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封侯-西汉封侯制度?

生活常识 2023-04-17 17:45生活常识www.wozhengxing.cn

为什么汉朝得封侯要比秦朝容易?

在古代人人都想封侯拜将,其实拜将还是,主要的就是追求封侯。因为在古代十分注重门阀制度,尤其是在汉朝时期,世家大族们所享受到的权利远比平民百姓要高的多,而一个普通人要想摆脱平民的身份,跻身豪族势力,那么封侯则是最直接的选择。


封侯可不是说说就可以的,正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飞将军”李广终其一生也没有封侯,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李广是没有封侯中的一个典范,主要还是其名气大,我们才得以认识他,和他一样难以封侯的将军在汉朝时期可以说是遍地牛毛,为什么在汉代封侯就那么难?


我们来看一下汉朝的爵位制度,汉朝承袭了秦朝时期的爵位制度,分为二十级,二十级的列侯就是最高级别的爵位,以下就是汉代的二十级爵位:


一级公士 二级上造


三级簪袅 四级不更


五级大夫 六级官大夫


七级公大夫 八级公乘


九级五大夫 十级左庶长


十一级右庶长 十二级左更


十三级中更 十四级右更


十五级少上造 十六级大上造


十七级驷车庶长 十八级大庶


十九级关内侯 二十级彻侯


由此可见,侯爵是汉代最高的爵位,而侯爵也分为两种,那就是关内侯和彻侯,到了汉武帝时期,为了避讳汉武帝名讳,将彻侯改为列侯,只是名字变了,实际上权利和待遇没变。而关内侯和列侯也有不同,关内侯只有封邑而无封国,就相当于挂一个空名收租,却没有实际统治权,而列侯则不同,列侯有自己的封邑和封国,在自己的封地内,列侯可以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为所欲为。


所以汉代的将军都已封列侯而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李广也不例外,李广终其一生连个关内侯也没有捞到,这就和汉代的封侯制度有很大关系。


在汉代要想封侯,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达到封侯的条件,如果这三个条件都不能满足,那么,即便是名气如李广之大,也难以封侯。那么在汉代,封侯的条件到底是哪三个呢?


第一,皇家亲属

简单来说,就是靠血缘关系来获得封侯的条件,有些刘氏宗族的孩子以生下来就是万户侯,这可以说是羡煞了多少人啊!有些人终其一生也不能封侯,而人家刚生下来的小孩子却能直接封侯,不得不说,人比人,气死人!


还有就是,靠外戚的关系得以封侯,比如汉景帝的表哥窦婴就凭借外戚的关系而得以封为魏其侯,李广其实有机会可以凭借这条关系得以封侯的,因为李广的孙女就是汉武帝的废太子刘据的妃子,因为刘据谋反自杀,这条道路是行不通了。


第二,花钱买爵

从秦朝开始,通过卖官鬻爵来从世家大族手中攫取钱财的手段就被秦始皇所发明,到了汉代,沿袭下来了这个制度,并且得以发展完善,许多爵位都有明码标价,而世家大族也通过这种方式为自家子弟来谋取出身。


,侯爵却不在买卖之中,因为秦汉时期注重军功,“功名但在马上取”,用来买卖的爵位都是一些虚爵,像李广所追求的列侯,根本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更何况李广为人豪爽,所得到的赏赐大部分都与部下将领平分了,他也没有这个钱去买爵。


第三,军功

其实这才是西汉时期列侯如此高贵的原因,功名只在马上取,只有立下一定的战功,才有机会获得封侯的条件。而飞将军李广,之所以一生为被封侯,也是因为他的军功达不到丰厚的条件。有人说李广作为汉朝名将,在史记中排名甚至在卫青与霍去病前面,为什么他的军功却达不到封侯的条件呢?


原来,若是论武力和人格魅力,李广可以当仁不让的名列汉朝名将,毕竟李广射虎的传说就足以让他名震天下,光有名气还不行,还得有实际的战功才可以。


而李广虽然戎马一生,但军功实在是少的可怜。根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元光六年,卫青出兵上谷,李广作为副将跟随,在这一战中,几位大将分兵各自出击,卫青不负众望的直捣龙城,斩首七百余个,凯旋而归,李广却惨败被俘,这一战的具体细节,司马迁没有明说,从此一战就可以看出,李广的军事实力和卫青差的太远。

西汉封侯制度?

