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丫
王小丫
王小丫,1968年1月22日出生于四川省昭觉县,中央电视台主持人。199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在四川改革时报报社当了6年记者。1996年,从报社辞职并到北京广播学院进修,1997年进入中央电视台经济部进行实习,主持从《金土地》到《开心辞典》等节目。1998年,凭借主持的《经济半小时》荣获1998年全国经济节目优秀主持人第一名。
王小丫 - 兴趣爱好
王小丫业余爱好锻炼、聊天、发烧音响
座右铭认真、敬业、合作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
最喜欢的颜色灰、宝兰、桔红
最喜欢的食品羊肉
最喜欢的服饰带有一些随感的职业装
最难忘的事去唐古拉山和敦煌
王小丫 - 个人经历
王小丫王小丫,出生在四川凉山。其父亲是《凉山日报》的编辑,在给她起名时,认为“大俗即是大雅”,于是取名“小丫”。
1986年9月——1990年7月,四川大学学习经济。爱好写作,在校期间曾获中国当代大学生优秀散文奖。
1990年9月——1996年7月,四川《改革时报》工作,后改成《新经济时报》,后又变成现在的《城市购物导报》。
1996年,进入北京广播学院广电文学系研修电视文学。
1997年7月,到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工作。
1998年,王小丫在“华鹤杯”全国优秀经济节目大赛中崭露头角。随后,央视经济节目改版,小丫被调入重头栏目《经济半小时》。
王小丫曾先后主持过《商务电视》、《供求热线》、《金土地》、《经济半小时》、《开心辞典》等栏目,还客串主持了《对话》等栏目。主持过“3?15”消费者权益日直播晚会。
1999年、2000年王小丫主持过上海财富论坛;科技下乡;“6?5”环境日特别节目;《证券法》实施特别节目。
2000年至2008年,CCTV2000-2007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庆典等大型节目,王小丫主持的经济频道的晚会节目还有《CCTV年度汽车颁奖》,《春暖2007大型直播》,《全民节约,共同行动》、《节能减排,共同行动》启动仪式等,央视其他频道的节目还有《2001志愿者年晚会》;
《主持人形象设计大赛》、《2004海峡两岸知识大赛》、《2001年体坛龙之队颁奖典礼》、《2003站在第三极》、《雅典奥运会观众互动节目》《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发布会晚会》,《电影颁奖典礼》,《2001全国律师辩论大赛》,《2004十大杰出青年颁奖》、《2007平安中国》等等,还曾经在《2002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和《2002年元宵晚会》的担任主持与小品演出工作。
王小丫 - 个人荣誉
王小丫1998年 获得“华鹤杯”全国电视经济节目主持人十佳奖、最佳评论奖和1998年全国广播电视系统抗洪先进人物;
2000年 获“2000中国电视榜”最佳财经节目主持人;
2001年 获得大学生电视节最受欢迎女主持人奖;
2001年 获第四届金话筒提名奖、最受欢迎电视节目主持人;
2002年初 获得“首届央视十佳主持人”评选第一名和“全国电视榜”最佳财经节目主持人;
2003年 获第五届金话筒奖;
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两年在中央电视台被评为十佳主持人;
2004年 被评为中央电视台十大巾帼标兵,并被全国妇联和妇女杂志评为2004年全国十大经济女性;
2006年 获得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25年25人“最具亲和睿智主持”、在“2006中国十大魅力女人”评选中被评为“睿智之魅”;
2007年获中央电视台十佳节目主持人,在2007中国时装周获得“时尚成功人士奖”。
2010年11月5日入选央视十佳主持人(甲等)。
2010年12月17日,入选央视2011年度挂历。
王小丫 - 公益事业
王小丫王小丫是央视最具影响力的主持人之一,只要在网上点击王小丫就能搜出几十万条和她相关的信息,
王小丫做好本职工作的,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担任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形象大使,全国青联委员以及中央直属机关青联常委,视协副会长,还担任了全国爱护母亲河形象大使,以及全国推广普通话终身形象大使,还是中国红十字会捐献造血干细胞宣传员。
王小丫 - 感情经历
王小丫王小丫第一次婚姻
王小丫第一次见到吕成功还是在1992年。那一年,王小丫到四川大学经济系进修,她的辅导员老师就是吕成功。
王小丫所在的班是进修班,学员在社会上都有过一定经历,相对来说有一点傲气。在一开始,大家并没有把吕成功放在眼里,王小丫也只把他当作一个和学校联系的通讯员而已。
一天,王小丫正和同学讨论英文版《金融时报》 ,他们因为一个金融名词“滞涨”产生了争论,谁也说服不了谁。在一旁听了半天的吕成功突然插上了话,他不但引经据典说出这个名词的出处,还列举了国内国外的金融现象来描述。王小丫和同学们听得目瞪口呆,不禁赞叹这个吕老师还真行。完全可以来当经济专业的任课老师了。打那以后,王小丫开始有意识地接近吕成功,和他一起探讨经济学上的问题了。而吕成功对清纯美丽的王小丫也格外有好感。
很快,一年过去了,王小丫要回凉州老家度暑假。吕成功特意帮他拎着行李送她上火车,两人有说有笑,到分别时都觉得有点难舍难分了。也就是从这时起,两人拉开了恋爱的序幕,如同所有的大学生一样,他们一起去食堂打饭,在校园散步、看电影,踏青,相处得非常愉快。王小丫毕业后,两人结婚。
