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美儿
蔡美儿 - 人物简介
蔡美儿,女,生于1962年,属虎,菲律宾华裔,华裔第二代美国移民。自小随父母到美国,先后在哈佛大学获得文学学士(1984年)和法学博士(1987年)。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
蔡美儿 - 个人成就
蔡美儿先后发表过三本著作。
第一本是《帝国时代超级强国如何成为世界主宰及失败的原因》(Day of EmpireHow Hyperpowers Rise to Global
Dominance-And Why They
Fail)。蔡美儿在书中称,历史上的超级强国,包括罗马、中国唐朝和大英帝国,是透过他们不同寻常的多元化和宽容来获取优势的;这种多元化也蕴含了它们衰败的种子。
她第二本书《着火的世界输出自由市场民主是如何造成种族仇恨和全球动荡的?》(World on FireHow Exporting Free
Market Democracy Breeds Ethnic Hatred and Global
Instability)也放眼全球。在柏克莱大学的《与历史对话》节目和书中,蔡美儿都谈到她的写作背景她的父母都是从福建移居到菲律宾,后又移居美国。1994年蔡美儿的姑妈在菲律宾被司机(两个佣人是同谋)暗杀,结果不了了之。警察说,主犯已逃走,案子就结了。
在研究法律的蔡美儿看来,它实在太荒唐了。,因为国家权力在菲律宾人手里,警察是菲律宾人,华人没有政治权力,也无可奈何。
从这个让蔡美儿很震惊的案件出发,她进一步思考了西方输出的自由市场民主,在不同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下会带来怎样不一样的结果。比如华人在菲律宾,人口属于少数民族,只占3%,拥有70%的财富,而民主造成的多数人的统治,导致他们在政治上没有权力,所以抢劫、暗杀及排华事件就不断发生。
蔡美儿的第三本书,讨论主题转到亲子教育《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是本回忆录,解释她的中国式妈妈作风,尽管她的孩子会说中文,但她们都以犹太和中国模式共同抚养长大。尤其在培养女儿们的音乐才华方面,蔡美儿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最新发表的这本书《虎妈战歌》在美国引起轰动。该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她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虎妈的教育方法轰动了美国教育界,并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如今讨论随着《时代》周刊的参与几乎达到了一个高潮。虎妈的故事登上了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封面。
华裔“虎妈”育儿经促发中国人深思教育模式。
蔡美儿 - 教育理念
2011年1月,美国《华尔街日报》一篇题为“为什么中国妈妈更胜一筹?”的文章引起轰动,文章作者蔡美儿迅速成为英美媒体追逐报道的焦点人物,其在英美媒体和网络掀起的一场中美家长育儿方法差异的大讨论十分热烈。《时代》、《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都参与了这场争论。
《华尔街日报》刊登的蔡美儿的文章是其新作《虎妈战歌》的节选部分。文章介绍了蔡美儿如何采用严厉的方法教育两个女儿。网站读者投票显示,60.7%的美国读者认同严厉的东方家庭教育方式。
制订严苛家规
虽然蔡美儿的两个女儿是美国人,但她一直秉承着“中国妈妈”的教育方式对待她们。蔡美儿为女儿索菲亚和路易莎列出严苛家规“十不准”,当女儿没有按照要求去做时,蔡美儿甚至直接出口骂“垃圾”。
蔡美儿在文章中说,中国父母不像美国家长那样将孩子想得无比脆弱,不顾一切地辱骂、加压。中国妈妈可以对女儿说,“胖妹,减减肥吧”;相反,西方父母只能躲躲藏藏地谈这个话题,从来不提“胖”字,而他们的孩子到头来还是因为饮食失调和自卑而接受治疗。
教育已见成效
在蔡美儿的教育下,两个女儿4岁就开始阅读萨特的文章。长女索菲亚14岁便在卡内基音乐厅登台表演钢琴独奏。路易莎在少年交响乐团中担任主要演奏者,功课果然门门拿A。两个女孩和妈妈感情很好,还敢开妈妈的玩笑说她“疯了”。
蔡美儿指出中国父母得以“成功”的三大特质不理会孩子的自尊心;认定孩子必须孝顺父母;坚信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
