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奴
基本解释
孩奴是一种新名称,用来概括形容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为子女挣钱,而失去了自我价值体现的生活状态。
详细解释
80后孩奴经典形象
“80后孩奴”,是一个新名词,用来概括形容80后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为子女挣钱,
80后孩奴
而失去了自我价值体现的生活状态。当上了孩奴的人,不敢生病,不敢高消费,不敢轻易换工作。
80后孩奴近日,一篇网帖《80后准妈妈怕生子后成“孩奴”患上忧郁症》引发热议,也使得“孩奴”继“卡奴”、“车奴”、“房奴”之后成为80后的又一重身份,引发了众多80后夫妇的忧虑。
在"房奴"之后,又出现了80后孩奴一词。而且目标直指80后,不知发明此词的是60后、70后,还是80后本身。也许发明者以为“80后孩奴”一词包含了对80后的“理解 ”“同情”和“关怀”。可我听到此词后甚感不爽,甚至觉得80后孩奴是对我们的“诬蔑”。我们80后真的如此的不堪一击?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徐安琪研究员根据2008年的物价水平,核算出徐汇区的孩子从刚出生到30岁,家长共要在孩子身上投入49万元。难怪有网友解嘲道“生孩子就给套牢,股票可以解套,这只股永远也解不了。”
任何人的肩膀都不是白长的。就是要承担责任的。,不代的人要承担不同的责任。80后的也不例外.是的,在买房上遇到了难题。不能享受父辈们所享受的“免费”或“便宜”。即使如此,难道真的成了房子的奴隶吗?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承担起了对父母的责任,以不同的方式为社会做着贡献,也实现的自己的价值。从来没有觉得我们奋斗的终极目标和最高追求就是“房子”。“买房”和“还房贷”也不是生活的全部。怎么成“房奴”了?
“80后孩奴”。难道连对孩子的责任都承担不起了?"上有老,下有小"哪个时代的人不要承担?怎么到了80后就成了“孩奴”了呢?我是80后出生的,在我之前还有70后出生的姐姐。作为一个多子女的家庭,虽然当时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如现在,可父母从来没有觉得我们是负担、是累赘。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很多做父母甚至爷爷奶奶的把一口饭留给孩子,他们说自己是“孩奴”了吗?非典时期,一家人老少好几口疑似,年龄最大的老奶奶在病床上说全家人谁都可以死,未成年的那几个孩子一定要活。他们觉得自己是“孩奴”了吗?
不可否认,房子问题和孩子问题让我们觉得有点“沉重”,有时候,肩膀觉得疼,心里觉得苦。我们也减肥人网希望能“轻松”一点。我们决不是“奴隶”。我们创造的是自己的生活。马上就要进入老年社会了,养老的问题也逐渐的显现,难道还要再创造一个“父母奴”?真是不像话和荒唐。
再回到80后孩奴的问题上,相对于父辈甚至70后,我们有了更多的生理知识和教育知识。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为孩子成长提供一个更为宽松和民主的成长环境。在孩子从孕育到成材的整个过程中,我们能以更加“互动”的方式完成。这将是我们和孩子共同创造的美好时光。不要说自己是孩子的奴隶。说句不客气地,如果有人觉得自己是“孩奴”,当初何必要生。80后孩奴是对80后的又一次诬蔑!
80后摆脱“孩奴”五大攻略
吃----重营养不重价格
穿----式样和材质最重要
用----适龄化和多样化为首
住----细节同样很关键
行----正确区分正规品和仿制品
“孩奴抑郁症”表现
1、患者认为,生了娃儿的女人,就不再是女人,而是孩子的“奴隶”,要为孩子的吃、穿、住、行,教育和健康等方面,负责到底。一家人的开销,几乎全给了娃儿。
2、行为古怪性格孤僻,表现为不爱看电视,也不主动和她说话,说话答非所问。最烦恼的是,嘴巴不停念叨“生娃儿没意思”、“我的青春彻底完蛋了”之类的话。
3、歇斯底里,想打掉孩子。想疯狂购物,到国外旅游,理由是“生了娃儿,再无机会”。甚至还想挺个大肚子去酒吧,感受一次青春的味道。没事一人坐在沙发上发呆。偶尔,拿起笔和纸,计算起养娃儿的成本开销,并哭诉钱根本不够娃儿的奶粉钱或尿片钱。自己还必须不买化妆品、衣服,不出去玩。并有打掉孩子的念头。
医生诊断
孕前忧郁比较普遍,但如果比较极端的就是患上了抑郁症,其原因一是与自身性格有关,二是所接受的全是有了孩子不好的一面。
治疗与预防
第一,不要停止工作,在家待产,等到临产前一周,再休息;
第二,产前做一些有益健康的事情,比如踏青、做胎教;
第三,经常和朋友、亲人沟通和交流;
第四,心理有情绪和不满,要全部发泄出来。
心理治疗
心理专家认为,因为恐慌将要成为“孩奴”而得了抑郁症,这样的准妈妈心理包袱背得太重。其实养育子女,一定要做好准备,不管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在要不要成为“孩奴”这个问题上要因人而异,如果这个家庭在收入、房子等方面都做好了准备,孩子出生了,即使当“孩奴”也没什么。但如果两方面都还没做好准备,生下小孩肯定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状态。
有一些准妈妈在产前容易产生抑郁的情绪,身边的家人一定要及时地进行开导。也建议一些有工作的准妈妈,没必要过早地停下工作在家待产。在产前可以多参加一些有益健康的活动,做做胎教,听听舒缓情绪的音乐等,也可以经常和朋友及家人沟通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