1999年,吕成功的事业进入了冲刺阶段,他更忙碌了,而王小丫的事业也有了新的发展。通过在广播学院的学习,王小丫发现自己更适合干电视这一行。于是,她有了进军电视台的想法,而中央电视台对她的吸引力最大。王小丫把自己的想法对吕成功说了,吕成功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王小丫来到了北京,成了中央电视台的一名临时工,成了一名“北漂”,正式过上了两地分居的生活。由于不是中央电视台的正式编制,王小丫没有住房,只能住在地下室,有时连吃饭都没有一个准点。这种艰辛的苦楚,王小丫倒没觉得什么,只是对丈夫的思念,让她有些难受。有几次,她连行李都收拾好了,准备回四川去,但一想到自己的梦,她又放弃了。
2000年元月,吕成功终于把自己的公司发展成了一个集团,在准备庆贺开张的日子,吕成功给王小丫打电话,让她无论如何要回成都一趟,以夫人的身份出席这一庆典。而此时,王小丫正要去外地采访,正忙着工作的王小丫则急忙解释了一句“事情特殊,别人会体谅的”就关掉了电话,吕成功再打,怎么也打不通了,气得他狠狠地捶了一通桌子。
再往后,王小丫也出名了,整日忙着上节目,对吕成功的关怀也日益减少,心高气傲的吕成功越发生气,两人都是好强的人,有了争执,谁也不肯让步,慢慢地,婚姻亮起了红灯。
吕成功2001年吕成功来到北京参加一个商贸活动,他特地找到王小丫,两人在京城美丽的夜色中漫步,谁也说不出一句话。,吕成功艰难地对王小丫提出了分手的要求,他还强调说分手不是为了痛苦,而是为了爱。王小丫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眼泪夺眶而出。
恢复了单身生活的王小丫把伤感埋藏在心里,几乎没人知道她的生活有了变故,甚至没人知道她结过婚。2006年4月,王小丫因劳累患病而休养,开始了她难得的清静日子。在四川的吕成功得知后,特地请人送去一束郁金香,花里的字条写着“曾经有过的日子不能永恒,但祝福却是真诚的。”
王小丫 - 社会活动
社会评价
王小丫的思想很前卫,同样经济学专业毕业,别人只想追求一辈子安安稳稳,看中吃穿不愁的铁饭碗,可王小丫为了圆梦抛弃了金光大道,步入了一条崎岖莫测的路,这就是记者之路。
从王小丫身上我们学到了女人的精明和坚强,目标清晰坚定不移,执着的走莫回头,成功凭什么眷顾自己,舍得放弃才配拥有。王小丫是一位天资聪颖不可多得的主持人,善于观察,看透事理,捕捉灵感,灵秀机敏。
公益事业
中国青年志愿者形象大使,
全国青联委员以及中央直属机关青联常委,
视协副会长,还担任全国爱护母亲河形象大使,
以及全国推广普通话终身形象大使,还是中国红十字会捐献造血干细胞宣传员。
王小丫是央视最具影响力的主持人之一,只要在网上点击王小丫就能搜出几十万条和她相关的信息,
王小丫做好本职工作的,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担任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形象大使,全国青联委员以及中央直属机关青联常委,视协副会长,还担任了全国爱护母亲河形象大使,全国推广普通话终身形象大使,还是中国红十字会捐献造血干细胞宣传员。
王小丫 - 被爆再婚
王小丫王小丫2001年离婚后,她的感情生活便一直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虽曾几度坊间传出她再婚的消息,但都被她否认,近几年来,虽然事业节节高升,但在感情上她却一直很低调。
2009年7月中旬,又有媒体报道,王小丫结婚了,有知情人透露离婚八年的王小丫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并走入婚姻殿堂。据称,由于新郎身份特殊,王小丫再婚的事情特别低调。
同事回应
由媒体致电《开心辞典》工作人员求证此事,该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王小丫的个人生活,也从来没有听说过结婚这件事,“我们就是录节目的时候见面,平时很少见面。”之后又联系导演米家山、主持人李佳明,但都没有接听电话。
王小丫 - 评价
王小丫王小丫的思想很前卫,同样经济学专业毕业,别人只想追求一辈子安安稳稳,看中吃穿不愁的铁饭碗,可王小丫为了圆梦抛弃了金光大道,步入了一条崎岖莫测的路,这就是记者之路。
从王小丫身上我们学到了女人的精明和坚强,目标清晰坚定不移,执着的走莫回头,成功凭什么眷顾自己,舍得放弃才配拥有。王小丫是一位天资聪颖不可多得的主持人,善于观察,看透事理,捕捉灵感,灵秀机敏。
王小丫浙江人,出生在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
王小丫 - 小丫专访
何东专访草根主持王小丫
王小丫乍一说王小丫是草根主持人,会有很多人是不相信的。看她平常在电视上那一副明眸皓齿的样子,她的很多粉丝,可能还觉得她挺洋气呢。
可据我对王小丫的了解,她有三点在观众印象当中,却是非常固定的一、草根,很彻底的草根;二、胆小,天生就很胆小;三、有时经常犯傻,或用北京人一句话形容,就是有点“二”,但还不至于到“二百五”。可能就因为这第三点,所以央视之内跟她走得近的同行,还有她的好朋友们,都习惯叫她“鸭子”,因为时不时她那“二”劲一上来,说话还真是“呱呱”地叫!
草根儿、胆小、有点二的王“鸭子”
先举一个小丫犯“二”的例子王小丫很少接受采访,能躲则躲尽量少说。我是在五六年前费挺大劲,托了人,后来又再三说服,她才算接受了采访。采访当场,就能感觉到她骨子里其实胆子很小,话一说急了,还有点神经质。后来专访发表之后,我特别用了一个标题,叫《她心里知道害怕》,对这个认定,王小丫非常满意,以为我是点出了她的真正个性所在。那次采访将近结束,她还特别嘱咐我一句“你写东西太尖刻了,我这人胆又小,所以求你以后不要骂我。”我当时打哈哈说“保护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骂你,你放心吧,不会的!”
