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墓为什么不挖的真正原因(为什么秦始皇

生活常识 2023-04-17 09:54生活常识www.wozhengxing.cn
秦始皇陵不能挖的原因不胜枚举,比如定陵出土的含有珍稀孔雀羽毛的皇帝衣物,遇到空气后变得脆弱且失去了颜色。马王堆汉墓出土时,有一藕片浮于水上,捞起来后立刻变了质。还有江苏出土的竹简,因无意间信手捏起一片,结果上面的文字再也无法恢复。后来运送途中,这些竹简又变成了黑色,考古专家用了5年时间才得以恢复。可以说,空气氧化是文物的天灾。还有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秦始皇陵的一句记载“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其实就已说明这座地宫不能挖的首要原因。那么有人会问,这是不是一种夸张记载呢?不能挖的原因有哪些?让我来为您解答。一、科学验证,探寻皇陵本世纪80年代,我国开展了一项科学考察活动,这次科考是在不挖掘地宫的情况下,确定秦始皇陵的地宫所在地,确认其是否有被挖掘的痕迹。众所周知,秦始皇陵周围有陪葬坑及400座墓葬,举世瞩目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围绕着陪葬坑,考古专家以暂时确定的封土堆为中心,按照每50米远就画一条线,在每一条剖面上各下一个测量仪,而后通电测量电阻形成了测量图,最终确定了一处电阻率最高之处,判定其为秦陵地宫。有经验的盗墓者是可以根据土质判断地下是否有墓葬的,考古专家们为了验证以上猜测,找来了著名的盗墓工具——洛阳铲。洛阳铲在挖到30米深的时候碰到了坚硬之物,铲子带出了许多碎石,经过检验这些碎石不属于骊山,而是来自渭水之北,恰恰符合历史的记载。至此,经科考专家确认,秦始皇陵保存两千年未曾被盗。二、水银封印,开陵有险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中指出,在将秦始皇遗体安置在地宫后,所有的工匠也都被困在了其中,全部做了殉葬品。而这个始作俑者就是秦二世胡亥,他的目的就是防止地宫的机密被泄露。,时至今日,这座地宫究竟有哪些机关,他们布置在哪里,内里究竟有何危险,无人知晓。两千年来,历史上关于秦陵被盗的记载共有三次。结合史实我们基本可以推断这些记载只是传说,因为哪怕真的有人盗陵成功,市面上始终未见秦陵中的文物流通,这是完全说不过去的。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古人不曾挖掘的原因之一就是无法预知的危险。在2002年的那次科考勘探中,科考专家们确定了地宫内汞的严重超标,由此足以证明,《史记》中将水银做成江河的说法是成立的。由于地宫的密封性,这些水银尚未完全挥发,地宫内的机关很有可能含有毒气,贸然开陵存在很大的风险性。三、宫深几许,华夏信仰秦始皇陵是中国帝王史上修建地最为豪华的一座皇陵,东西长260米,南北长160米,陵园面积达56平方公里。诚如司马迁记载的“穿三泉”,《汉旧仪》所言的“已深已极”,足见这座皇陵的奢华壮丽及深不可测。尽管秦陵是人尽皆知的富丽堂皇,从民族心理和情感的角度讲,自秦始皇之后的几代王朝都未曾动过开挖秦陵的心思,甚至还要安排守陵人一代代地对其进行保护。这不仅是因为墓主的“始皇帝”身份,更是当朝者未免百年后他人效仿的一种自我保护手段。可以说,不挖秦始皇陵也是一种文化尊重和文化信仰。四、未免有损,科学保护1956年,在郭沫若等人的建议下,开始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科学考古,而目标就是明定陵。陵墓打开不久,那些琳琅满目的珠宝和文物在湿度、温度及光照发生了严重的变化后,大部分文物迅速氧化,损失严重。(由于之前我已写过相关文章,此处不多赘述。)自此,周总理在六十年代时做出了“十年之内不开帝王陵”的指示,这便是对皇陵的保护。,说到兵马俑,我们如今都知道了它本身是彩色的,出土后才失去了原本的色彩。后来在考古届孜孜以求的努力后,终于在80年代保留了几个彩色陶俑,粉色的脸蛋,朱红的衣着,以及褐色的甲胄,让人不得不惊叹于古人的精湛工艺。考古不等于破坏,文物在暗无天日的地宫保存千年,如果技术水平不足以达到可以完全保护历史文物的时候,不开陵其实就是对历史的最大尊重,也为后人留下了更多可以探寻的机会,这也是秦始皇陵至今未被挖掘的最主要原因了。我是雪忆柔,痴迷考古,热爱历史,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就请关注我吧[送心]

Copyright@2015-2025 www.wozhengxing.cn 我整形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