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窥豹是什么意思(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是什么意思)
“让天下没有难学的数学”
是特级教师华应龙孜孜以求的愿望
这些年来
他一步步思考、
将“化错养正”的观念解释贯通
在教学中
他体验寻找真知的乐趣
他能够如此专注
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修炼过程?
看完了他的故事
你可能会有所了解——
华应龙
2019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小学数学班导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先后参加了苏教版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和审定工作。
华应龙常思考
“我要到哪里去?”
除了在数学教学中修身
安身立命
华应龙把他的课堂
延伸向了更多地方——
除了数学,我还能给学生带来些什么?
第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道德经》中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中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王阳明的“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这些都是我喜欢和学生分享的。
第二,人生的规则
在教学“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从头到尾都在讲“失败和成功只相差一点点”;在学生纠结于“若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能不能围成三角形”时,我对学生们说“学习数学时请不要相信你的眼睛。”
在教学“游戏公平”时,我不动声色地向学生渗透“孝敬父母”的道理,旗帜鲜明地揭示“一切皆有可能”。
在教学“抢数游戏”时,我一语道破“我们没法改变别人,只有改变自己。”
在教学“正方体表面涂色问题”时,我“顺手一投枪”“位置不同,角色就不一样。”
第三,哲学故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很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我会在数学课上给学生讲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故事,讲他因为总能发现问题,所以才会超越罗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很重视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我给学生上了一节“我有一个猜想”的数学课。课上,我和学生分享了亚里士多德的猜想“女人的牙齿比男人少”。
第四,科学文化
科学文化是在科学创造的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是人们在开展科学研究时所秉承的共同信念和思维方式。
我讲“圆的认识”一课时,借助认识圆的过程,和学生分享认识新事物时需要回答的五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何这么做”“一定要这样做吗”。
这五个问题让学生体验到了研究的乐趣。我告诉学生“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接着又出示了爱因斯坦的图片和话语“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讲“指尖上的数学”一课,在让学生创造性地记录下数手指的过程后,我组织学生交流、欣赏各不相同的记录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当学生不得要领时,我说“有一个成语叫‘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意思是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虽然只能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但可以从观察到的部分推测到全貌。
现在你们就看着‘一指’上的数,你们能出什么规律?”……
我的数学课堂上,还有电影片段、成语故事、神话传说、民间俗语、神奇魔术……
2014年,一节课后,一个男生问我“华老师,如果您的头脑容量是100%,请问数学占多大比例?”多好的问题呀!我们成年人是问不出这样的好问题的。
我微笑着回答“我头脑中的东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数学’,另一部分是‘为了数学’。”
文章来源源创图书《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华应龙著。
“好课恰似初恋般美好”
对于华应龙来说
对美丽课堂的执着
正是他在心口难开的事
和知识的约会、与教育的邂逅
华应龙的成长秘诀
离不开他对上好一堂课的专注——
好课恰似初恋般美好
曾经,在江苏南京,我执教了一节课《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由于时间紧,和存在“近乡情更怯”的心理,上完课我没能问创载网、不敢问大家的感受和评价。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会上没能问、不敢问,会下我还是用“低声问”了。老乡们十分友好,好评不断。也有好友问我“你为什么不揭示其中的规律呢?”
是的,没揭示其中的规律,这是我有意为之,思考有三
一是学生缺乏规律揭示的认知基础。因为这些内容在苏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我借五年级学生来上课,学生还没有学表面积、体积等知识,如果课上硬要揭示规律,学生缺少相应的知识基础,会显得有些勉为其难。
二是学生“把玩”几何形体的机会不够多。我认为“几何是和想象力玩耍的玩具”,课上学生还没有玩起来,还没有玩够,教师匆匆忙忙揭示规律,这就像一个小孩子尚未长大,你就要他承担大人的角色,那太操之过急了。这节课可以玩的元素有很多。教师用教材教儿童时,完全可以、也十分应该对教学内容做“二度开发”。这是因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三是我认为创新教学要留下让人回味的东西,好课恰似初恋般美好。
一节好课,其实就是设计一场学生和知识的美丽邂逅
“好课恰似初恋般美好”,这是2011年记者采访我时,我曾经表达过的一个观点。现在,我把它展开来讲,与朋友们分享。
初恋是最浪漫的,英国著名哲学家怀特海先生认为,人的智力发展由浪漫、精确、综合三个阶段构成,分别对应小学、中学和大学。那么,我们的小学教育是否应该追求浪漫呢?
初恋是场美丽的邂逅,一节好课其实就是设计一场学生和知识的美丽邂逅。有了这场美丽的邂逅,学生就会特别盼望着与知识的“第二次约会”“第三次约会”……日日思君不见君。
人生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哲人说,是“未得到”和“已失去”。那么,我们教学中为什么企求学生早早地就轻易得到知识呢?难道作为“红娘”的我们,喜欢设计第一次相遇就走完恋爱全程的“悲剧”?
初恋是爱你在心口难开。初恋,是有很多心里话,都不肯说。或者是心里有话,说不出来。所以,课上的老师,明明有许多话可说,却要能憋着不说,留给孩子们自己感悟,那才是好老师。你或许会有疑惑,作为教师,我们究竟是说还是不说呢?我以为,如果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应当说,否则还是不说为好。
在《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一课时,我说“昨天,我们知道——位置不同,大小就不一样;今天,我们发现——位置不同,角色就不一样;明天,我们又会发现什么呢……下课啦!”我想借机播下一颗颗好奇的种子……
过去,我们的教学往往只为了结果,掐头去尾、精讲多练、重在知识。现在,我们的教学还要为了过程,从头到尾、自主探究、重在体验。实际上,我们的教学是为了开始,见头思尾、重在兴趣。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定义“教育是有组织、有目的地传授知识的工作”。1997年修改为“教育是能够导致学习的交流活动”。其中“导致”一词,真是意味深长。
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一些“浪漫”
我的这节课不揭示规律,那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浪漫”地做些什么呢?
教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我设计了三次“比一比”,用来比较“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第一次,两分钟时间,比哪组学生动手能力强?第二次,两分钟时间,比哪组学生表现最棒?创载网第三次,在第二天的课上比哪组学生用时最少?试想,下课后学生是不是会欲罢不能,继续“玩”下去?这样一遍又一遍地玩过之后,“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是不是才会印刻在学生脑海里?甚至,我们还可以设计第四次“比一比”,看看能不能给“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换件“马甲”,还原成本色?
好友用问我“你为什么能设计出这样有意思的‘比了又比’的教学环节呢?”因为,我知道爱因斯坦摞骨牌的故事——
爱因斯坦出任荷兰莱顿大学特邀教授时,给学生讲的第一堂课是成功的秘诀。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爱因斯坦说“成功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做,所以成功的秘诀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故事中那位摞骨牌成功的学生,就是爱因斯坦后来的同事——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惠勒。
自从“美丽邂逅”了这个故事,我就常常躬身自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创造出这样的故事来?果然,皇天不负苦心人,我终于创造了这节《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可能也正缘于此,我更想和同行们分享我的感悟——好课如初恋!
想成为像华应龙老师的名师
需要有像他一样的执着和专注
更需要有你独到的方法与心态
感受华应龙的态度后
请以百分之二百的热情
投入你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去吧!
根据《教育时报》、源创图书等内容综合整理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教师”。本公众号转载的创载网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本文地址
http://www.chuangzai.com/post/207898.html
文章来源
创载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855355@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