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俐娜
张俐娜 - 简介
张俐娜,女,1940年8月14日出生于福建省光泽县,196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85年曾获日本政府学术振兴协会奖学金(JSPS)赴大阪大学研究一年多。1993年晋升为武汉大学教授,现兼任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中国化学会高分子专业委员会高分子表征学科组副主任,国内、外学术刊物《Cellulose》、《高分子学报》等编委。[1] 主要从事天然高分子材料与高分子物理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曾获美国化学会纤维素与再生材料领域安塞姆·佩恩奖(Anselme Payen)等奖励。
张俐娜 -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天然高分子与高分子物理天然高分子改性材料;天然多糖溶液性质及生物活性。
研究特色
研究特色是用高分子物理理论和方法研究天然高分子-纤维素、淀粉和大豆蛋白质及真菌中多糖及其改性产物的组成、分子尺寸和形态以及生物可降解材料,涉及高分子物理、可再生资源、环境材料及生物学交叉学科。
主讲课程
主讲本科生的“高分子物理”和研究生的“高分子近代研究方法”等课程。
张俐娜 - 学术成就
张俐娜突破了高分子加热溶解的传统方法,利用NaOH/尿素水溶液低温成功溶解了纤维素和甲壳素,开创了高分子低温溶解的技术及新机理;在此基础上,创建出一系列基于纤维素和甲壳素新材料,并阐明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由此开辟了构筑天然高分子材料新途径;在高分子物理研究方面,建立和健全复杂多糖在稀溶液中分子尺寸和链构象计算公式和模型,进一步完善了聚多糖类大分子稀溶液理论;系统工作为可再生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她对天然高分子新材料、大分子微观结构与材料性能和功能的关系以及纤维素新溶剂和新型纤维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原创性的专利和优秀基础研究成果。已获准专利45项,并且公告中专利17项;
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项目、国际合作和境外合作项目等10多项。
多次被国外及境外邀请出国讲学、作邀请报告及担任分会主席,例如1994年和2002年两次在日本京都国际纤维素会议作邀请报告并任分会主席;2005年在国际著名Gordon多糖化学会议(香港)作邀请报告。
共培养了数十名博士和硕士(含外国留学博士),她和学生们已形成为天然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国际知名科研团队。
张俐娜 - 代表作品
已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290篇,其中240篇发表在国际SCI源刊,被它人引用已超过1000次。
代表性著作《天然高分子改性材料及应用》、《天然高分子科学与材料》。
代表性论文香菇多糖的成分及其分子量研究、人工培养菌种茯苓菌丝体多糖的分离, 组成和分子量、壳聚糖—丝心蛋白包药微球的结构和释放性能研究、化学修饰的茯苓多糖抗肿瘤效应的组织学观察。
张俐娜 - 所获荣誉
曾获全国首届优秀巾帼发明者荣誉。
荣获省部级科技奖5项。
1993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
2000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
2011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年3月,荣获2011年度安塞姆·佩恩奖,这是国际纤维素与可再生资源材料领域的最高奖,每年只颁发给一位在这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专业人士,张俐娜是获得该奖的第一位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