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疽假单胞菌肺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鼻疽假单胞菌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形态独特,两端钝圆,细长且微曲。这种细菌的尺寸大约在(2~5)μm×(0.5~1)μm之间,通常孤立存在,偶尔也会成对排列。它们是无动力、无荚膜、无芽孢的需氧菌,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是37℃的温度和pH6.8~7.0的酸碱度。它们可以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如果在培养基中加入4 %的甘油,生长情况会更为良好。这些细菌在马铃薯培养基上,会形成一种淡黄色的蜂蜜样菌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转变为棕红色。它们的生长速度相当缓慢,通常需要48小时。
这些鼻疽假单胞菌能够产生两种抗原,即特异性多糖抗原和与类鼻疽假单胞菌有交叉反应的共同抗原(蛋白质成分)。虽然这些细菌不产生外部毒素,但它们体内的毒素鼻疽菌(mallei)却能使感染动物产生异常反应。这种特性使得鼻疽假单胞菌可以作为皮肤试验的抗原进行诊断。如果将这些分离的细菌直接注射到雄性豚鼠腹腔内,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引起睾丸肿大和化脓性炎症。但这并非其特有反应,因为绿脓杆菌等其他几种细菌也可能引起类似的阳性反应,因此需要加以鉴别。
这种鼻疽假单胞菌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它们能在粪便和尿液中存活4小时,水中存活长达70天,甚至在灭菌的自来水中也能存活长达半年之久。在干燥的环境中它们的生存时间较短,仅能存活约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它们无法耐受极端的温度条件:直接暴露在阳光下或加热至一定的温度会立即导致其死亡。例如,在阳光直射下仅能存活24小时,加热至56℃后只需15分钟即可死亡。同样地,使用某些化学物质也可以迅速杀死这些细菌,如使用浓度为3%的煤酚皂溶液、10%的石灰乳或2%的甲醛溶液处理一小时即可将其杀灭。
关于发病机制方面,人们可能因为接触感染病畜或接触含有致病菌的物品而感染鼻疽假单胞菌。吸入含有致病菌的灰尘或气溶胶也是感染的重要途径。该细菌含有鼻疽菌素,可引起感染动物的异常反应。感染后主要的病理变化包括蜂窝织炎、坏死、脓肿和肉芽肿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