时候,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出现一股巡逻的越军。
那名越军士兵见状停住了脚步,丁晓兵狠狠地将他压倒在地,生怕敌人发现。
不料敌人早已发现丁晓兵,向他们投出一颗手榴弹。
手榴弹冒着青烟落在了丁晓兵的不远处,按说遇到这种情况,原地卧倒,将头埋起来是最佳选择。
丁晓兵不能这样做,自己手里还有一个好不容易抓来的俘虏,于是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保护俘虏。
看到手榴弹过来的一瞬间,丁晓兵一边用身体挡住俘虏,一边右手抓起手榴弹想向外扔。
越军投过来的,是我军当年援助他们的67式手榴弹。67式木柄手榴弹采用铸铁弹体,里面主装药为38gTNT,杀伤力非常大,可产生70~110个破片,有效杀伤半径7m,该手榴弹的爆炸延时很短,只有3-3.7秒。
只要顺利扔出去,肯定能减少损伤。
可是就在他要扔出来的时候,俘虏一动,丁晓兵身体晃了一下,手榴弹刚出手就凌空爆炸。
巨大的火球伴随着热浪和冲击波将丁晓兵掀翻在地,他的右臂瞬间被十几块弹片击中,鲜血顿时流了下来。
丁晓兵当时大脑一阵发蒙,他踉跄了一下,倒了下去。
就在他倒下的瞬间,他隐隐约约看到身旁的俘虏爬起来想跑。
丁晓兵二话没说就冲上去把他扑倒,本能地想用右手去按俘虏的脖子,谁知道刚一用打算力,一阵剧痛袭来,他站立不住,栽倒在地。
落地的时候,大臂的骨头直接插进了土里,黑乎乎的伤口开始向外喷血,肘关节已经完全断掉,手臂就剩一点皮还连着。
这时的丁晓兵大脑一片空白,才明白刚才的手榴弹爆炸,把自己的右手已经炸断了。
“班长,我受伤了,快来看俘虏!”丁晓兵喊道。
班长听到后,命令两个战士过去,一个人给丁晓兵包扎,一个人控制俘虏。
战友们边走边战斗,敌人渐渐被他们甩在后面。
可是侦察兵们依旧不敢大意,稍微一减速就会被追上。因为他们距离我军阵地还有3公里。
在刚才的战斗中,有一名战士牺牲,战友们既要背着他的尸体后撤,还要押送俘虏,行动无法迅速。由于他们走的是丛林小路,路两边有很多树枝,丁晓兵的断臂不由自主要摇晃,不断碰到树枝上,非常不便。
为了不影响行进,不拖大家后腿,他一咬牙闭着眼睛,用匕首将还连着一点肌肉的断臂割了下来。
常人不小心弄破了手指,都会疼痛难忍,碰都不能碰,何况是生生将一条手臂割下来,此举,比关云长刮骨疗毒还要难忍。
丁晓兵硬是以惊人的毅力,割断了连着的皮肉,额头上的冷汗和着鲜血直往下流淌,丁晓兵忍着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切断手臂的一瞬间,丁晓兵差点晕了过去,他告诉自己不能倒下,那样的话就会影响大家撤退。
丁晓兵强打着精神,将断臂别在了腰间,他幻想着回去兴许还能接上。
丁晓兵身后的小道上,殷红的鲜血洒了一路,他曾经好几次昏倒过去,都是班长掐人中把他掐醒。
每次醒来,丁晓兵都告诉自己,不能倒下去,坚持一下就是胜利,倒下了就不能看五星红旗,就再也见不到家乡的父母。
班长也含着泪对他说“晓兵,挺住,就要到家了。”
战友的鼓励、对祖国的向往、以及强烈的求生的本能让丁晓兵一路滴着血走了过来,硬撑了三个小时没有倒下。
回想起来这段经历,丁晓兵自己都不敢相信,他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当他终于踏上国土,来到我方阵地,看到后方战友们抬着担架向自己跑来的时候,他的忍耐力已经到了极限,再也撑不住了,一头栽倒在战友的怀里。
被抬到医院后,丁晓兵休克过去,十几个小时都没有醒来。
所有的人都认为丁晓兵不行了,抢救他的医生甚至一度准备宣布丁晓兵的死亡。
这时候,师首长带着从北京请来的专家,带着进口药品来到了医院,他对专家说“不管用什么办法,我要丁晓兵活着,把他抢救回来!”
经过三天不懈努力,专家终于将丁晓兵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不过遗憾的是,由于肘关节损伤严重,手臂已经接不上了。
丁晓兵醒来之后大声问护士“我的手臂,我的手臂呢?”
