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的意思(城隍庙是指什么)

生活常识 2023-04-22 16:47生活常识www.wozhengxing.cn

  1、城隍庙是指什么

  最初的城隍并不是神,而是指城郊外的护城壕。城隍最早的含义是由水庸衍化而来的。《礼记》中记载“天子大腊八,祭坊与水庸。”郑玄注“水庸,沟也。”古代人最早信奉的护城沟渠神是“水庸神”,以后逐渐演变为城郊的守护神,即城隍神。早在公元239年中国就有了城隍庙。后来,城隍庙逐渐遍布全国各地。城隍是鬼神世界中的一城之主,是彰善惩恶、司阴阳两界之神,其部下神有文武判官、六部司、六将爷、三十六关将、七十二地煞。文判手执生死簿,武判怒目执锏,牛头马面将军横眉竖目。广额黑脸的八爷范将军,专炼生前作非的恶人;垂眉吐舌的七爷谢将军,专扶善人到极乐世界,是名副其实的“一见大吉”。庙内正对城隍爷的上方,有一乌黑的大算盘,专门用来计算人世间的罪恶,算盘上有一副对联,一针见血,“世事何需多计较,神天自有大乘除。”加上庙内光线不佳,幽暗昏黄,身临其境,如同进入阴曹地府,令人心生敬畏。最初的城隍并不是神,而是指城郊外的护城壕。城隍最早的含义是由水庸衍化而来的。《礼记》中记载“天子大腊八,祭坊与水庸。”郑玄注“水庸,沟也。”古代人最早信奉的护城沟渠神是“水庸神”,以后逐渐演变为城郊的守护神,即城隍神。早在公元239年中国就有了城隍庙。后来,城隍庙逐渐遍布全国各地。城隍是鬼神世界中的一城之主,是彰善惩恶、司阴阳两界之神,其部下神有文武判官、六部司、六将爷、三十六关将、七十二地煞。文判手执生死簿,武判怒目执锏,牛头马面将军横眉竖目。广额黑脸的八爷范将军,专炼生前作非的恶人;垂眉吐舌的七爷谢将军,专扶善人到极乐世界,是名副其实的“一见大吉”。庙内正对城隍爷的上方,有一乌黑的大算盘,专门用来计算人世间的罪恶,算盘上有一副对联,一针见血,“世事何需多计较,神天自有大乘除。”加上庙内光线不佳,幽暗昏黄,身临其境,如同进入阴曹地府,令人心生敬畏。最初的城隍并不是神,而是指城郊外的护城壕。城隍最早的含义是由水庸衍化而来的。《礼记》中记载“天子大腊八,祭坊与水庸。”郑玄注“水庸,沟也。”古代人最早信奉的护城沟渠神是“水庸神”,以后逐渐演变为城郊的守护神,即城隍神。早在公元239年中国就有了城隍庙。后来,城隍庙逐渐遍布全国各地。城隍是鬼神世界中的一城之主,是彰善惩恶、司阴阳两界之神,其部下神有文武判官、六部司、六将爷、三十六关将、七十二地煞。文判手执生死簿,武判怒目执锏,牛头马面将军横眉竖目。广额黑脸的八爷范将军,专炼生前作非的恶人;垂眉吐舌的七爷谢将军,专扶善人到极乐世界,是名副其实的“一见大吉”。庙内正对城隍爷的上方,有一乌黑的大算盘,专门用来计算人世间的罪恶,算盘上有一副对联,一针见血,“世事何需多计较,神天自有大乘除。”加上庙内光线不佳,幽暗昏黄,身临其境,如同进入阴曹地府,令人心生敬畏。最初的城隍并不是神,而是指城郊外的护城壕。城隍最早的含义是由水庸衍化而来的。《礼记》中记载“天子大腊八,祭坊与水庸。”郑玄注“水庸,沟也。”古代人最早信奉的护城沟渠神是“水庸神”,以后逐渐演变为城郊的守护神,即城隍神。早在公元239年中国就有了城隍庙。后来,城隍庙逐渐遍布全国各地。城隍是鬼神世界中的一城之主,是彰善惩恶、司阴阳两界之神,其部下神有文武判官、六部司、六将爷、三十六关将、七十二地煞。文判手执生死簿,武判怒目执锏,牛头马面将军横眉竖目。广额黑脸的八爷范将军,专炼生前作非的恶人;垂眉吐舌的七爷谢将军,专扶善人到极乐世界,是名副其实的“一见大吉”。庙内正对城隍爷的上方,有一乌黑的大算盘,专门用来计算人世间的罪恶,算盘上有一副对联,一针见血,“世事何需多计较,神天自有大乘除。”加上庙内光线不佳,幽暗昏黄,身临其境,如同进入阴曹地府,令人心生敬畏。

  2、城隍庙供的是什么神?