王小丫从此真就对我很放心了,于是偶然看见我又在什么报纸、杂志上刻薄别人,她就会很得意地对别人说“何老说了,他骂谁也不会骂我。”
终于某一日,我看她在《开心辞典》里总举着那又细又瘦的右手向嘉宾严肃地问“请听题!”一时玩笑心起,就在一篇专栏文字里揶揄她王小丫除了这手势和“请听题”之外,她还会不会别的呀?真是主持方式太单调了。可此专栏发表之后,又恰恰让她的央视同事和朋友给看见了,于是就举着杂志当面奚落她“你不是说何东骂谁,也不会骂你嘛?自己看看吧!”
王小丫端起文章一看,果然是我在奚落她,于是当众自己弄一个大红脸,心里当时肯定在大骂这个老东西,说话不算数。又过了半年,这事儿早被我忘得一干二净,给她打电话说别的事情,谁知刚一挂通,她的鸭子劲就上来了,我还没说话,她就“呱呱呱”一阵大叫“你何老,说话不算数,让我在别人面前丢人!”
我是因为很欣赏王小丫的草根气,日常生活里也从来不拿着主持人的劲,所以才在专栏里幽了她一默,谁知她原来也很好面子。所以既然再写她的专访,先给她道一个小歉,也算就此跟她扯平了。
有人喜欢有人嫌
王小丫除了“二”之外,平常办事还经常是愣磕磕的。我就亲眼看见她开车从停车场出来,先挂倒档,然后加油就往前开,结果“咚”一下,撞后边石墙上了;于是换档再往前冲,“咚”!又撞前面隔离墩上了。这回自己下车,还瞪着那两只夜明灯一样的圆眼睛,呱呱地对自己说“怎么回事,这是?”
就这么一个又“二”、又“愣”的主儿,又开始她的“小丫跑两会了”。行!只要央视广经中心能给她撑着后腰,让王小丫能多跑出些平民新闻来,别老跟头把式摔着自己我就替她阿弥陀佛了。
两会召开在即,《周刊》约我作一篇专访。采访还没开始,我打电话给她,先约她拍几张配发文章的照片,她二话没说立即答应,随即问“到哪儿拍?”我说“既然为两会,你就到天安门前去拍吧!而且看你平常那样子,也挺像来北京旅游的。记住,别忘了穿件大红衣服,透着喜兴!”
结果《周刊》的卢北峰就约王小丫去天安门广场开拍照片。我本来是把王小丫当一个外地旅游者派去拍照片的,结果她刚在天安门前一站,却马上被一群真正来北京的旅游者给团团包围了;东拽拽袖口衣襟,西拍拍胳膊肩膀,你瞧革命群众们跟这傻丫头那个亲吧!最逗的还是一个农民工,跑过来拉住王小丫的袖子,特亲地叫她“你好、你好!王小丫丫、王小丫丫……”接着后边又冲上一位年龄大点的阿姨,举起自己的相机,对她喊“小丫子,你摆个姿势、摆一个、笑一个!”
于是人越裹越多,警察都过来维持秩序了,一看是王小丫在这里拍照,也乐了,一边叫大家散开,一边对王小丫说“你们快点拍、快点拍,这是公共场所,不能聚众。”还是卢北峰比较人精儿,一叠声跟警察叔叔道歉说“是为宣传两会、宣传两会!”
好不容易把照片拍完了,卢北峰赶紧拉着王小丫往外冲,身后还听人家那儿喊“王小丫丫,再见啦!”
拍照之后没几个小时,我就把王小丫约到一个清静地方开始采访。可她似乎还没有完全从拍照那氛围里回过神来,一见我就开始傻笑,嘴里还特别准确地模仿复述着那位农民工对她的亲切友好“他叫我什么,你猜?王小丫丫……真是太逗了!”
