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出舱时满脸鲜血(杨利伟出舱时,为何嘴角挂着血迹?)
杨利伟出舱时满脸鲜血(杨利伟出舱时,为何嘴角挂着血迹?)
2003 年 10 月 15 日, 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创载网想终成现实。中国成为继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由此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序幕。
而在杨利伟出舱时,他的嘴角还挂着血迹,我们可以注意杨利伟左手拿着药棉(也可能是杨自述中说的布手套)。
原来,在神舟五号落地后发生了惊险一幕。
杨利伟2次生死时刻
在此次航天任务中,杨利伟曾经历过2次生死时刻,在飞行中,火箭抛掉逃逸塔后,发动机与箭体产生共振,当时出现的这个故障就创载网是POGO振动,或者叫纵向耦合振动当一个单一激振频率与火箭全箭纵向一阶频率接近甚至相等时,火箭就会出现共振。如果火箭的振动频率与推进剂管路液流的频率接近或相等,就会形成一个动力学相互推动放大的闭路循环系统,极大地影响到航天员在载人舱内的乘坐舒适性,让杨利伟的身体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长达26秒的共振,杨利伟感觉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几乎难以承受,杨利伟差点以为自己要牺牲来。
这个故障,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第四代总设计师张智和研究小组用了五年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反复的试验和稳定性计算,最终确定了使用变能量蓄压器的方式加以控制,从而避开了POGO振动。
而在返回的时候,一般的程序是:着陆指令发出→返回舱出黑障区(自由落体)→自由落体→10公里高度→回收主开关接通→弹伞舱盖→开引导伞(4.25平米)→减速伞(24平方米)→返回舱的速度由200米/秒减到100米/秒→主降落伞(1200平方米,若失效时有备伞系统)→返回舱速度降到7米/秒→座椅提升→下降至距地面1米高度→反推火箭缓冲发动机点火(类似于悬停)→返回舱着陆(倾倒态,须立即切主伞,防止滚动)→解开束缚带(判断是否在陆地?树上?海洋?)→确认安全后,开舱门→出舱。
而神舟五号返回舱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大气层。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很大,遇到空气阻力,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杨利伟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冲回稠密大气之后,降落伞破了一些,返回舱急速落地后一下弹起,二次接地时没有缓冲,落地比较重。杨利伟整个人向右肩方向撞去,头部猛甩过去。当时通信头戴的耳麦过于松弛,造成位移,当时他嘴角的麦克风棱角有些锐利,划伤了杨利伟的嘴唇,当时幸亏麦克风没有划到脖子,否则杨利伟将会有生命危险。
不过杨利伟顾不得止血,迅速把舱内的一些操作完成,打开信号发射器,和指挥部取得了联系。
神舟六号比神舟五号有了180多项改进。改进后麦克风变小变平了,外加一层海绵,确保下次航创载网天员不会再受伤。
为什么当时没有公布
在当时,杨利伟的伤口经处理后,媒体重拍了他出舱时的情景。之所以当时没有展示杨利伟受伤的细节,是因为这是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担心载人飞船落地的过程不够“完美”,会让国外觉得中国技术不行,也担心影响民众的情绪。而现在向公众坦承,既是对真相的尊重,也是对杨利伟的尊重,,更让人看到中国航天人在飞天路上的努力与艰辛。
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每一步探索都充满风险,作为第一位登上太空的中国人,杨利伟付出了多么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克服了多少难以想象的危险和困难。这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正是有杨利伟这样一批又一批的宇航员的付出,中国才会不断朝着星辰大海出发。
时至今日,55岁的杨利伟依然是航天员大队的一员,依然在坚持着训练。也会定期接受考核,30多门基础理论知识、8大类140多个训练科目,这是几乎达到了人体极限的魔鬼式训练”,但杨利伟依旧在坚持。
杨利伟表示“不忘初心、积极求飞,飞天就是我的初心和使命!选择了这份事业就意味着责任。我和所有的航天员一样,随时准备接受祖国的挑选。”
减肥人网希望杨利伟可以有重返太空的一天。
本文地址
http://www.chuangzai.com/post/108230.html
文章来源
创载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855355@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