  过去,上至京都,下至府县,甚至一些村镇,都建有城隍庙信奉城隍神,那么,城隍神是个什么神呢?它又是怎么来的呢?

  按道教的说法,城隍是守护城池的地方长官。在一些地方的老百姓是中,也常常把城隍看作是阴间的地方长官。在中国古代,称有水的城堑为池,无水的城堑为隍。据《周礼》记载,在周代的腊祭八神之中就有水(即隍)庸(即城),城隍大概就是由此衍化而来的,不过正式叫起城隍神来,那就很晚了。最早见于记载的城隍庙是三国时候建于芜湖的一座城隍庙。不过那时信奉城隍神的人并不多。城隍神得到广泛的信奉,是在南北朝。

  3、城隍庙名称的来历?

  城隍,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是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市长。城隍就跟城市相关并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城隍产生于古代祭祀而经道教演衍的地方守护神。

  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

  城隍,又称城隍神、城隍爷。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扩展资料

  传说系三国时吴主孙皓所建,明永乐年间,改建为城隍庙。前殿祭祀金山神汉大将军博陆侯霍光神主,正殿供诰封四品显佑伯城隍神明待制秦裕伯御史,后殿乃寝宫。现门前存有1535年所建的牌坊,戏台为1865年建。

  隍庙殿堂建筑属南方大式建筑,红墙泥瓦,现在庙内主体建筑由庙前广场、大殿、元辰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组成。

  追溯历史已有600多年,从明代开始始建到当代历经沧桑,上海的城隍庙已成为上海著名的旅游景点,作为道教宫观,上海城隍庙可谓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盛名,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上海小旅游圈,城隍庙道观、城隍庙小吃、豫园环在周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城隍庙

  1、来历

  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

  2、简介

  城隍,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是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他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市长。城隍就跟城市相关并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城隍产生于古代祭祀而经道教演衍的地方守护神。城隍本指护城河,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祭祀城隍神的例规形成于南北朝时。唐宋时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列为国家祀典。元代封之为佑圣王。明初,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四等,岁时祭祀,分别由国王及府州县守令主之。明太祖此举之意,“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幸免”。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

  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庙。最早的城隍庙见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建的芜湖城隍庙。历史上有唐人张说、李德裕、李阳冰、杜牧等祭祀城隍神的文献记载。宋代以后,城隍开始人格化、多以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如苏州祀战国时春申君黄歇,上海祀秦裕伯,北京祀文天祥、杨椒山,杭州祀周新,会稽祀庞王,南宁、桂林祀苏缄等。后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封城隍为王爵。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则下旨封开封、临濠、束和、平滁四城的城隍为王,职位正一品,与人间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和左、右丞相平级,又封各府、州、县城隍为公、侯、伯,即府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威灵公,职位正二品;州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显佑侯,职位正三品;县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显佑伯,职位正四品,并且重建各地城隍庙,规模高广与当地官署衙门完全一样,还按级别配制冕旒哀服。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正祀典,诏去封号,只称“某府或某县城隍之神,又令各地城隍庙不得杂祀其他之神。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土地庙里,所以他对土地庙以及土地的“上司”城隍极为崇敬。明孝宗年间(1488—1506),莆田抗元英雄陈文龙(1232—1277)被封为福州城隍爷,其从叔抗元英雄陈瓒(1232—1277)被封为兴化府城隍爷。

  城隍庙里的塑像与配神一般是正殿之中祀奉城隍大神,两旁分列八大将、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钟鼓神以及十殿阎王、十八司等地狱塑像,府城隍庙里则有更多的配神。