我为什么认定王小丫就是“草根主持人”呢?这个事情还真不是光我说就能算数的,不信随便把她扔到哪个人多的公共场合当中,上述的场面一定还会照样重现。因为老百姓自己最能一眼认出,究竟谁跟他们才是一伙的。
王小丫可据我了解,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王小丫。比如我就接触过一些整天在高级写字楼里工作的女白领,她们其中有人,就并不一定对王小丫很以为然。她们觉得她挺傻的――,王小丫也认为自己就不聪明;她们认为王小丫还不够“知性”――也就是她总端不起一副挺高级、挺雅致、特远离具体琐碎生活的范儿来;我也觉得她确实端不起来――对不起我得在此尖刻一句我管那套端着叫装蒜和呆板;还有人认为,包括王小丫主持《开心辞典》时的动作及表现都太简单不够复杂……等等;可她们却都忘了时时从王小丫身上散发出的另一种最根本的草根气质她傻生动傻生动的。
(王小丫关于主持《开心辞典》动作简单的插话“对这件事情我个人这样看,我一直减肥人网希望《开心辞典》能成为央视广经中心的一个品牌,然后主考官的一些话语和动作也是这个品牌的标志之一,比如说‘请听题’;‘恭喜你答对了’;还有我举手的那几个动作。其实也并不是每一道题发问时都做这些手势,可我还是减肥人网希望能把它们保留下来。就是当观众看我手一伸马上知道我要开始提问了,我觉得这是一个标准,有很多发达国家的传媒,他们是拼命哪怕要花好多钱都减肥人网希望能做成一个节目标识的,就像产品商标一样,这其实非常重要。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需要经常改进,但有些标志的东西还是应该保留的。作为广经中心节目的推广、包括商业运作都需要它。”)
不仅仅就我一个何东是这样认为王小丫的。有一次录《开心辞典》,到场嘉宾全是初中生,一位小选手刚坐到王小丫面前,立即开始紧张,眼看第一道题就要卡壳,此时的王小丫心里比选手还紧张,一双“傻电灯”亮得恨不能就快成激光照射了;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出暗示,就差把答案快告诉那小选手了;连导演都在作手势让她别再把考试变成透题了,可王小丫依然在继续,直到那个孩子答对了,她这才算长出了一大口气。问她为何要这么做?她说“一个初中学生,上一回电视多难,而他所有的老师、同学、亲友、全国观众都在盯着他,众目睽睽之下,如果他连一道题都回答不了,这不光是自尊心受打击的问题,而且还可能给他今后的心理成长留下阴影,所以我必须得让他答对哪怕只一道题。因为我从小就有过类似的经历。”
这场节目录完,王小丫下场找到几个年龄最小的孩子,问他们“你们现在就给我提点意见,喜欢我什么?不喜欢我什么?不要撒谎,都要说实话。”结果其中有个小男孩壮着胆子说了真话“我就觉得你吧,老在电视上嬉皮笑脸的,所以你挺好的。”王小丫一听这话当时就绷紧了脸“你能不能换个词?怎么能说主考官嬉皮笑脸呢?太不严肃了。”
当年教师节,那个说她“嬉皮笑脸”的小同学又寄来贺卡,上面这样写“到教师节了,你虽然不是我的老师,但我给你寄一张贺卡。因为我就喜欢你在电视上嬉皮笑脸。”
王小丫自己清不清楚有一部分“知性”观众不太喜欢她呢?她说知道——
王小丫比如有一阵都传要做学者型、高雅型、权威型主持人,我也不是没试过也不是没装过,可越试越装心里就越别扭,感觉自己就跟披了一层假外壳一样。后来,我就完全放弃这种邯郸学步式的瞎努力了。再静静一想,其实事情很简单,我原来是什么样就应该是什么样,自己身上本来有的根本也用不着去特别发现,而不属于自己的,更不必去装神弄鬼。答案转一圈其实就这么简单。”
几个月之前,有一位陌生观众通过王小丫的朋友给她发了一条短信小丫,我真的很佩服你,这么多年了,你在《开心辞典》中还能两眼放光(让我何东看,那就是一双傻电灯嘛!)。收到短信,王小丫那傻二劲又上来了,她于是又发一条短信回问请你说说两眼放光是什么意思?人家马上又回过来说你能对相同重复的工作,保持长达如此之久的热情,我觉得也是挺难得的一件事情。
也确实,《开心辞典》从2000年开播到现在,五年多快六年了,王小丫先上又下然后又上,后来被固定为专门主持,这档节目有好评有歹评那都可以专门单论,可就她那一双“傻电灯”总那么锃亮锃亮的,这还真不是一般傻就能傻出来的放光。
她跑两会跑什么
王小丫跑两会已经是第七个年头了。春节长假,王小丫干主持人以来,第一次带父母去菲律宾晒了几天太阳,很难得地全身心放松了自己一回。假期结束,她又带着父母回北京,当全家人坐车路过天安门广场,王小丫忽一下心就提了起来,因为她看见了人民大会堂,知道接下来的三月,自己又得不分昼夜地往返于这里和中央电视台了。
节后上班第一日,央视广经中心领导郑重交给王小丫的第一个任务,果然就是为跑两会作铺垫准备,去北京门头沟一个矿井做安全生产的现场采访。山路曲里拐弯,因为小矿不好找,汽车整整转悠了两个多小时,可王小丫是那种一到室外就疯高兴的人,走着走着,就发现了许多春天来了的细节路边一条河里的冰已经在开化了,互相碰撞往前溜着滑动,有的树皮树枝已经开始泛青……
找到小矿井,正好赶上午饭时间,王小丫就和一群刚从煤窑底下上来的工人,坐在一起边吃边聊边拍片子,饭正吃到一半,该采访的话题已经聊完,摄像师收拾机器招呼她起来,意思是可以走了,可王小丫仍然跟矿工们一边神侃一边继续吃着,尽管像那些纯粹的北方饭,对她这个四川人来说并不可口,可她知道,只要这时她一起来走,矿工们肯定也会放下饭碗起身送她,所以,她一定要和大家一块儿把饭吃完再走。由此可见,王小丫虽是既“二”又傻,却也有她的草根细心之处。
