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室扑动与颤动的病因
在众多疾病中,器质性心脏病尤为引人注目,它的出现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的心律失常现象,包括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这些病症的出现,往往源于心肌的缺氧、缺血、电解质紊乱,或是药物中毒以及物理化学因素的干扰。这些状况常常是病患在生命末期所经历的一种严重心律失常状态。也存在一些情况,即使心脏病并不严重,甚至在没有明显心脏病基础的情况下,也可能突然发生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导致心脏骤停。这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
冠心病是其中的一大杀手。特别是在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等情境下,甚至在室壁瘤和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时,都可能出现心室颤动。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心室颤动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前无低血压、休克或心力衰竭的情况下,可称为原发性心室颤动;反之则为继发性心室颤动。
其他心律失常也可能逐渐演变为心室颤动。其他类型的心脏病如心肌病(包括扩张性心肌病和肥厚性心肌病等)、瓣膜疾病(如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肌炎等也可能引发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统计数据显示,在扩张性心肌病患者中,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极高,且猝死病例频发。
药物的毒性作用也是引发心室颤动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药物中毒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心律问题。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钾血症,以及严重的酸中毒也可能导致心室颤动。
在心脏手术过程中,特别是在低温阻断循环下进行的心脏直视手术,也容易出现心室颤动。气管插管、心脏创伤、右心或左心导管操作、二尖瓣球囊扩张导管等手术操作也可能引发这一问题。除了以上原因,或溺水等意外情况也可能导致心室颤动。当电流通过心脏时,尤其是淡水淹没的情况,都可能导致心室颤动的发生。心肌缺血、缺氧、心肌肥大等其他因素也可能引发心律失常。
引发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的因素众多且复杂。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我们应保持警惕,并充分了解可能的诱因,以便在关键时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