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江豚

生活常识 2023-04-21 18:23生活常识www.wozhengxing.cn

  长江江豚 - 简介

  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即江豚扬子亚种,是仅分布于长江及附属湖泊中的唯一江豚淡水亚种,也是3个江豚亚种中最濒危的一个亚种。[1] 长江江豚属于小型齿鲸类动物,成年体重几十公斤,体表呈黑色,自然寿命20多年,为中国长江独有淡水豚类。东汉许慎(公元58年-148年)在所著的《说文解字》中,就有“鱼(即长江江豚)出九江,有两乳”的记载。由于长江流域诸多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其栖息地环境的恶化,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该种群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等级,在中国则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长江江豚 - 形态特征

  长江江豚平均体长120—190厘米,体重每只约100─220千克。头部钝圆,额部隆起稍向前凸起;长江江豚的头部较短,近似圆形,额部稍微向前凸出,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牙齿短小,左右侧扁呈铲形。眼睛较小,很不明显。前5个颈椎愈合,肋骨通常为14对。

  身体的中部最粗,横剖面近似圆形。背脊上没有背鳍,鳍肢较大,呈三角形,末端尖,长约为体长的六分之一。具有5指。尾鳍较大,分为左右两叶,呈水平状。两尾叶水平宽约为体长的四分之一。背的后关部尾鳍有较明显的隆起鳍,在应该有背鳍的地方生有宽3—4厘米的皮肤隆起,并且具有很多角质鳞。全身为蓝灰色或瓦灰色,腹部颜色浅亮,唇部和喉部为黄灰色,腹部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灰色斑。一些个体在腹面的两个鳍肢的基部和肛门之间的颜色变淡,有的还带有淡红色,特别是在繁殖期尤为显著。

  长江江豚 - 生活习性

  活动

  长江江豚喜单独活动,有时也结成2-3只的小群。但也有87只在一起的记录。长江江豚食性较广,以鱼类为主,也取食非鱼类,如虾类和头足类动物。

  长江江豚能发出两大类声信号,高频脉冲信号由一连串的单个高频窄脉冲所构成,一般在20一120个之间,为声纳信号或称为回声定位信号,主要是在探测环境、捕食时发出;低频连续信号为时间连续信号。由于频率的高低不同,人耳听起来有的像羊叫,有的似鸟鸣。

  长江江豚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很广,从4一20℃均能够正常地生活。它的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蹿,身体不停地翻滚、跳跃、点头、喷水、突然转向。侧游时尾鳍的一叶露出水面,左右摇摆,从空中划过。受到惊吓后便急速游动,然后一次或连续数次使身体腾空,大部分露出水面,仅尾叶在水中向前滑行,偶尔全部身体都跃出水面,高度达到0.5米。

  当顺流游动时,下一次出水的位置一般在前一次出水位置之前10米左右,傍流时一般在前一次出水位置之前5米左右,而逆流时只能前进3米左右。如果即将发生大风天气,江豚的呼吸频率就会加快,露出水面很高,头部大多朝向起风的方向“顶风”出水,在长江上作业的渔民们把它的这种行为称为“拜风”。这可能是因为天气变化之前气压较低,使它不得不增加呼吸频率,以获得足够的氧气。它的食物包括青鳞鱼、玉筋鱼、鳗鱼、鲈鱼、鲚鱼、大银鱼等鱼类和虾、乌贼等,随着所处的环境不同而改变。

  觅食

  觅食的时候首先快速游动,多为深潜,露出水面频繁,呼吸声也较大,有时嘴上还沾有污物,在水面激起数十厘米高的涌浪。发现猎物后就向前猛冲,接着快速转体,用尾叶击水、搅水,驱赶鱼群,使其惊散。接着快速游动,迅速接近猎物,头部灵活地转动、摆动以便准确定位。咬住猎物后,将鱼头调整为正对着咽喉的方向快速吞下,然后再进行下一次捕食,也有时将较小的数条鱼都衔在口中后,再一次吞下。

  长江江豚 - 生育繁殖

  交配

  长江江豚的交配从雄兽和雌兽之间的热烈追逐开始到交配结束,一般需要30一60分钟,一天之中可以出现十多次,而且昼夜不分。雄兽在追逐雌兽时腹部及尾柄前后游动,有翻滚、侧游、仰游等多种姿势,水面常常被搅得波浪不止,水花四溅。

