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扁桃体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对于慢性扁桃体炎的诊断,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于扁桃体的大小,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扁桃体逐渐缩小,其大小并不能准确反映炎症的程度。实际上,慢性扁桃体炎分为增生型、纤维型和隐窝型三种类型。
增生型慢性扁桃体炎多见于儿童。这时,扁桃体淋巴组织增生,淋巴滤泡增多,结缔组织增多,扁桃体呈现慢性充血肥大的状态。
纤维型慢性扁桃体炎则在成年人中更为常见。在此阶段,扁桃体淋巴组织逐渐萎缩,同时伴随间质纤维瘢痕组织的增生,隐窝堵塞,扁桃体变小且更加坚韧。
隐窝型是慢性扁桃体炎中最严重的一种。此类型的病变深入扁桃体隐窝,淋巴滤泡呈现慢性炎症,淋巴组织疤痕化。由于隐窝口被疤痕组织堵塞,引流不畅,隐窝明显扩大,并可能形成脓栓。这种类型容易发生并发症,又被称为慢性脓毒性扁桃体炎。
患者通常有急性扁桃体炎的发病史和经常感冒的经历。他们的临床表现包括咽部不适、异物感、刺激性咳嗽、口臭或轻微疼痛。对于儿童来说,扁桃体过度肥大可能会导致呼吸不畅、打鼾、语言模糊和饮食缓慢等症状。由于经常吞咽炎症分泌物和隐藏细菌,还可能引发全身反应,如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疲劳、头痛和低热等。
经过检查,可以发现舌腭弓和扁桃体慢性充血,粘膜呈现深红色。扁桃体大多与前后弓发炎,表面可能光滑、不均匀或分叶。有时可以看到线性疤痕、扩大的隐藏巢开口、奶酪样栓或粘膜下的黄色和白色斑点。通过挤压舌腭弓外侧的扁桃体,还可能看到分泌物从隐藏的巢口溢出。
我曾亲身体验过祛疤的过程。冷冻祛疤后,虽然疤痕暂时消失了,但真正的疤痕还在。这也提醒我们,对于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要深入了解其病理类型和症状,才能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慢性扁桃体炎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症状和体征,而不是单纯依据扁桃体的大小。对于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慢性扁桃体炎,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