失去手臂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何况丁晓兵还不到二十岁,人生的路还很长。
人生就是如此,任何人的未来都充满不确定性。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谁又能预料自己的明天如何?
当一切发生的时候,只能坦然面对,别无选择。
何况丁晓兵不是普通人,他是一名战士,一名钢铁战士。他的身体残疾了,书写的人生却不残缺。
受伤之后,他被授予一等功,成为闻名全国的英雄人物,中央军委为丁晓兵特设的第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
当时丁晓兵走到哪里,都会有鲜花和掌声。
他备受人们尊敬,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像雪片一样飞来。
繁华落尽的时候,生活还要继续。
如果让大多数人来设计,丁晓兵为国家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理所应当躺在功劳簿上,享受优厚待遇,衣食无忧地度过余生。
即使有点遗憾,也只能如此。
丁晓兵是个要强的人,他不想自己的人生就此落幕,他是个喜欢创造奇迹的人。他想让自己的人生好戏连台,精彩纷呈。
今后的舞台在哪,地方还是部队?丁晓兵陷入沉思。
经过思考,他做出决定要留在军营。
他在给部队领导的申请书里写道“我是军人,离开军营,生命之树就会枯萎;请让我留在部队。”
这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选择。
父亲之前得知儿子决定的时候,劝他三思。“部队不是养老院,你要留在军营,就要跟大家一起训练,还要做示范。”
丁晓兵笑着说“你的儿子是示弱、认输的人吗?放心吧,我一定会做好的。”
丁晓兵下决心了,他能如愿以偿吗?部队首长会答应他的要求吗?
要知道在和平时期,一个失去手臂的人在军中服役,在任何一国军队中,并不是常见的事。
令人欣慰的是,上级非常理解和支持丁晓兵的想法,满足了他的愿望,让他到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深造。
领导的这样安排的初衷是,让他在学院掌握军事理论后当一名教员,传授军事知识。
1988年初毕业后,部队首长安排他到军校担任教官。按说,丁晓兵是能胜任的,因为他刻苦学习,各学科的成绩都非常优异,多次被评为"优秀学员"。
根据他的身体状况,做教官这份职业,既合适又体面。
可是丁晓兵不同意的院党委的安排,他想到基层去。他在首长那里软磨硬,硬是让领导收回了成命。
到连队工作谈何容易,他要跟士兵一起摸爬滚打,对身体有残疾的他来说,又是一个巨大考验。
到连队第一天,他就在战士面前“出丑”。
这天早上,连队组织紧急集合训练,全连官兵都精神抖擞地到了操场,整整齐齐站在那里,可是身为指导员的丁晓兵还迟迟没来。
原来他还在用一只手,在艰难地打背包。
当他一个来到操场,站在全连士兵面前的时候,面对的是大家异样的目光。目光中,有怜惜也有怀疑的。
无论怎样,一向好强的丁晓兵都难以接受。他要带兵,这样下去带出的只有熊兵。
士兵们不相信他,背地里送了他个"一把手"的外号。
这个外号很快被上级领导得知,他们也忧心忡忡,担心丁晓兵当不好连队的"一把手"。
对此,丁晓兵没有过多解释,他对首长只说了一句话“一把手如果不能创造一流的业绩,我背着行李回家!”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有底气的。
早在学院的时候,他就学会了用左手拿筷子、系腰带。
很多人都不相信他会用左手握笔写字,只用了不到三个月,就学会了,而且写的字还非常漂亮,让人赞不绝口。
为了练好打背包,晚上他一个人躲在房间里,用脚、用嘴“配合”左手,练习打背包。
直练得手指磨破了皮,长出了茧子,嘴角也流出了血。
半个月之后,战士们不得不对自己的“一把手”连长刮目相看,不但打背包的速度全连没人赶上他,就是做俯卧撑也没有几个人能比得过他。
考核的时候,战士们更是被他折服,丁晓兵八大军事科目中,七项优秀,一项良好。
不光是基本功扎实,丁晓兵也在训练中刻苦钻研,摸索出很多科学练兵方法。
他一头扎进军官训练中心,一只手反复拆卸组装机枪,反复琢磨有关资料,终于摸索出了"手把握,肘向下,手腕自然下搭,不顶也不拉"的轻机枪射击要领。
当有人对此表示怀疑的时候,丁晓兵二话没说,一只手着枪走向靶台,在距离目标150米处一个点射,3发子弹打出了一个8环、一全9环、一个10环的好成绩。
功夫不负有心人,丁晓兵的努力迎来了回报。
他当了4年指导员,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集团军树为"基层建设样板连"、"基层建设标兵连",被南京军区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党支部被军区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至于丁晓兵本人,在此期间荣立三等功1次。
对于丁晓兵的出色表现,上级领导在充分肯定的,打算在全军宣传,并且在年底对他进行拔,让他当团长。