  伴游时,雄兽和雌兽平行露出水面或潜入水中,身体不同部位触碰、相蹭,有时它们还用吻端相碰,吻触对方生殖部位等,逐渐引发交配。

  分娩

  分娩之前10天左右,雌兽的呼吸频率逐日增高,食量渐减。分娩开始前约25小时,外阴部进一步张开,阴道口有乳白色液体流出。分娩时阴道口叉开,每隔3分钟左右上下急游、翻滚一次,大约持续2一3分钟后缓慢游动,间歇3分钟后再次急游。每次急游时,雌兽便开始用力,这样幼仔就可以产出来一点,但一松劲的时候,仔豚就又缩进去了。一直到一次间歇之后,雌兽突然持调续用力,才将胎儿整体娩出,幼仔马上奋力向上游动,雌兽则腹面朝上,身体朝与幼仔相反的方向游动,拉断脐带。幼仔顺势冲出水面,呼吸空气。整个分娩过程大约历时约160分钟左右。

  哺育

  长江江豚的雌兽每年10月生产,每胎产1仔。雌兽有明显的保护、帮助幼仔的行为,表现为驮带、携带等方式。驮带时,幼仔的头部、颈部和腹部都紧贴着雌兽斜趴在背部,呼吸时幼仔和雌兽相继露出水面。幼仔长大一些后,雌兽就常用鳍肢或尾叶托着幼仔的下颌或身体的其他部位游动,呼吸时也相继露出水面。携带的方式更为常见,雌兽和幼仔靠得很近,相距大约5一10米远,但身体并不接触,也是前后相继露出水面。授乳时,雌兽和幼仔常出没在水较浅、较缓的区域,雌兽身体稍微侧向一边,将一侧鳍肢露出,幼仔则紧贴雌兽的腹部,每次授乳的时间大约为5一10分钟。

  长江江豚 - 种群现状

  种群数量

  2006年,由中外七国科学家联合参与的长江淡水豚类考察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的数量仅有1200至1400头,只相当于1991年种群数量的一半。其中,洞庭湖江豚数量在150头至200头之间。根据2012年1月份声纳与目视结合的调查统计,洞庭湖的江豚数量只有85头,鄱阳湖的江豚数量在300—400头之间。江豚的数量已少于大熊猫。而且从宜昌到上海的水域,每年下降6.4%,每10年下降一半, 同时,人类活动的破坏造成水污染,致使长江江豚栖息地功能整体下降。

  2011年2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克雄博士表示,中国长江干流江豚如果不加以保护,估计十多年后,野生长江江豚将灭绝。 作为洞庭湖冬季江豚唯一的栖息区,长江与洞庭湖交汇口的城陵矶至湘江入洞庭湖的湘阴段,仍然有非法捕鱼和众多的挖沙船、运沙船在频繁作业,湖水浑浊度也比较高,对江豚生存带来巨大威胁。

  从2012年3月3日开始,洞庭湖连续发现江豚死亡事件,截至4月15日,已经有12头江豚死亡,其中有9头集中在一个星期内被发现。专家称长江江豚进入快速灭绝期。

  保护区

  20世纪90年代,中国第一个长江江豚保护区——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在安徽铜陵建成并投入研究工作。保护创建以来,科研人员围绕着对江豚的活捕、饲养、繁殖和栖息地保护,进行 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该保护区已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江江豚 - 民间传说

  传说大唐年间有一个叫上官严严的地方官,为人耿直,廉洁公正,所以得罪了不少人。在女儿出世那年被贪官陷害,抄家革职,一时走投无路,将女儿卖给一个叫寒刀的侠客收养,自己孤身去了燕京。

  二十年后他已官升三级,唯独怀念妻儿心切。回到家乡以后,四处打听妻儿的下落。跑遍大江两岸,却得知妻子已逝,寒刀也下落不明,女儿自然也毫无消息。上官严严一脸沮丧,拖着疲惫的身子坐在江边。

  一只装满商客的大船悠悠靠岸,船头的匾牌上写着“春水渡”三个大字。船上许多妙龄的美女飘逸在船头,身边是一些来此寻欢做乐的嫖客。

  阁楼里,一个相貌非凡的风尘女子和他在一起喝酒谈天,酒过三旬,他终于耐不住性子,与那女子相通了。酒后醒来,那小女子光裸着身子睡在身边,一只胳膊搭在自己的胸前。上官严严轻轻推开她,准备起身。忽然看到那女子的下肋有块红斑,一个很熟悉的鹿形红斑,她竟然就是自己的千万般辛苦找寻的女儿。上官严严觉得无颜在世上苟存,便咬破手指在白衫上将爱女身世写下,然后纵身跳入滚滚长江,变成一头黑色江豚。

Copyright@2015-2025 www.wozhengxing.cn 我整形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