下面再回顾一下王小丫1999年第一次跑两会的心态吧。因为是头一回,天天可以随便进人民大会堂了――那是一般人成天可以随便进的地方吗――所以王小丫当时心里特别兴奋,尤其是在“鸭”脖子上,天天可以晃荡一个印着相片的“通行证”,这事儿真让王小丫心里特别兴奋,就跟她已经成了人大代表一样。
可一到人大正式召开,王小丫得开始工作了,这对她来说,就真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意思了。因为是初来乍到“跑两会”,所以事先也没有什么很明确的计划、方向,甚至她自己心里就根本没个准数。在台里,她每事都要向广经中心的主要领导请示,在大会堂,她天天比人大代表来得还积极,早晨差不多7点过了安检就先往里冲。冲进去具体该干点什么呢?不知道。那她就到处搜罗人大、政协的各种会议资料吧,然后仔细翻阅认真研究,再从中寻找发现采访线索。
当时央视除王小丫之外,还有一个《财经报道》的女记者,可摄像师却只有一个,整天跟着她们前后跑。于是,两个女的还经常因为该拍这个还是该那个发生冲突,东拉西扯着那位摄像师就跟抢亲一样热闹。接着呢,就是逮着什么拍什么,主席台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拍一通现场;然后就是追着代表采访,“您有什么感想?”“听了报告回去有什么打算?”……
完全没有什么整体套路,甚至对两会程序都不甚了了。当天拍完,回去就是马上交活;接着广经中心领导指示一句拍点好看的内容回来;王小丫次日就又领着摄像截着少数民族女代表和女解放军代表采访,因为她们的服装都穿得鲜亮好看。第一年的“小丫跑两会”,就是带着这样很积极却也茫然的状态摸索着蛮干。
第二年比上一届知道该做些事先准备了,自己也多少找到了一点感觉;第三年就开始追求报道深度了;第四年广经中心领导指示说要追求动态报道,于是王小丫冲起来就更加奋不顾身。因为记者人多,一见代表就会把人围起来,王小丫还发明了现场“绑架固定采访法”,由摄像师帮忙,一边拍一边扒拉人,而王小丫则是上去就把人胳膊一挎紧紧挽着,随便代表左转右转,既然已经被拽住,也就躲不过王小丫的“野蛮女友”式采访了。2002年,利率问题是热点,人人都在追着中国银行行长周小川采访,还是王小丫眼尖,有一天,竟然把周小川直接堵在电梯里,一边直升一边采访,可电梯到3楼只有30秒,再继续跟着人家到会场门口到座位上追问到底。那一年的全程动感采访,王小丫每天完全是在一溜小跑当中完成的,之后同事跟她开玩笑你这鸭子跑两会,简直就是章子怡演《我的父亲母亲》嘛,整部片子一直都在跑,而且还有警匪片的意思,撵着人家围追堵截。
到2004年,又发现老是这么鸭撵式动感地追呀堵呀,无法将主题深入下去。于是又决定要让采访往深入里走,她专门找到一些群众真正关心的问题,比如民工加薪、医疗难等等。广经中心的领导也发现王小丫跑两会,更适合的还是跟基层代表打交道,所以就派她直接去跟农民对话或干脆跑工地跟工人聊对两会的减肥人网希望和要求。正巧北京各建筑工地四川籍的打工者相当多,于是王小丫就用四川话跟人家套老乡,结果观众还特别喜欢看她的川味儿特色采访。
最精彩的一次有预谋伏击高官采访,王小丫回忆起来仍然眉飞色舞,那是广西发现禽流感而且是重灾区,王小丫事先得知消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要去《新闻会客厅》接受专访。于是王小丫跟同事们先让梅地亚宾馆的餐厅炖了一只鸡,全部“埋伏”做好之后,就由王小丫卡着钟点,愣是半道把人家自治区领导的车给截住,再生生把人家拽下来,直接拥进餐厅,于是就做成了一期《曹伯纯吃鸡》,以让广大群众不要惊慌过度。之后节目反响特别好,曹伯纯本人也特别高兴。可就在自治区领导被拦截之后,白岩松那边不干了,打电话过来说小丫,你这么干可太不够意思了,我们这边还等着呢。王小丫就躲在一边打电话对付他说再等等、再等等,我们这儿才刚吃了一只鸡翅。
再后两年跑两会,广经中心领导和王小丫又经历了一件突发事故一个矿区的孩子因为矿难失去了父亲,结果就想到把省委领导请到演播室,和这个孩子坐下来对话。
这期节目做完之后大家又坐下来一番研究,发现这样让最底层的草根群众,借两会机会,和平常见不到的高层领导直接对话,从而让报道也表达出一种民意,就等于把高层和基层两头给连在一起了。
2005年初春,《新闻频道》邀请王小丫一起过去研究如何报道两会,她非常受宠若惊地去了,人家聊她就听着,忽然间她就偷了人家一个点子,因为有位专家提出电视台其实也可以借助强大的传播能力,让高官和老百姓在演播室里见面,这样会里会外、上上下下就能互动起来了。王小丫闻听此话之后,马上回广经中心向领导作了汇报,决定,代表们是在人民大会堂开两会,而咱们就把高层领导和普通老百姓请到演播室进行交流,然后就以民间的方式,为人大写提案,再由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把这些提案直接带到两会上去。于是,广经中心就做了六期《春天的约会》,是由王小丫和陈伟鸿共同主持的。内容不但涉及到家庭暴力、贫困大学生,还专门邀请过艾滋病患者,用毛玻璃隔开,再把卫生界的代表、卫生部副部长请来,就在演播室里共同对话。这样的节目内容和形式一经播出,立即在全社会引起很大反响。
我接触过几个专门跑两会的记者,也跟他们谈起过跑两会的感觉,一般表情都是相当凝重加严肃,多跑几年的,甚至还会产生照本宣科的重复不兴奋感。
可当我把这问题向王小丫提出时,她的眼睛又开始放光了“刚开始不行,但慢慢地,我开始跑出了一种温暖感。”
见我有些诧异地望着她,王小丫就给我讲述了这样一件新闻事实“必须承认,有些媒体的做法,太理直气壮甚至于粗暴了。好像总在暗示既然我是媒体,所以我就应该这样或可以那样。可实际上,我们做媒体报道,还能不能对每一个个体的人多一点尊重和温暖呢?”
