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地震是怎样产生的?

生活常识 2023-04-17 17:45生活常识www.wozhengxing.cn

地震是怎样产生的?

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脱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发生地震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1.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

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的晃动。在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感到上下跳动。

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下向地面传来,纵波到达的缘故。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

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产生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

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和崩裂。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

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

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您好!

因为大陆是由各个板块组成的,因地壳运动造成板块间的积压就出了地震!

下面这个知识可能你用得上

地 震 知 识 简 介

  3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七周年,也是全国地震系统宣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活动日。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我们特编写了此期地震简报。目的是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对地震知识有更多的了解,以增强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参与意识和自我防御意识,使我们的防震减灾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地震是怎么形成的?

  地震是人们感觉和仪器查觉到的地面振动。

它与风雨雷电一样,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地震的内在原因是地壳内部积累的应变能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地球表层的振动。按地震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人工地震和天然地震两大类型。人工地震是由于人为活动引发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矿山开采等造成的地面振动,这类地震引起的地表振动轻微,影响范围不大,很少造成地面的破坏。

天然地震指自然界发生的震,按其不同成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①构造地震②火山地震③陷落地震。

  破坏性地震指造成人畜伤亡和经济损失或造成地表破坏的地震事件。这是地震学、地震预报、地震工程、抗震救灾等研究的主要对象。

  二、什么是震源、震中、震源深度?

  地震的震动发源处称震源,地面上某一点到震源的距离就是震源距。

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称震中。地面上任一点到震中的距离称震中距。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地震一般发生在地表以下几公里至数百公里,根据震源深度不同可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

  三、什么是震级?

  震级是按一定的微观标准,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它和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密切相关,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5级和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中强震或强震,5级以下、3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小震或弱震,3级以下、1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微震,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通常3级以上的地震,人们才有感觉,称为有感地震,5级以上便能造成破坏,称为破坏性地震或强烈地震。目前记录到的震级最大的还没超过8。9级。

  四、什么是烈度?

  烈度是表示地震强度的一种方式,指地震时地面受到垢影响或破坏程度。烈度的大小,是根据地面振动的各种现象综合评价的。

我国将烈度分为12度。烈度不公与地震本身的大小(震级)有关,而且还与许多因素有关,如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土质条件、建筑物类型和质量、地基好坏等等。,震中区的烈度最大,向外逐渐递减,但由于受到构造和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其递减速度在各个方向并不相同。

鉴于工程建筑的需要,每个地区都设定了一个基本烈度。基本烈度是地震科学工作者通过对该区大量的历史地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与综合得来的结果。基本烈度确定之后,工程设计者再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年限以及各建筑部分的重要性,制定建筑物的抗震烈度并根据这一标准进行设计。

  五、什么是地震带?

  具有成因联系、地震密集的地理分布地带,称之为地震带。

  全球主要有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台湾岛、菲律宾岛和新西兰)、欧亚地震带(又称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它贯穿印度尼西亚西部、缅甸,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帕米尔高原和地中海及其沿岸)和海岭地震带。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地震的产生原因

火山地震

火山喷发前,大量的岩浆在地壳里聚集,四处奔突,可能使岩层产生断裂,引起地震。

陷落地震

当地下溶洞支撑不住地面的压力时,就会塌陷,引起地震。

构造地震

在地应力作用下,岩层发生弯曲褶皱,岩石的褶皱变形一旦超过岩层的强度,岩层就会突然发生断裂,内部积聚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引起周围物质发生振动。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由于地质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扩展资料

地震的分类

1、按地震的远近分类

地方震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

近震震中距为100~1000公里。

远震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

2、按震级大小分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的地震;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叫巨大地震。

Copyright@2015-2025 www.wozhengxing.cn 我整形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