  第一、 汉朝的爵位制度一直沿用秦制,但却并没有很好的执行,以至于“李广难封”事件的发生。

  从历史记载来看,西汉建立后在赏罚制度方面一直沿用秦二十等爵,除此之外还增设了王爵,形成了独具汉朝特色的的爵位制度。

  到了武帝时,又特地设立武功爵十一等,其大致分为一等造士,二等闲舆卫,三等良士,四等元戎士,五等官首,六等秉铎,七等千夫,八等乐卿,九等执戎,十等政戾庶长,十一等军卫。

  不仅如此汉朝历代统治者还对其特定:

  “大者封侯,小者补郎。”

  不过,虽然在汉朝前期想要轻易爵位很简单,但想要获得侯爵之位却是不太可能的。

  从封爵制度的特征可以看到汉代侯爵是各大臣的最高待遇、甚至是最高荣耀,这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其一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对于进入朝廷的人来说,这份荣耀对他们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

  可惜的是封侯本身却是一件变幻莫测的事情,在通往封侯的道路上有的人一帆风顺,轻易地实现了自身目标,有的人虽然一生功绩不小,名声也大,结局仍与侯爵失之交臂。例如李广就是这样一个人。

  李广将军的一生可谓是风光无限而又遗憾终身,说他风光无限是因为其威名远镇八方,说他遗憾终生是他虽一生为国然最终都没能封官进爵。他前后共经历了三代帝王的统治。

  在这期间三个朝代的发展中获得封侯的人数如下汉文帝时代封侯十人、汉景帝时代封侯十八人、最可怕的是汉武帝时代共封侯七十五人。三个朝代封侯人数共计上百人,却次次没有李广。

  对于此事,李广曾十分郁闷地跟一个算命先生倾诉

  “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难道是我面相不好,还是我命中注定与封侯无缘?

  根据史书记载李广出身于将门世家,李广出生在将门世家,家中有许多叔伯兄弟都封侯在他之前,唯独李广自己从开始上战场直到逝世,打了一辈子仗,依然未能如愿,空有一身名望却没有站到他应该得到的位置。

  这让万人称颂的李广不免心生怨气,也正因如此李广临终时曾今感叹道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李广一生为国征战与匈奴打了大小七十余战,至今六十余岁了,非但没能封侯,还得去面对刀笔吏的羞辱,不如死了算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汉朝的封爵制度根本算不上公平,在这种爵位制度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封爵,想要成功不仅仅是自己拼搏,还需具备各种机遇甚至还含有运气的成分。

  第二、汉朝封侯的要求对于并不得皇帝赏识的李广而言并不友好,这是“李广难封”的主要原因。

  根据历史的记载主要方法如下:第一依靠血缘、第二花钱买爵、第三特殊条件、第四战场立功、第五统治者赏识。

  史书中记载刘邦曾留有遗训

  “若无功(或)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其中心思想就是如若封侯,要么是立有军功者,再或者就是符合皇帝设置的条者。除此之外其他人是没有资格随意享受封侯的。

  历代以来总会有人“钻空子”,规定是订给那些愿意遵循规则的人的,也就是说想要封爵总会有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的。那么什么样的情况属于设置的条件呢?

  有历史学家曾推断除了血亲、外戚、随父(父死子封)之外,在汉武帝一朝被封侯的七十五号人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人虽然是军人,也上场打仗,但并没有为大汉朝立下任何军功,却也被封侯了。那么为何会有这类特殊人殉的存在?

  这些人相对于李广这类元老级的功臣而言难免显得有些难以平众,这部分人比较特殊原因就在于这些人原本都是匈奴、朝鲜、南越等国的大小王侯,他们被封爵的原因大都是因为率部来降,被追封。

  令人意外的是这些人竟然占去了全部汉朝封侯名额的一半有余,不过因其身份特殊,所以很多人对此都是敢怒而不敢言。

  总而言之,在那个有仗可打的年代,不得皇帝赏识的普通人如果想要封侯只有以下两个途径第一,拥有上阵杀敌的本领,然后用首级换爵位。第二,自身是身怀绝世奇才,能够坐镇中枢帮最高统治者提供决策参谋。

  李广将军作为一个并不得皇帝赏识的老将,想要获得封侯,别无他法,只能在战场上拼杀,可是即便是拼杀了大半辈子,依旧无法封侯。这也间接说明了汉朝的封爵制度对李广这样不得赏识的普通人并不友好,其要求之严格,成功之困难让许多人对封侯一事皆是望而却步。

  第三、历代侯爵的变迁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驾崩以后由吕太后执政,身为女人的她为笼络人心,以惠帝名义发布了一个大规模的赐爵诏令。在《汉书·惠帝纪》中有记载

  “赐民爵一级……中满六岁爵三级……中郎不满一岁一级。外郎不满二岁赐钱万。”

  此次赐爵和刘邦时记载的制度有明显不同

  第一,它取消了以军功赐爵这个根本条件;第二,把“民爵”与“赐吏爵”两种制度细化分开;第三,它取消了以爵级赐与田宅的规定,从此后民爵仅仅是一个空衔,这对于下层阶级的军官来说等同虚设。