“比如有一件事,就曾带给我非常强烈的反思。我们有一个很优秀的记者,他去拍一个空调生产企业。其中一段是关于质量管理,空调出厂一道工序是由女工给不同型号的空调贴产品标签,比如说1匹或2匹的就要区别开来。但某一次,这女工因一时疏忽,就把A型空调标签给贴到了B型空调上,她受到严厉惩罚,狠抓产品质量管理嘛。恰恰这之后,我们的记者采访她,就站在空调传送带旁边问她通过这件事,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女工没搭理他,还在继续往空调上贴标签;可镜头却一直都在拍……是个长镜头;然后还在追问你到底什么感受?这时镜头才移开,又去采访旁边的女工,问工友受到处罚,你们心里是什么感受?就这么说着,镜头里还带着那个挨罚的女工。突然,那女工就捂住脸大哭起来。那节目播出时我很认真地看了,心里非常难受。第二天我找到那位记者,我说你太粗暴了,你这样采访,很可能会导致她终生对媒体的厌恶和憎恨,她以后甚至回家都不愿意再看到电视了。而且你有可能完全毁掉她,她万一再贴错了,百分之百会下岗。我找他去理论这件事,是我觉得媒体应该温和一点,不能只为自己而给一个普通女工造成难堪尴尬。”
这就是工作中的王小丫,她有时很傻气,可难得的是,她对别人心存温情。
不登“大雅”的小主持
一个平时最怕闷着憋着,而总喜欢在来回跑动中寻找职业兴奋感的王小丫,有没有感觉很疲惫、很厌倦之时?也有。《开心辞典》有时一开录就要连录8期甚至12期。除非机器人,不可能长久这么坚持而且一点都不产生逆反心理。特别在将要录像又没真进棚实录之前,有时候王小丫也觉得真是太累、太受不了了,甚至会感到无端的烦躁。可她终归还是属于那种傻战士型的实干主持人,只要一进现场,经过李佳明一番吆喝之后坐在选手面前,她立即就会像抽了大烟一样兴奋起来,两只傻电灯也马上就会放出精光来。
除了“二”和“傻”之外,王小丫原来主持节目还有一个心理障碍紧张;这是源于她胆小、敏感的一种内心副产品。她曾经跟我说过当年最早走进演播室的那份紧张手里紧紧攥着无线麦克,倒计时开始之前,就恨不能把麦克风捏碎了,手心里出的汗都能让麦克直打出溜。
做主持人也快10年了吧,王小丫现在还会感觉很紧张吗?这么说吧,也不紧张,可还会紧张。
比如当年王小丫在《金土地》当主持,无论是外出采访还是在演播室,只要是跟农民和老百姓打交道,她就一点都不紧张。后来她又主持过《黄金旅游》,就是当电视导游,整天能在大自然里奔波,就更可了王小丫喜欢疯跑的脾气,她也不会紧张。可到底什么样的节目仍然还会让王小丫心里感觉很紧张呢?比如让她去做一场高官访谈,她事先就能紧张好几天;像参与春节晚会那种大的现场节目,她更是紧张得不行,而且在登场之前,她会找一个没人的角落很自闭地躲着不跟别人说话;还有,广经中心每年都有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都是大场面,王小丫也非常紧张。比如有一次颁奖典礼,本来应当是人家获奖者先发表一百秒个人演讲,然后再由王小丫跟人家做访谈,可她一紧张,心里来回就转着几个要提出的问题,结果一下就把秩序给弄颠倒了,人家还没演讲,她一上来就先抢着提采访问题了,还好因为有了几年的主持经验,所以在访谈中间,她又不露痕迹地把时间让出来,再请人家发表自己的演讲。
我问过她到底因为什么这样紧张?王小丫挺发愁地说“我心里就是不太接受像颁奖典礼那样的大场面,到处张灯结彩在一个完全封闭的室内环境当中,怎么就感觉那么虚拟呀?害怕,就是心里害怕。然后再让我突然随着热烈掌声一下子拔起浑身兴奋,我就更找不着感觉了。”
除此之外,有谁见过王小丫以非主持人身份,出席过各种时尚Party之类的社交场合?王小丫天生就不具备那种雍容华贵,也毫无那种所谓彬彬儒雅的气质,更没有如鱼似水穿梭于各种楚楚衣冠男女人群,还要频频颔首向周围挤出微笑,再用舌头随时去舔高脚杯一下两下,她绝对没有这份优雅造化,所以她从不出席任何这一类聚会。她最喜欢拉上几个故旧乡友,一齐冲进某家川味火锅城里,那她才会吃得游刃有余,即使是请她去王府饭店吃正宗西餐,王小丫也会问服务员,你们有没有更下饭的辣酱和咸菜?
什么叫不登大雅之堂呢?王小丫就是。
可夏天一到,她倒经常会趿着拖鞋到居家附近的农贸市场去买菜,她要那蔬菜的新鲜水灵劲,而不愿意到超市去买那些精致打包的食品。农贸市场有几位摆摊儿的阿姨,一见王小丫来,就会拉住她杆细的胳膊,“啧啧”地说“瞧你瘦的,是累着了吧?”然后等她买完菜,再顺手往她衣袋和包里塞几个土豆或西红柿。结果后来她一去农贸市场买菜,有朋友就会笑她“又要去不花钱诈骗人家卖菜阿姨了吧?”
