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p是什么意思(hhp汉语缩写是什么意思)

生活常识 2023-04-20 20:41生活常识www.wozhengxing.cn

  1958年10月初,彭桓武接到二姐口信,到家中吃饭。

  一进二姐家门,他就看见一位陌生的姑娘坐在桌旁,心里突然预感“难道二姐要给我介绍对象?”

  他这样想不无道理创载网,因为已经43岁的他,还没结婚生子,急坏了家里人。

  彭桓武看这位姑娘相貌端正,性格文静,内心甚是欢喜,只是他不知道对方是否嫌弃自己。

  见完面后,他给姑娘写了一封信,把自己所有缺点都列出来不会洗衣服、不会做饭、不懂人情世故、对权利金钱没兴趣……

  他以为这次又没戏了,谁知道姑娘很快回信“你不会洗衣服,我会;你不会做饭,我做;你不懂人情世故,我懂;你对权力金钱没兴趣,我也没有……”

  彭桓武捧着信,感动得流下热泪,等了43年,终于等来了相知的人。

  两个月后,他就和这位刘秉娴姑娘闪婚了,过了19年相依为伴的生活。

  妻子去世后,彭桓武又独自生活了30年,继续搞他的物理事业,为我国科学事业奉献了一生。

  先强国、再齐家,这是彭桓武一生的信念,也是他将个人置身事外,一心为公的缘由。

  01 国外盛名

  23岁那年,彭桓武师从爱因斯坦的挚友马克斯玻恩,在爱丁堡大学研究量子力学理论知识。

  彭桓武是玻恩的第一位中国弟子,后来在玻恩的传记中,他这样写道这位弟子“他是舰。”

  获博士学位的彭桓武

  1940年,彭桓武圆满地完成了毕业论文,获得PHD哲学博士学位。

  PHD泛指学术研究型博士学位,是全世界公认的学历架构中最高级的学衔。

  可彭桓武对自己的论文不太满意,他对导师说“我只做了一半。”

  玻恩笑着说“如果你全做了,就不能给你哲学博士,而是科学博士了。”

  当时国内缺乏科学研究实验的条件,很多科学家只能进行理论研究。

  第二年,玻恩推荐自己的弟子,跟随著名科学家埃尔温薛定愕,研究量子跃迁几率的理论。

  这个理论被称为“HHP理论”,是以研究者彭桓武和海特勒、哈密顿名字的缩写,发表的一系列论文,综合了介子场的若干成果,对宇宙线现象进行较系统的解释。

  从此,“彭桓武”这三个字享誉国际物理学界。

  玻恩和彭桓武

  而在此时,他遇见了自己心爱的人,展开了一段没有结局创载网的国外恋情。

  在都柏林高级研究院,彭桓武遇见了他在爱丁堡的同窗鲍文。

  鲍文是个美丽的爱尔兰姑娘,她聪颖过人,博文达理,常与彭桓武一起探讨科学问题。

  两人常常相约骑车去往海边看日出、看日落;看蓝色的海浪、看翱翔的海鸥……

  一次,鲍文问彭桓武“假如战争现在就结束了,而你在这里又当上了教授,你还回国吗?”

  彭桓武坚定地说“我永远只属于我的袓国——中国。”

  此刻,中国正在经历二战的炮火,而他虽然得幸于在外留学,可他的心时刻牵挂着国家的命运。

  所以,他不能对鲍文承诺什么,只能以友谊的形式继续探讨学问,畅谈人生。

  这个没有结局的故事,只是彭桓武人生的一个小遗憾,他早已将自己的未来,托付给国家。

  首批回国的科学家

  当他在量子场论等前沿领域取得成就时,正是国家需要他的时候。

  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回国了,领导并参加了核潜艇、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工作。

  后来,有记者问他为何回国,他非常生气“回国需要理由吗?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这位我国核物理理论、中子物理理论,以及核爆炸理论等各种理论的奠基人,为我国科教事业、原子能事业和理论物理领域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是新中国理论物理发展第一人!