社会反应
《虎妈战歌》出版后,引起巨大反响,《华尔街日报》网站就有4000多篇评论,“脸谱”社交网站也出现大约10万篇评论。蔡美儿近日已收到成千上万封信件,有人认为她有道理,分享她有力、坚定的答案,但有人表示她已接近“虐待”女儿。
2011年1月14日,蔡美儿在《华尔街日报》评论版答复读者说,关于教育子女,有多少家庭就有多少答案。我这种教育方式如果运用得当,绝对可以成功。所谓运用得当,是指父母必须用爱心、了解和参与,配合对子女的高度期望。这是父母教我的,我也减肥人网希望传授给女儿。
蔡美儿 - 教育观点
孩子的学术成就很重要,“全优生”是基本要求
打是亲、骂是爱,孩子的前途比自尊心更重要
我吃盐比你吃米多,为孩子好就替他们做对的选择
十大“家规”
1 不准夜不归宿
2 不准参加学校的小组娱乐活动
3 不准参加校园演出
4 不准抱怨没有参加校园演出
5 不准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
6 不准擅自选择课外活动
7 不准有科目低于A
8 除了体育与话剧外,其他科目不准拿不到第一
9 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
10 不准不练习钢琴及小提琴
蔡美儿 - 社会评论
支持方严厉管教是爱的表现形式
美国知名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为何中国家长比美国家长强?中国家长的严格教育和强烈的竞争意识,与美国家长的溺爱和温和形成鲜明对比。如果家长的目标是让孩子成为做事效率高的成功人士,那么中国的母亲们无疑比多数美国妈妈更胜一筹。
《赫芬顿邮报》中国父母总是相信他们知道“什么对孩子是最好的”,他们会用自己的决定盖过孩子自身的需求和想法。这也是一种“爱的表现形式”。
剑桥网友一直以来,国内都在推崇西方母亲在生活中如何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如何把夸奖孩子的话语挂在嘴边。这种观察颇有雾里看花的问题,忘记了在学业和能力的培养中同样需要“挫折教育”,西方母亲的做法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溺爱。
反对方过分管制教育不值得推广
网友Kyle
Steele蔡美儿凭什么将她的孩子定义为成功的?就凭她为孩子制订的标准吗?大家应该集体反驳这名“虎妈妈”,否则蔡女士只能继续骄傲地、系统地摧毁她孩子的个人身份———以责任和传统之名。
网络杂志Slate蔡美儿的成功能否持续,因为她的两个女儿年龄还小,能否无止境地负荷“中国妈妈”的严格要求,只有时间才能证明。
中立方“中美妈妈”应优势互补
《侨报》中美教育的差异比较已经从过去的单向比较演变为当前的双向比较,中美教育各有优劣,如果能够优势互补,扎实的基础与创新能力相结合,不失为一种较为完美的教育方式。
蔡美儿 - 著作摘录
1.当我看到美国的父母试图用一次又一次的表扬,来鼓励孩子完成那些诸如画出一条歪歪扭扭的线条或学会挥舞这样极其简单的任务时,我发现中国父母有两件事超越了美国的父母(1)他们在孩子身上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更美的梦想;(2)他们更在意自己的孩子在人生路上到底能“走”多远、能“跳”多高。
2.要想走向卓越,就得坚持不懈地练习、练习、再练习;而美国父母则不欣赏机械的重复。其实,不管是弹奏钢琴还是演算数学,一旦孩子展现了杰出的天赋,就会得到赞扬、钦佩和满足。这将为他们的人生奠定自信的基石,并令艰苦卓绝、了无情趣的活动变得充满乐趣。这样的良性循环,使父母更容易引导孩子们登上更加努力的新台阶。
3.为什么索菲娅3岁开始练钢琴,7岁获奖?在千难万难的“开头”,许多西方父母都会选择放弃。中国母亲却会在一开始,就不给孩子选择“不努力”的机会。
4.在迪士尼的电影里,“好女儿”总是感到精神崩溃,发现生活并不完全需要循规蹈矩、力争上游。然后,她们脱掉衣服奔向大海,或做一些类似的事情来放纵自己。可这只是迪士尼吸引那些从未赢得任何奖项的人的一种方式。获奖使你拥有更多的机会,这意味着你可以自由地进行选择,并不需要你飞身跳进大海。
5.
“决定采取一种混合的方法,”我说,“孩子在18岁前,按照中国的方法为他们构筑自信,并认识走向卓越的价值;18岁后再采用西方的方法,让每一个个体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路。我想这样可以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