仅仅只从上面这两点反差来看,王小丫很彻底的就是草根主持的命。
王小丫的“傻根儿”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前不久,央视《人物》栏目给王小丫拍了一期节目,差点没让王小丫美出鼻涕泡来。就像她这经常办事儿缺钟少点的,还从来没这么配合过,人家说几点拍,她乖乖就几点等着,人家说得开车在三环路上绕一圈,她问人家“一圈够吗?不够我就多绕几圈也没问题。”
给她打电话,她特别兴奋地告诉我“我终于成为人物了!”我说“你早已就是人物了呀,怎么现在才知道呢?”她特别严肃地说“胡说。我是刚成为人物的。”那话里的意思,竟然很像乡下妞进城,刚考下资格证一样。
说到底,还是从小地方出来后进北京的人,所以一直就拿自己特别不当“干部”。王小丫脸上为什么总是那么清清凉凉还有点傻磕磕的呢?就因为她是从四川省凉山州里走出来的,从小就没怎么受大城市的空气污染。
王小丫刚出生时,凉山那地方并不繁华,印象中比较显眼醒目的主要建筑,只是一家报社、一个食品加工厂,还有一个邮电局,在这样一个远离工业污染更接近自然的环境中出生并长大,王小丫从小就对巨大、嘈杂有一种本能的惧怕。
,她说“我对场面过大和太热闹的聚会总不适应,可能就跟从小相对单纯的成长环境有关。小时候最让我感到惧怕的,就是工厂里那些高大轰鸣的机器,因为我觉得它们就是些怪物。当地有一个卖米的粮站,最厉害的就是里边有个大机械翻斗,能让仓库里的米‘哗啦’一下就像泥石流一样全倒下来。那时候跟妈妈去买粮,最害怕的就是看见大米从天而降。凉山的冬天总是很冷,有个同学家住在发电厂里,电厂用电炉取暖是不收费的,所以一群同学冬天都愿意去他家玩儿,有一天他爸爸高兴了,就带我们一起去参观电厂,可我一下就被那些轰鸣作响的大发电机给吓坏了。以后就是天气再冷我也不去他家玩。吓也吓死了。我爸爸当时是在报社工作,报社也有一台圆盘机,我看见那个机器就心里害怕。”
很显然,从小草根于凉山的王小丫胆子小是天生的。
夜里急诊的病人并不是很多,所以这位女医生一值夜班,就会拉上王小丫和其他小女孩儿去陪她,然后就给她们讲各种文学故事,诸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欧也妮·葛朗台》等等。有一次,这位医生阿姨给孩子们讲到《红楼梦》里的黛玉葬花,一边讲一边自己感动得稀里哗啦,可王小丫却木木地望着她完全不明所以不就是一个女的提着篮子埋花吗?这有什么好哭的?奇怪!
陪医生阿姨也不白陪,作为奖赏,她经常会带王小丫她们去药房,由药剂师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纸,然后一人给舀一勺胃酶,既有甜味儿还能帮助消化。王小丫还能回味起当年舔胃酶的那种“味道好极了”的感觉。胃酶吃腻了,就换成发钙片,所以王小丫最初的文学启蒙和身体补钙,既不是在学校也不是在家,居然是从医院里开始的。
相对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凉山州地处偏远,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要简单得多。市民们平时的业余休闲,顶多就是坐在一起沏沏茶、喝点酒,高兴了,点一堆篝火跳锅庄舞,跳到累了就大家各自回家睡觉。王小丫当年的许多同学,到现在工资也就是一千多块钱,可人家照样住着好房子,装修得漂漂亮亮,如此平淡生活,倒不比王小丫如今在北京为节目为过日子,忙得恨不能直要摔跟头差。很多中学的同学,到现在也不拿王小丫当外人,他们如果在凉山那边凑在一起聚餐,酒喝高兴了,就会打电话给王小丫报个信“哎!鸭子,我们又在一起打牙祭喽!”
有同学来北京,王小丫就成了他们的接待员,她的家更成了同学、老友的“凉山驻北京办事处”,所以一有老同学到北京,王小丫就得开车去接站,而且还有夫妻双双带着孩子来的,如果他们去逛长城、十三陵,就把小孩儿交给王小丫说“下午你帮忙带带,让我们俩出去痛快玩玩。”于是王小丫暂时充当老同学们的临时保姆。 跟王小丫接触多点,不难感觉她有点缺心眼,这跟她上小学太早有直接关系。
王小丫4岁半就上了小学。因为当时母亲在五七干校,没人带她,就直接把她送到附近的彝族农村小学跟别的孩子一起上课了。那学校的课桌不是一人一张,而是像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一样是那种一长条的,于是4岁半的王小丫跟其他同学混在一长条椅子上听课,可因为年龄太小,老师站在黑板前讲的是什么,至少有三分之一,王小丫完全听不懂是什么意思。都二年级了,老师教珠算课,王小丫愣着大眼睛就是想不通,最上面一排算盘珠为什么就代表“5”?所以王小丫仍然认为,孩子该玩儿的年龄就应该让他们去玩,过早上学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儿。她后来的容易紧张,也跟过早上学有直接关系。一到吹哨出操全体集合,她就很莫名其妙为什么要大家直直地站在一起,而且因为她方向感很差,老师说“向右转”,王小丫肯定是反过来向左转,赶上老师脾气又不好,就老训斥她是害群之马。这样一训斥,她就更害怕自己会犯错误。
王小丫王小丫说“小学印象最深的,还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一直存在心里。那时老师带我们到山里去春游,四周除了大山河水草丛,一派空旷什么都没有,她本来在前面唱着歌领我们正走着,天上忽然飘过一大块乌云,闪电雷鸣说来就来,于是老师赶紧得把我们拢在一起,大家手拉着手伏在地上动也不敢动,被老师像老母鸡一样护着。接着哗哗哗一阵大雨淋过去,同学们顿时全成了落汤鸡。然后再等太阳出来把自己晒干。旁边本来潺潺细流的河水,一下就会涨满河床变成了野马奔腾。所以我从小就明白人根本胜不了天,在大自然面前渺小得连一粒沙子还不如,更不要说跟大自然作对抗了!”