正在此时,连里发生一件事,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
连队一名新战士到了部队里,因为难以适应紧张军营的生活,选择了自杀。
这名士兵在家里是独生子,娇生惯养,没有吃过一点苦,而且他在家里就有抑郁症。
抑郁症作为一种精神心理障碍,其症状有自愈倾向,但也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如果这次抑郁了,它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后又缓解,可能遭受一些环境刺激或生活事件的影响后,出现抑郁的症状,有精神抑郁的人,一般是无法入伍的,这样的情况,很容易导致新兵队伍不好管理,战士之间可能有猜忌或者关系不融洽。
这名新兵在入伍体检的时候,隐瞒了自己的抑郁病史。而这种病也不大好检查出来,尤其是当病症处于缓解期的时候。
,丁晓兵对此并不知情。
,丁晓兵坦荡地承担起全部责任。
这样一来,丁晓兵也深陷舆论漩涡,各种指责让他抬不起头来。不过连里的士兵却为他鸣不平,觉得丁指导员非常委屈,打算联名为指导员“伸冤”。
一是因为在军区接受培训,大多数时间不在军营,跟此事没有直接间接联系。
二是因为指导员平时对大家非常好,关心战士生活,甚至雪中送炭,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帮助,让他们渡过难关,确实是个好指导员。
一次,排长邓小刚母亲患肾囊肿病重住院等钱开刀,父亲给他写信让他筹钱,他已经花光了积蓄。
丁晓兵得知后,就将自己的2000元钱给了他,说是连里给他申请到的补助。后来邓小刚才得知真相,感动哭了。
通信战士马超患白血病做了骨髓移植手术,恢复治疗期间,住院时认识的一个女护士出要到部队照顾她。
丁晓兵马上跟领导反映,破例让马超的女朋友来队照顾。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丁晓兵从当指导员以来,给经济困难的干部战士的捐款已经很难统计,其中大部分捐款是以组织名义救济的。
,丁晓兵深得战士喜爱。
在此情况下,战士们才想为他出头,向上级解释。
丁晓兵得知后,劝阻了战士们“你们这样做, 我会不安的。”
此事影响很大,原来有望升职的他,被平职调到团政治处任宣传干事。
这次打击对爱惜羽毛的丁晓兵来说,实在太沉重了。
这时候当年跟他一起入伍,已经成为无锡一家房地产公司老总的战友找上门来要他一起闯荡商海,待遇优厚。
老家县政府也派人来告诉丁晓兵,说愿意安排他到地方工作,县直机关部门领导岗位随便挑。
丁晓兵谢绝了大家的好意,他说“哪里跌倒哪里爬,我要在这里证明自己。再说,军营是我离不开的家。”
果然,丁晓兵用事实证明了自己,他无愧于英雄的称号。
2003年,淮河流域发生了50年不遇的洪水,已经是团政委的丁晓兵带着部队赶往抗洪前线。
师首长知道丁晓兵的拼命三郎脾气,怕他亲自上阵,特意对他说“到前线,你只要站那里指挥就行,不要亲自动手。”
随后又交代丁晓兵的警卫员小赵说“照顾好丁团长,出事了拿你是问!”
7月17日,安徽寿县瓦埠坝突然发生特大管涌,丁晓兵带兵赶到,情况危急,他衣服一抡就要下水,警卫员小赵急忙阻拦,都没有拦住。
丁晓兵跳进风高浪急的激流中,与党员突击队一起打桩,县委领导见了,也奋不顾身下水参加战斗。
之后,丁晓兵又和大家一同运土扛包,别人背2锹土,他背4锹土,一背就是4个小时。
经过连续5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战,终于堵住了管涌,保住了县城。
这时候丁晓兵才觉得断臂疼痛难忍,赶紧去医院。
医生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污水浸泡时间长了,伤口缝合处已经严重溃烂,一小块乌黑的弹片也露了出来。
丁晓兵虽然只有一只手臂,但他却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人生,成为了中国军人的标杆!
2015年,丁晓兵晋升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少将警衔。
2006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颁奖词,是这样评价丁晓兵的
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
一条臂膀,也能撑起血染的军旗,他是真的勇士——丁晓兵
尽管如此,丁晓兵依旧生活艰苦朴素,全家住在一65平方米的房子里。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那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配合处理!本文链接https://www.gougousc.com/cyzd/1522.html
本文地址
http://www.chuangzai.com/post/48669.html
文章来源
访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855355@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