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青
基本解释
“愤青”英语简称GTK“愤怒青年”这个称呼早在1970的已经出现,当时特指一般对社会现状不满,而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后来,被简称为愤青,并成为网络语言中的专有词汇,四个字的原称反而不常用了。
详细解释
愤青,是“愤怒青年”的简称。最早来源于德语,注释为冲动的青年。
愤青,是专指一类盲目指责社会、政府、国家,或极度爱国,以扭曲、激进的言辞表达想法的人群。 近年来中国国际地位的稳步提升,民族意识高涨,随之也产生了一些比较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即所谓的“鹰”派。其中左派愤青可谓是中流砥柱。
但因为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社会固有的弊端逐渐显现,民权意识 同样高涨,也产生了一些比较激进的民权主义者,即所谓“民主激进”派。右派愤青(以美分为代表)同样是此派别代表人物。
左右派愤青经常在网络上展开大规模口水战,通常美分称五毛为“粪狗”、“XXX的奴才”、“太监”,五毛称美分为“美粪”、“汉奸”、“美国狗”,多用“喷粪”一词来评价对方言论。而美分不仅喜欢谩骂五毛,还喜欢称普通中国百姓为“愚民”。用语不文明,是导致愤青为大多数网民所反感的主要原因。
需要 指出的是,不管如何分类,中国愤青在某种程度上有一个共识,即不反民族。是否反中华民族,应该是评价一个“网络激进人士”是愤青或真正汉奸的重要标志。
“愤青”一词的词义应当定性为奋斗的青年。毛泽东早已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你们青年人一定要关心国家大事。这句话的总体含义是对青年及青少年人给以革命的最崇高的期望。年轻人有一种向上的奋斗激情,不畏强暴,勇往直前,敢于与社会不良的现象作斗争。祖国的未来,关系到青少年群体的爱国热情教育,也寄托在青年人的身上。任何事情要一分为二的去分析,在国家改革开放以后,不良的社会现象频频出现,网络世界也给青年人展示了宽阔的信息平台。有爱国热情的网络文章,也有的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泄私愤的偏偏话语。但总体来看,也应当从青年人的思想中发掘出新的历史观念和新的发展战略。对年轻人的思想定性,要从主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不要一棒子打死,要给以正确的领导。也曾有人玩笑般的引用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将愤青分为三类,即民族主义愤青、民权主义愤青、民生主义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