  到了文景时期,赐爵制度更是日趋轻滥。每当朝廷有所谓的“大事”之时,都要赐民爵一级以此来彰显各个大臣的虚荣,吏爵则更多。

  ,除大规模赐爵外,汉朝后期又开始正式实行卖爵制度,具体的做法为

  置办大量财物买爵、运用家中的粮食米粟买爵,利用家中的奴婢也可以买爵。这些行为必然引起爵位的泛滥成灾的现象,不仅如此还威胁到各级政府的官兵、徭役来源,为后的汉朝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灾难。

  在汉武帝时期,由于抗击匈奴战争的需求迫在眉睫,朝廷又拟用军功爵制来提高军队的威信力与战斗力。因为旧有爵制已滥,人们对于加官进爵一事都不以为然,所以汉朝统治者于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又置武功爵,以宠战士。

  由此可见可见军功爵制在东汉只是一种形式而已。不过作为二十等爵的前两级,即关内侯和列侯,还保留一些实际意义,以分封制的残余形式存在下来。

  虽然对于那时的各级将领来说封爵制已形同虚设,不过此行为却被后世嘉奖制度作为标杆。

  ,到了东汉时由于统治者奉行征辟、察举和任子等各项制度,基本上垄断了先前的侯爵制度,不仅如此包括当时风靡一时的秦二十等爵也受到了压迫,虽不能说是被废除大其作用已是微而益轻。

  而且根据历史记载,在汉朝后期除却列侯、关内侯两级外,剩余的爵位在后期都是名存实亡的地位,能够流传至今已经实属不易。由此可以看出汉朝侯爵制度其选拔日渐松懈,直至后来各级将领对于加官进爵越来越不以为然,渐渐失去初心。

  东汉后期,皇帝滥行封赏,为适应外戚、宦官、豪强、军阀势力扩张的需要,又添加了县侯、乡侯、亭侯等各项爵位,此次是封爵制的又一次分化。

  到了汉末曹操当政,实行“以赏军功”。除原有的列侯、关内侯之外,但新增的这四等按规定“皆不食租”。这种空有名号,而不食租税的封爵,即后世所谓“虚封”。

  这也导致了军功爵制对于广大士兵毫无用处可言,甚至对一些低级将官也毫无实际利益,封爵制自此逐渐开始走向没落。

  西汉、东汉社会,整个社会处于军国体制向日常行政体制转变改善的历史背景中。这对于许多功臣将领来说封侯制度越来越不值一提,

  不仅如此昔日贯通上下,作用重要的社会身份序列逐步弱化、消亡,这也封爵制度在后期逐渐被弱化的组的主要表现之一。

  不过不管怎么说,封爵制度始终都是我国先民的卓越政治创新,在封爵制度创立之初,爵位奖励直接刺激了地处偏远之地的秦国成为一统天下的霸主。即便是在两汉之际,封侯依旧是无数朝廷重臣梦寐以求的最高赏格。虽然随着时代的变化,封爵制度已经逐渐没落,但它的历史意义确实不容抹杀的。

汉朝封侯的名称来历?

1、斩杀与捕获敌军主帅者,封侯。


最明显的例子便是项羽死后,王翳取其头,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项羽身体的一部分,于是五人皆封侯。


霸王别姬


2、将领或士兵通过冲锋陷阵,攻破敌阵,封侯。


《汉书》中有记载“楼船将军以推锋陷坚为将梁侯。”


3、斩杀敌数和本部兵马损耗数要维持在一定的比例内,才能封侯。


从汉武帝对卫青、霍去病的封授、益封诏书来看,本部兵马的损耗要维持在十分之三以内才能封侯。


公元前119年,大将军卫青漠北之战,虽然大破匈奴,但敌我损失相当,“大将军不得益封,军吏卒皆无封侯者”。


可见汉代封侯之难。


大汉卫霍


4、各领兵将领之间的配合与协调也是封侯的一个重要标准。


比如,公孙敖曾因没有按期与霍去病汇合,失侯当斩,赎为庶人。


李广为什么没有封侯?其实最大的原因便是——无尺寸之功。


李广自文帝时以陇西良家子从军,历事文景武三帝,在几十年的征战史中,李广虽然作战勇猛,善于以寡敌众,但胜绩颇少,从来没有立下大功,这才是其未能封侯的关键所在。


李广的儿子李敢与左贤王部作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甚多,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


可见,并非汉武帝对李广有偏见,而是李广确实没有与列侯相当的军功。


列侯至东汉正式分为县、乡、亭侯三级,所以侯爵分四级,自高到低分别为


县侯


乡侯


亭侯


关内侯


比如魏延,是县侯。


魏延与诸葛亮


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谿,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诸葛亮是乡侯


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


关羽


而关羽曾经的“汉寿亭侯”则是亭侯。

Copyright@2015-2025 www.wozhengxing.cn 我整形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