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是什么家(荀子古诗三首)

生活常识 2023-04-20 20:41生活常识www.wozhengxing.cn

  荀子是战国晚期的一位儒家大师,姓荀名况,赵国人。生卒年代不详,他一生见于记载的创载网最重要的活动时期是公元前298年到公元前238年之间。有人认为,卿是他的字,也有人认为“荀卿”是当时人对他的尊称。汉宣帝时讳询,所以汉人称他为孙卿。

  他一生的经历大概与孔子、孟子相似,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报负,也曾游历各国,比如赵国、齐国、楚国、秦国,但都没有得志,晚年从事著述立说和教育的工作。在中国历史上发生重大影响的韩非子、李斯就出自他的门下。

  战国时期,齐国君王在都城临淄附近设立稷下学宫,招徕天下游学之人,一时之间成当时最大的学术中心,齐宣王喜好“创载网文学游说之士”,邹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等七十六人聚集在学宫中,进行著述讲学的工作,有些游士还被授予大夫的爵位。

  荀子五十岁时,到稷下游学,当齐湣王末年。其时,田骈、慎到等都已去世,荀子便成为稷下最突出的大师了。荀子到齐国之后,建言齐湣王行礼义,施“胜人之道”,争取统一天下。他说,乘“胜人之势,赴胜人之道,求仁厚明通之君子而托王焉,与之参国政,正是非”,做到这些,“则国孰敢不为义矣?君臣上下,贵贱长少,至于庶人,莫不为义,则天下孰不欲合义矣?贤士愿相国之朝,能士愿相国之官,好利之民莫不愿以齐为归,是一天下也”。

  他还告诫湣王说,今楚在前,燕在后,魏在右,如果尽早奋发图强,实行“胜人之道”,就有被瓜分的危险。齐君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后来,齐国果然被燕将乐毅率领的五国联军打败,几至丧国,齐湣王也被楚人杀死。荀子认为,齐湣王“不由礼义而由权谋”是导致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荀子离开齐国后,到了楚国。楚相春申君,让荀子做了兰陵令。由于遭受谗言,他仍然得不到重用,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于是,他又离开楚国,去了赵国。赵孝成王待之为上宾。

  荀子与赵国君臣议兵,强调礼义教化,反对权谋势利,攻夺变诈。可能被认为迂阔而不切于实用,而一直也未受到重用。此时,楚国春申君强请荀子赴楚,于是荀子离开赵国,重新回到楚国,仍做兰陵令。楚考烈王二十五年,春申君被杀,荀子也被免官,其后他定居兰陵,专心著述,直到临终。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在做兰陵令之前,曾到过秦国。他对秦国军政民风很是赞许,曾将统一天下的减肥人网希望寄托在秦国。荀子见过秦昭王,并以“三王之法”说秦王,但其时秦昭王喜战争攻伐,不采纳他的意见。他的学生李斯,认为秦可以统一天下,所以要去秦国施展报负,离开之前与老师辞行。师生之间,就仁义与权谋的利害发生分歧。李斯重权谋而轻仁义,认为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而荀子认为重权谋轻仁义是本末倒置,致乱的根源。秦国的军事力量固然强大,但礼义教化的作用更根本。师生之间分歧,也正是儒家与法家之间的根本分歧。

  荀子 中华书局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25

  购买

  荀子的思想集中保留在《荀子》一书,现存三十二篇,可以认为大部分是荀子自著。荀子的思想与法家相近,所以从汉以后,就不再受到重视。唐代的杨倞是第一个为《荀子》作注的人。直到清代才有人继续为《荀子》作注。

  荀子生活于战国晚期,对于诸子百家的学说有广泛的吸收,他不仅是儒家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

  本文地址

  http://www.chuangzai.com/post/207146.html

  文章来源

  创载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855355@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Copyright@2015-2025 www.wozhengxing.cn 我整形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