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哪个学派(庄子思想的衍生文化)
庄子是先秦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宋国家乡时就仅担任过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
其后隐居于南华山,并葬于此,至唐玄宗天宝初,被唐玄宗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当中名篇迭出,璀璨纷呈。其《渔父》《盗跖》《胠箧》《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被奉为经典。亦有轶事名闻如濠梁之辩,鸱得腐鼠,材与非材,材与非材,庄周梦蝶,鼓盆而歌等被后世津津乐道,厉久不衰。当中蕴含的人文思想与写作技巧都给后代文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如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等都曾从其作品中吸收过营养。
正是因为影响如此之巨,佛道儒三家才都想借助庄子庞大的影响力传播思想。道教由于构建初期并没有重视庄子所以待到玄学昌盛后每意靠拢庄子既遭到佛教非难,指责道教是用百家之书充门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道教宝卷采用了先入为主的方式,既庄子本是神仙被贬凡间受尽人间至乐疾苦之后被道教神仙点化悟道写成南华经重返天庭,而不是先老庄再有道教。
而帝王之家向以儒学治天下,自然也要拉拢庄子来巩固其统治力,于是庄学中庄子所宣导的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亦被儒家奉为经典。
之后,民百思特网间文人艺术人大肆斧凿,以“说书唱戏”之形式屡次改编《庄周梦蝶》,并在《鼓盆而歌》的典故上强加庄子试妻的故事,恶搞圣贤。
民间佛教徒亦在其上渲墨重彩,在诸多名典中多次注以“僧名”、“出百思特网家”、“超度”之佛家专用语,以此“旁敲侧击,引庄入佛”。
到了明朝,庄学愈盛,文人士子皆学南华,并言“《南华》义胜《首楞严》。”佛教顿感危机,当初是为了借庄扬佛,可不能让庄学反行其上,盖过了佛学的风头,于是再接再厉,把庄子试妻中扇坟的民妇渲化成观音菩萨所变。而在道教中,扇坟的却又变成了道教中的九天玄女。
至于民间,庄子试妻的故事终于被当时的小说家冯梦龙收录成篇,载于《警世通言》。
庄子试妻讲的是一名妇女死了丈夫后在其坟头扇坟改嫁的故事,其文纯属百思特网杜撰,于《庄子鼓盆而歌》上牵强附会,其后所载庄子化为王孙,引妻子劈脑取髓更是子虚乌有。
其实鼓盆而歌讲的是一个物有生灭,顺应自然的道理。
只是一个学派兴盛了,就有其它的众多学派将其拉拢,就像一个人已经很红了就有很多人向他靠拢一样,这就是被奉为中国正统的佛道儒三教也不免流俗的原因,“俗”,乃之大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