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是怎么形成的?油脂+灰尘所导致(并不需要经常去掏)
“耳屎”在医学上的学名又叫做“耵聍(dīng níng)”,很多人都喜欢去掏它,但掏了之后感觉整个人的听力都便的好了很多,但你知道耳屎是怎么形成的吗?是因为外面的“脏东西”跑到耳朵里面去了吗?下面我们便来一起了解一下“耳屎”这个东西,随便看看它到底有哪些“坏处”!
“耳屎”的形成原因
很多人对“耳屎”都会感到特别的“恶心”,但这又是每个人都避免不了要长的“东西”,那么耳屎是怎么形成的呢?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又是怎样呢?其实是非常好理解的,耳朵里的耳屎需要经常掏吗?不掏的话对人又有什么坏处呢?我们下面就分别来讲讲这其中的问题!
在人的耳朵里面有一种“耵聍腺”(类似于人的汗腺),这种腺体能够分泌出人体内的一些“油脂”,然后和耳朵中的皮肤屑和飞到耳朵中的“灰尘”相结合,便形成了一块“大耳屎”粘在耳道之上,这边是耳屎了,现在你应该知道了你的耳屎是从何而来了吧,所以就算你整天呆在家里不出去,没有灰尘的侵袭,耳朵里面也一定是会长的。
那么长在耳朵中的耳屎需要经常掏吗?有些爱干净的人每天都要去掏一下耳朵,其实这做法是不正确的!
对于一般情况而言,“耳屎”是并不需要每天都去“掏”的,耳朵是有自己的“清理功能”,是不会将你耳朵堵塞的,经常掏耳朵还容易造成“耳道”的损伤,所以一般过个1个月左右的时间掏一次,如果发现“耳屎”不多的话,也根本不用去刻意去“掏”,适当的耳屎对耳朵还有保护作用的,所以在没有特殊情况下不必去掏。
“不掏”也是不对的做法,如果“耳屎”在耳朵里面长期积累,“快”越来越大,是会影响到听力的,还会导致感染,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去医院处理了,因为时间长了会结成“耵”,深深的嵌在耳朵中,用普通的工具掏不出来的,只能去医院解决了。
所以,耳朵要掏,但也不能经常去掏,一般隔个1-2个月掏一次是最好的方式,这样也不会伤耳朵,也不会造成“结耳盯”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