  02 国内无名

  彭桓武是我国在国外获得教授职位,第一位回国的理论物理学家。

  1947年冬,彭桓武登上了回国的邮轮,踏上仍在战火中的土地。

  他先在云南大学教物理,后应严济慈相邀,到清华、北大教学。

  新中国诞生后,准备成立一个人民的科学院,钱三强提议建立我们自己的物理研究所。

  钱三强、王大珩、彭恒武

  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了,随后建立了近代物理研究所,钱三强任所长。

  钱三强找到彭桓武,让他加入拓荒者的行列,彭桓武说“我不懂做事,我去教书吧。”

  教书育人,就是为日后储备人才,为不久将要研究的核物理做准备。

  当中国决定要造自己的原子弹时,彭桓武改变自己擅长的领域,开始研究原子核物理和核能应用的方向。

  在他的教导下,他带出了黄祖洽、周光召等一批青年核物理专家。

  黄祖洽成为我国第一座原子反应堆的主要设计者,而周光召在“两弹”理论设计中功勋显著。

  彭桓武和周光召

  彭桓武不仅成为了拓荒者、领路人,还成为了原子弹和氢弹理论专家的培养人。

  1955年10月至1956年4月,他参加由钱三强带领的实习团去苏联学习反应堆理论。

  从此,直到1972年11月,他的主要精力投入在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所需要的培养青年干部、理论研究和学术组织工作上。

  钱三强多次感叹

  “彭桓武默默地做了很多重要的工作,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带起了反应堆的理论研究,‘两弹理论是学术领导,还培养出一批人,带出了一个学派。写起历史来,归功于他,不是夸大。”

  03 拓荒领路人

  1952年,彭桓武任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开展一片空白的国内核物理研究。

  一穷二白的国家,没有现成的仪器和设备,雪上加霜的是,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相关的设备器材。

  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物理所的人只能想尽办法自己研制各种器材。

  一次,彭桓武穿着十几年前的旧衣服,跑到天桥旧货寻找可利用的废铜管、钢管、旧电子元件,被工作人员怀疑报警,结果要钱三强去派出所“保”他出来。

  靠着这些“废物”,物理所的人自制出各种提炼原料的仪器设备,等后来条件稍好一点,钱三强派人从国外添置好点的器材。

  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赠送我国微量镭的标准原料,成为研究所开展核物理的宝贵资源。

  1958年,物理研究所改名原子能研究所,彭桓武既是副所长、理论组组长,还是图书馆馆长。

  从1959年到1965年,彭桓武培养了一批批科学技术人员,共计900多人,这些人员多数成为“两弹”攻关和核研究的中坚力量。

  参观学习完苏联核反应堆后,彭桓武结合国内情况,将所里的部分细分为16个研究室和4个技术单位,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在他的领导下,我国设计和制造了第一艘核潜艇,虽然后来被搁浅,但却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随后,代号为“596”的原子弹计划提上日程,苏联1959年6月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国家决定研制属于我们自己的原子弹,也叫“争气弹”。

  周总理对彭桓武说“这一次,调你去研制原子弹,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啊,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中国人见过原子弹。”

  彭桓武毫无怨言,也勇于担当,只说了一句“国家需要我,我就去。”

  于是,他又身兼重任,被派去顶替苏联核武器专家的工作。

  这意味着,他又要离开熟悉的领域,重新开始攻坚新的领域。

  彭桓武总是心系国家,以至于耽误了个人的幸福,直到43岁才结婚成家。

  04 短暂的幸福

  43岁这年,彭桓武遇见了36岁的刘秉娴,二人经彭桓武二姐的介绍认识,很快便成家。

  刘秉娴幼年父母早逝,自己负担起家庭的重担,所以也耽误了结婚的年纪,但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遇见了彭桓武。