以王小丫如此幼年成长经历,应当给我们增加很大的自信心连小时这么笨的一只鸭子,后来也能成为不错的主持人,所以干电视这一行,也实在没有什么太难的。
王小丫之后走出凉山的第一步是考大学,也不是一举成功,第一年考数学27分、语文97分,急得老师冲着她直拍巴掌说“偏科呀,真是偏死你了。”
直至第二年,王小丫倍加努力,才算考上了四川大学的经济学系。
王小丫“川大四年校园生活真是太幸福了,简直就是我在凉山小时候生活的更自由版,在家里,还有父母严格约束,一进川大,这回可是真没人管了,第一个月,才15天,我就把所有饭票统统用光,什么要计划还要细水长流,根本不懂。一到周末,不是拉一群女同学去看通宵电影,就是找一家饭馆打牙祭,那股撒开了疯玩的劲儿,一看就是属于原来扣在笼子底下闷得太久,乍一放出来立即就改成野花彻底绽放的那种。”
问当年王小丫的同学,在大学时看出她长得漂亮了嘛?都回答说完全是未成年少女,一点都没长开。想想也对,超早四岁半就上了小学,后来青春期也肯定跟不上成长。
快到大学毕业,王小丫才有了她的初恋,完全是属于一见钟情就对上眼了。我现在除了知道对方是戴眼镜的高挑男生,其他情况一概不详。
可从她的初恋选择,倒可以透露一下王小丫的男性欣赏取向什么高大英俊虎背熊腰的男人就甭惦记了。王小丫真正喜欢的还是那种表面看着斯文,可骨子里特有个性的那种男人。但王小丫上大学的那个年代,还没有现在那么开放,说好上了,就一起到学校外边租房子。王小丫那时的谈恋爱形式,还得掺在一帮人里,才敢跟“他”聚会,即使偶尔出去看一场电影,手还不能拉在一起。
有过一场像这样谈也没拉过手的眼镜初恋,总也算王小丫当初的青春期没有虚度。
大学毕业之后,王小丫当了几年报社的财经记者,之后来北京广播学院的广播电视文学系进修一年,接着就进入中央电视台混迹于主持人之列了。
一篇人物专访,流水账一样拉到这里,再写,就快成“王小丫小传”了。所以后边就再用她的一个八卦传闻补个结尾,就得打住不说了。
王小丫关于李佳明上学和对一则八卦的补充回答
《开心辞典》如今正在为王小丫寻找合作搭档。因为李佳明马上就要去出国留学了。于是我问王小丫这些年与李佳明的合作状态是否良好?是不是还有什么其他原因,才导致他要离开《开心辞典》的?
王小丫“佳明属于跟我一样,脸型都比较短,娃娃脸。所以我们在外形、气质上都比较吻合。而且我们又都是四川人,也能吃到一起,每次节目录像一完,就会在附近找个川菜小饭馆,今儿点水煮鱼,明儿点辣子鸡,他有时还会从家里带来他妈妈腌的四川咸菜分给我吃,所以录像的日子我们也过得相当默契愉快。一直以来合作都非常良好。佳明现在要出去读书,我心里挺理解的。因为我也替他想过,做电视的,到一定时间就得给自己画一个休止符,歇一段,让脑子再进一些别的东西,然后再回来时的新状态就可能完全不一样了。”
我紧接着就追问之前关于王小丫要和陈章良结婚的八卦传闻是怎么传出来的?王小丫那两只“电灯泡”马上就亮而无辜地瞪着我说“这个你就得去找那个编假新闻的记者去问了。”
“那你为什么一直沉默?而不做任何解释呢?”
王小丫“你问了我一个特别有趣的问题,你说你怎么总不轻易接受采访?现在我就告诉你我在自己地盘上已经说得太多了,所以我就不想再在别的地方更多说了,真是这样的。估计哪天我要不干电视,我就愿意天天接受采访,但真到那时,恐怕记者们又不愿意再来采访我了。你问我面对滔滔传闻为什么一句都不解释?你都干了这么多年老娱记,其中原因应当比我更清楚吧?还有一点我现在已经想清楚了,我既然因为当电视主持,得了那么多虚名和好处,所以有人传我这闻那闻的,也得照单全收,它也得算是我整个主持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只能被动接受而无须解释。”
我上面说王小丫在小事、琐事上有时比较二也比较傻,可其实在大事上她并不糊涂。因为她心里非常清楚,对于八卦传闻的招风耳朵,最关键的就是在它刚冒出来时,千万不能去接它们的后碴,否则就会乱到更不可收拾。”
正所谓丫人有丫命呀。很多八卦传过王小丫这闻那闻,而据我对她的观察和了解,她所以能在央视众多女主持当中撑住十年而不倒,而且在不少普通百姓当中,还颇有些亲和的人缘,恰恰正在于王小丫骨子里确实藏了十足草根的憨痴质朴之气,还包括她脚底下永远踩结实的傻根地气。
大学学经济。爱好写作,在校期间曾获中国当代大学生优秀散文奖。毕业后在一家经济类报社当记者,曾在北京广播学院研修电视文学。
1997年到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工作。主持过1998年和2000年 “3·15”直播,1999年上海财富论坛;1999年、2000年科技下乡;1999年、2000年“6·5”环境日特别节目;《证券法》实施特别节目; CCTV2000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庆典等。
曾荣获“华鹤杯”全国电视经济节目主持人十佳奖、最佳评论奖,“2000中国电视榜”最佳财经节目主持人、“首届央视十佳主持人”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