  城隍庙里挂有“纲纪严明”、“浩然正气”、“护国庇民”、“我处无私”、“节义文章”、“发扬正气”等匾额,还有作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善恶到头终有报,是非结底自分明”、“善行到此心无愧,恶过吾门胆自寒”等楹联。这些匾额与楹联的核心是歌颂城隍爷的功和德,劝人行善不作恶。还有石碑、石刻等,这些文化古迹是城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逢正月十三日的元宵、五月十九日的城隍寿诞、六月初八日夫人妈的生辰以及清明节、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的祭孤,城隍庙都要举行庙会活动。这些庙会规模大、范围广、人数多。最初的“城隍”不是神,而是指城郊外面的护城壕。“城隍”最早的含义是由水庸衍化而来的。《礼记郊特性》有载“天子大蜡八,祭坊与水庸。”郑玄注“水庸,沟也。”古代人最早信奉的护城沟渠神是“水庸神”,以后逐渐演变为城郊的守护神,即城隍神。城隍是神鬼世界中的一城之主, 他的职权范围相当于人世间的县官。道教把城隍当做“剪恶除凶, 护国保邦”之神,说他能应人所请,旱时降雨,涝时放晴,保谷丰民足。

  据史料文献记载,早在公元239年就有了城隍庙。后来,城隍庙逐渐遍布全国各地。城隍虽属道教之神,但历代帝王却多重视他的作用,屡次予以加封。后唐末帝李从珂封之为王;元文宗又封及城隍夫人。城隍本来是没有姓名的,自宋代后,城隍便被人格化了,多将殉国而死的忠烈封为本城城隍。《宋史·苏缄传》记载“缄殉节于邕州,交州人呼为苏城隍。”上海城隍庙中供奉的城隍老爷是元末明初的士大夫秦裕伯。据说他是秦少游的七世孙,元末进士,他在上海一带很有威望,明太祖多次请他为官,但他以一臣不事二主为由加以拒绝。他死后,明太祖下诏说 “秦裕伯生前虽不为我臣,可死后要为我主城郭、守疆土。”于是便封秦裕伯为上海城隍。人格化的城隍多以属地名人为主,如苏州的城隍是春申君,杭州的城隍是文天祥等等,郑州城隍庙供奉的城隍爷是纪信 ,不一而足

  建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已有960多年历史。唐代以来郡县皆祭城隍,宋以后奉祀城隍的习俗更为普遍。明太祖洪武3年(1370)年又规定各府州县的城隍神并加以祭祀,旧时凡县州府治所在地均有城隍庙。历代封建王朝将祀城隍列入祀典,多为求雨、祈晴、禳火之事,有所谓“神之亲民者莫如城隍,犹官之亲民者莫如守令。”自明代起,每月塑望,知县率官僚属前往行参谒礼,新官到任前一天须宿于庙,翌日清晨着常服首祭城隍。

  清咸丰年同治间遭毁复重修,光绪十二年(1886年)加封号并赐“海昌绥佑”匾颁。初建时有正殿、前轩、寝殿。东西两庑。仪门大门各三槛,东北为火神殿,规模颇大,为盐官地区主要胜迹之一,现尚存前轩、正殿、寝殿、火神殿、雷神殿等,1982年2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自2002年4月起对其进行了修复。城隍,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是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市长。城隍就跟城市相关并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城隍产生于古代祭祀而经道教演衍的地方守护神。

  4、汾城城隍庙影壁是什么样子的?

  影壁位于城隍庙正门对面,三门外对三联壁,坐南朝北,隔街而建。以中间者为例,须弥底座,座腰镶嵌砖雕,顶为仿木构砖雕斗栱双坡瓦顶,壁心嵌一大型琉璃制件,在四周拐子图案当中,有一团形麒麟和双龙纹。

  在影壁的壁心右下角,刻有琉璃烧造者的名款“襄陵县杜村里琉璃监制”。杜村,就是后来的襄汾杜村,可见在明代,杜村的琉璃烧制业发达而制品精美。

  正门面阔五间,正面明间门楼四柱三楼木构牌坊式,重檐悬山顶。庙额书县级城隍爵号“显佑伯”3字,两次间至稍间出前廊,稍间部位开边门,廊柱栏板及石雕门墩抱柱上都有精美的木雕石雕图案花卉。正门的大门巍峨高大,非仰视难见顶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仓筹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0799159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angchou.com/176779.html

Copyright@2015-2025 www.wozhengxing.cn 我整形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 -