  两人相识两个月后,就正式结为了夫妻,没有婚礼、没有喜宴、新房里甚至连个大红的“双喜”都没有。

  只要两颗心相连,其他一切都不重要了,当晚,刘秉娴就住进了彭桓武在中关村的宿舍楼。

  从此,彭桓武变成了一个人,他变得爱归家了,变得衣服整洁了,变得爱讲卫生了,变得有人情味了……

  一天,彭桓武提前下班,到妻子工作的地方接她,妻子却让他先回家。

  半路上下起倾盆大雨,彭桓武躲进附近小店里,等他回到家时,妻子早已淋成了落汤鸡。

  原来,刘秉娴担心丈夫,不顾一切地赶回家,见到丈夫后,两人在雨中相拥回家。

  正是创载网一起风雨同舟,他们夫妻两人可以抗拒一切困难和危难。

  ,刘秉娴因多年操劳,先患上脉管炎,后又患上肺癌。

  在最需要丈夫的时候,彭桓武因为处于保密时期,两人常常聚少离多。

  终于,刘秉娴不堪病痛的折磨,于1977年8月15日这天病逝。

  悲痛的彭桓武撕下这一天的日历,压在自己的书桌上,在妻子出殡那天,他因悲伤过度晕死过去,后经抢救才保住性命。

  妻子走后多年,80岁的彭桓武,一次去香山不小心把拐杖丢了,他执意要去寻回,因为那是妻子生前患脉管炎时使用过的遗物。

  彭桓武单身了43年,与妻子相伴19年,却用余生去思念他最爱的人。

  05 千金散尽

  1993年,利国伟博士有感于国内科学家的清贫生活,便提出一个“专门奖励优秀科学家基金”的构想。

  不久,何善衡博士、梁妹据博士、何添博士和利国伟博士,四位香港企业家合资成立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彭桓武获得了第二届的此奖项100万港元奖金,许多新老科学家都向他祝贺,而81岁的彭老却有点不知所措。

  他一生清贫惯了,突然获得这么大一笔奖金,心情无比沉重,认为所有的荣誉不属于自己,而归于集体。

  会后,他马上打电话给参加核潜艇时因工受伤的同事,想给她一部分钱治疗疾病。

  可是对方十分感激地拒绝了,因为她的医药费,国家已经报销了。

  身边好心的人劝彭桓武拿这笔钱去美国治病,因为此时的彭老身患糖尿病、脉管炎、肾衰等慢性病,常年折磨着他的健康。

  这个提议马上遭到彭老的拒绝“要治我的病,200万也不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还是用在科学家上吧。”

  于是,他成立了只有自己一人管理的“彭桓武纪念捐款”,把这100万分别奖励给那些当年为科学奉献,后因年纪退下来没有力量去竞争奖项的科研人员。

  经过周密计划,他确定在自己生前的奖励方式

  每年把100万的年息作为奖金,第一年年息3万元奖励一个人;第二年6万元奖励两个人;第三年9万元就可以奖励三个人了……

  1996年底,彭老将3万元年息,奖励给了那位“每次学术报告水平都很高”的科研工作者,并写信给他“这不是施舍,也不是馈赠,而是奖励!”

  第二年底,他把6万元分别给了两位他认为值得纪念的旧同事。

  ,1998年开始,银行利息下调,年息距9万元的目标相差甚远,为此,他把自己的存款取出一部分补偿,奖励给了三位优秀的科学家。

  四年后,“彭桓武纪念捐款”添加了新的项目增加科研者的医疗补助报销。

  因为银行利率几次下调,赠款和医疗补助将以本金支付,用完了就结束这项奖励项目。

  直到2001年,100万本息几近用完,彭桓武决定取消这项奖励项目,将仅剩的34万元利息,转赠给患癌的独生儿子彭征宇。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本意是想让优秀科学家改善贫困的生活,而彭桓武从未为自己花过一分一毫,全部赠送给那些不能获奖或患病的同行们,连他唯一的儿子,也是在生命的几年,才得到一点利息补贴。

  直至生命的时光,彭老还在操心着国家科研工作的进展。

  2007年2月28日,彭老在医院病逝,享年92岁。

  2007年初,在彭老去世前4天,作家王霞称他为“一个到处给人送钱的傻老头”。

  多亏有了像彭老这样傻的人,才有一位位为国家无私奉献的科学家,在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都是义无反顾地付出。

  于敏院士说“彭老真不简单,一辈子都在为科学贡献。”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正是像彭老这样傻的科学家们,才有了我们第一颗“争气弹”的成功。

  在后来生活宽裕的年代,还是像彭老这样傻的科学家们,才有了我们自己的人造卫星、嫦娥号等。

  他们的傻,正是赤子之心,是忠诚、是无私、是高尚、是伟大。

  本文地址

  http://www.chuangzai.com/post/208459.html

  文章来源

  创载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855355@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Copyright@2015-2025 www.wozhengxing.cn 我整形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